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初印象
2015-01-02张明编辑张美思
文/张明 编辑/张美思
印度初印象
文/张明 编辑/张美思
认识和了解一个大国,不能仅在一个地方管中窥豹就得出整体印象,而需要到更多的地方去观察与体会。
2015年3月,我与同事到印度喀拉拉邦(Kerala)的风景胜地库玛拉孔(Kumarakom)参加了一次国际会议。会议之前,印度主办方就向我们一再表示,这是去印度旅游不得不去的地方(must see),从而早早吊起了我们的胃口。回来之后的感觉是,果然不虚此行。
这是我第一次去印度。印度之前给我的感觉,存在鲜明的两面性。一面是朝气蓬勃的经济与巨大的发展潜力,发达的服务业(尤其是服务外包行业)以及悠久迷人的文化;另一面却是独特的种姓制度、巨大的贫富差距与基础设施供给的严重不足。我的不少同事与朋友,更是提醒我们在印度旅行的诸多注意事项,例如只能喝瓶装水、不要在外面乱吃东西、晚上不要独自出去闲逛,如此等等,让我们一踏上印度的土地,就有着诚惶诚恐之感。
然而,这次的喀拉拉邦之行,却改变了我对印度的印象。
第一是基础设施。我们这次旅行是由北京飞德里、由德里飞科钦(Kochi),再由科钦坐汽车去库玛拉孔。且不说德里机场可以与全球各大都市的机场媲美,由科钦到库玛拉孔的公路质量和交通状况的优良也超出我的预期。从科钦到库玛拉孔的沿途,我看到的城市与农村的状况,与90年代的中国东部地区,可以说非常相似。
第二是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与当地人的素质。由于预订时间较晚,我与同事只预订到距离会议酒店十分钟路程的小酒店。这个小酒店里的客人以印度本地旅客为主,我们在就餐时享受到非常好的服务。服务员态度极好,英语口音浓重但非常流利。有趣的是,我们前两天由于不知情,没有给小费,但并未从服务员那里看到任何不快。当然,我们后来一次性支付三天的小费时,他们还是很开心的。
第三是当地环境。库玛拉孔实际上就是一个临湖的小村庄。除了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度假酒店之外,就是当地散落的民居。这个村庄的街道很整洁,基本上看不到垃圾,卫生状况甚至优于中国的很多农村地区。在我们每天往返小酒店与会议酒店的路上,时常能看到不少村民,每一次他们都微笑地打着招呼。
第四是当地饮食。按照同事与朋友们的建议,我们就餐基本上都在会议酒店和自住酒店,喝水也主要喝瓶装水。当地饮食以咖喱、香料为特色,很对我这个四川人的胃口。我与同事还去了趟村庄里的一个酒吧。这个酒吧环境黑暗且炎热,客人基本上是本地人,因此老板直接把啤酒打包卖给了我们。这种啤酒的酒精含量约为5%,我与同事在临湖的窗边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看着夕阳西下,觉得折腾的旅程还是非常值得的。
总之,这次印度之行可谓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不过,参加会议的一些朋友也再三告诫我们,喀拉拉邦并不能代表整个印度,它是印度诸邦中各方面发展较快的,好比中国的广东省。
从库玛拉孔返回科钦的归途中,到处可以见铁锤加镰刀的共产党旗帜,在很多地方还有马恩列斯的画像。我回想起,在村庄的电线杆上,也随处可见切格瓦拉的画像。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查询后才发现,原来喀拉拉邦是目前印度共产党执政的几个邦之一。更重要的是,自1957年在选举中获胜之后,共产党一直保持着执政地位。
那么,与其他党派相比,印度共产党执政的业绩如何呢?除去喀拉拉邦在印度的经济地位,再看看其他反映民生的指标吧:喀拉拉邦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印度排名第一;识字率高达94%,同样排名全国第一;该邦的人均寿命接近于美国与西欧的水平,出生率甚至低于美国。
此次印度之行至少给了我两个启示:第一,百闻不如一见;第二,认识和了解一个大国,不能仅在一个地方管中窥豹就得出整体印象(例如一看到北上广就认为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而需要到更多的地方去观察与体会。印度,我们会很快再见的。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