论媒体监督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2015-01-02栾一峰
栾一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武汉 430073)
一、我国金融市场现状及商业银行的地位作用
我国的金融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完善。按照使用期限,金融市场可以被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是短期的资金流动场所,满足流通需求;资本市场是长期的资本流动场所,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安全性和盈利性的保障。完善健全的金融市场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迅速、有效、顺畅传导,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我国金融机构由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商业银行是除政策性银行以外的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政策性银行相比,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是“聚宝盆”,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纽带;商业银行是“气象站”,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商业银行是“调节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地位不可替代,但是,商业银行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二、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压单压票行为
压单压票行为是指消费者凭支票到银行跨行转账收款业务办理不易成功。商业银行之所以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今年以来为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紧缩的宏观调控措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紧银行的流动性,导致各银行资金趋紧;二是银行存款考核压力加大,尤其是到了月末、季末为完成存款任务,想方设法留住客户,有时会出现压单压票的违规行为;三是一些企业没有严格遵守与银行达成的协议,如承诺贷款资金的使用和流向要接受银行的监管,但事先未与银行沟通便将大额资金划出,导致银行压单拒付。
(二)内部管理问题频现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其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多,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这就导致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少数代理人控制,其贷款受政府意愿的影响很大。再加上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权力真正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导致银行腐败案件的发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遭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应运而生。2013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其发展的速度超过人们预期,各种众筹、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财务管理及销售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去“中介化”,而商业银行正是那个应该被优化掉的中间层。商业银行天生需要对抗去中介化的趋势,它的努力方向是要让这种中间层产生的价值大于它的损耗。商业银行的职能确实在多样化,但只要它业务的主体摆脱不了融资中介和支付的角色,那就不可能从这种对抗中解脱出来。因此,如果商业银行不及时作出应对,就很可能被互联网金融给推倒。
三、媒体监督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监管除了依靠国家法律法规外,在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体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体监督,是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违法犯罪、渎职腐败行为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支持和监督国家机关的方式,其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一)为监督者提供决策信息
新闻媒体在对商业银行行为进行报道时,往往会有一些专家学者商业银行行为所透露出的金融市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金融市场监管的意见及建议,这为金融市场的监督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决策信息。监督者可以从媒体信息中听取社会各界对金融市场监督的声音。
(二)增加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强化市场机制
媒体作为各类行为主体披露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以不同方式对商业银行直接进行舆论监督,能够影响和反映广大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方方面面。因此,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既能够辅助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又能够强化市场机制的约束。
(三)媒体监管减少腐败的发生
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领域官员的腐败问题成为阻碍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在促进金融股市场规范化和金融监管领域官员的清正廉明方面,媒体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媒体对银行行长等银行从业人员的曝光力度增加,就增加了银行工作人员及官员的透明度,对金融市场的监督作用明显。
(四)媒体成为听取民意的重要渠道
在金融政策制定实施之前,国家往往会通过媒体释放一些政策信号,观察民众对政策的意见及建议。在听取民声后,再对政策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再正式实施。媒体称为决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与民众联系的“桥梁”,避免了金融政策的偏激性及无效性。
四、媒体监督的负面性
大众传媒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舆论工具,可以发挥监管部门很难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众传媒犹如一把“双刃剑”,如果管理不善或运作不规范,也有可能对监管部门制定政策、实施监管起到消极作用。
(一)媒体报道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媒体作为大众传媒,为获取浏览量和关注度往往会采取方法博得民众的眼球。在博取眼球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或偏激的报道误导民众,民众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不同,往往听信媒体报道,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对金融市场监管的难度。
(二)媒体人违背职业道德
在数字媒体时代,每个普通民众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职业媒体人的职业道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职业媒体人为了个人利益收受贿赂虚假报道,成为扰乱金融市场的罪魁祸首之一。近年来在我国股市上,也时常有极少数新闻记者,与股市“庄家”进行串谋,携手“造势”,给广大股民“下套”。
五、媒体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措施
(一)加强对媒体的监督
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媒体监督权应该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实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媒体监督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同时,完善我国新闻媒体监督制度,需要加强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引导。加强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引导,让媒体监督起到积极作用。媒体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进行制约,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建立媒体自律机制
为行使监督权,媒体应该建立自律机制。首先,加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严禁新闻媒体人从事内幕交易。信息是金融市场上最有价值的信息,媒体从业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能够提早接触到金融市场上的有利信息。如果媒体从业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随处散播信息,就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三)严禁有偿新闻
商业银行在出现某种不利于自己的事件时,首先想到的是控制事件的传播,以维护自己的声誉。这种情况下,有偿新闻就出现了。金融领域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因此,金融领域媒体所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国家应加强监督,严禁有偿新闻的存在。媒体也应建立自律机制,抵制不良诱惑。
[1]李 涛.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模式及影响——兼论中国的商业银行监管模式选择 [J].经济研究,2003(12):43-51+25-91.
[2]吕江林,黄光.“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J].当代财经,2014(4):42-52.
[3] 张天祀.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完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