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跨界机遇的探索者
2015-01-02丁小珊
文/本刊记者 丁小珊
行业跨界机遇的探索者
文/本刊记者 丁小珊
在船舶所有权转移之前,汇众(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既是船东也是生产过程的组织者。这是对船舶行业和融资租赁行业的一次探索,但其模式的可操作性还需接受市场的检验。
融资租赁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进入到中国,但受制于受惠行业的特点、资金规模等因素,其在国内的发展并不迅速。2004年,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启动内资企业融资租赁试点,并开始重新审批外资融资租赁企业;2007年,银监会重新修订并颁布实施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这些举措帮助我国融资租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包括船舶在内的大型设备融资租赁发展也开始起步。
2013年,汇众(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众租赁)成立。汇众租赁是一家中外合资的民营租赁公司,专门从事船舶大类所包含的海洋工程装备(以下简称海工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租赁和出售。汇众租赁不同于其他租赁公司,其从海工装备生产链条的端口开始,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海工装备的生产过程中一直扮演着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可以说,汇众租赁是融资租赁和海工船舶行业交叉点上的探索者。
企业的选择与运作
汇众租赁的注册地在天津市东疆保税港区内。融资租赁业是天津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地域的政策优势也是汇众租赁最终选择以租赁公司的形态注册的重要原因。2009年,天津市的专项工作小组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租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公司设立、物权保护、市场培育、财税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天津市辖下的各个经济片区纷纷依据自身特点,从优化行政流程等角度入手,着力推动各自区域内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下,企业在成立之初必然会结合自身特点做到顺势而为。
船舶行业,尤其是海工装备行业,兼具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多种特征于一身。在装备最终试水运行前,其整个流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最终的产品,除了选择销售,还会以租赁的方式投入到实际的经营活动当中。因此,选择以融资租赁的方式运营,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带来的福利,另一方面可以统筹整个运营过程,并节约将成品转至租赁公司名下的相关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汇众租赁的团队组成主要围绕两个主线,一是海工装备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二是谙熟金融业务和财务工作的专业人员。这样的人员配置将其特殊性直观的表现出来:与单纯的船舶制造厂商相比,汇众租赁具备专业的融资租赁业务团队,可以从融资租赁工作角度着眼,统领船舶研发、设计、建造以及租赁和销售的全部流程;与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相比,汇众租赁具备海工设备领域的专业人员,有相关领域的专业储备,对于这个市场有更深的了解,因而也就具备发现更广阔机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汇众租赁作为生产过程的组织者,一直掌握着船舶的知识产权,这就使其拥有比一般厂商系船舶融资租赁公司更高的主动权,便于更好的整合资源。以一艘起重铺管船的生产过程为例:首先是研发阶段,汇众租赁会选择与多家国内相关领域的顶级科研院所接触,通过综合考虑这些科研单位的实力、报价等因素,最终与其中一家签订研发合同。其次是生产阶段,汇众租赁首先将生产的不同模块细分,对于关键模块,汇众租赁会深入拆解,甚至细化到零部件,并分别联系厂家生产;一些国内无法生产的关键性的零部件,汇众租赁会向有能力生产的国外厂商购买;对于船体的其他部分,汇众租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一家或多家国内领先的船厂签订生产合同,并最终在船厂内进行组装。这样的生产组织方式,对于汇众租赁而言,既可以掌握起重铺管船的自主知识产权,又可以通过选择设计者、配置生产商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对于国内生产企业,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接触国外厂商生产的先进零部件,学习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能力,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也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利用适度分工提高社会生产率。孔合总经理在描述汇众租赁的经营模式时曾多次谈到,“我们是在努力挤出船舶制造链条中的水分”。如果站在汇众租赁所主导的运营模式的角度上分析,孔合总经理所指的“水分”,更多是指传统的“一个合同管全部”的船舶制造形式造成的效率浪费。
政策的困境与突破
汇众租赁的运营方式在船舶生产以及融资租赁领域并不常见,而这样的探索必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障碍。实际运作需求和监管政策的冲突就是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汇众租赁首先要面对的是船体建造方的地域分散、船舶建造周期较长的特点,与现有海关和外汇管理政策产生的冲突。一方面,汇众租赁的注册地在天津,但是在海工装备的生产过程中,很多零部件涉及到进口且各个厂商地理位置分散,分属不同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监管,而装配完成的船舶仅是一个产品;另一方面,包括海工装备在内的船舶一般都有较长的生产周期,一般为两到三年。这些因素就给海关测算、外汇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经过与监管部门的讨论和协调,汇众租赁在香港成立了一家SPV,并重新修订原来以汇众租赁的名义与各个厂商签订的合同。通过路径调整,汇众租赁的生产经营得以顺利推进。
受到企业形态的限制,汇众租赁在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上都难以获得满足运作需求的资金量。海工装备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资金,单凭一家租赁公司之力难以承担,因此必须要借助资本市场。但融资租赁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融资途径和融资规模都受到较大的限制。提供间接融资的商业银行对于机构业务都有比较严格的限额,因此汇众租赁在融资时需要与多家银行进行合作,其中还包括部分异地外资银行。但是由于汇众租赁的业务运作模式少见且较为复杂,银行所在地的监管部门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并没有支持这样的合作,这就给汇众租赁的间接融资带来了困难。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天津保税港区管委会积极推动租赁公司间的合作。2014年11月,汇众租赁与农银租赁达成战略合作。前期的科研、设计、建造由汇众租赁使用自有资金百分之百承担;等到分段建造完工之后,开始进行船坞整体组装时,也就是建造风险基本释放完毕,农银租赁的资金再进入。采取这样的合作可以帮助双方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和运作风险。从企业自主性角度来看,这样的资金运作具有合理性,但是和目前的外汇管理政策有不一致之处:在船体生产过程中,汇众租赁在进行境外交易时支付出去的是美金,但农银租赁后期给汇众租赁提供的资金则属于在境内交易,是在境内用涉及货币主权的境内外币支付。根据实际情况,这一需求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所以最终天津当地的外汇局等监管部门为其提供了试验机会。此外,汇众租赁总经理告诉记者,不排除未来再成立一家与现在融资租赁公司并行的海工装备公司的可能,这样一方面可能会突破融资租赁公司无法在直接资本市场融资的困难,从而更好的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给海工装备的专业人才提供一个更有归属感的平台。
具有改革性的探索,往往需要微观经济实体和政策设计者共同的努力,并在探索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反馈和解决的双向互动。
具有改革性的探索,往往需要微观经济实体和政策设计者共同的努力,并在探索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反馈和解决的双向互动。对于探索者而言,困难和机遇通常是一个创新行动的“双生子”;而拥有决定能力的监管者则需要更大的智慧,才能在稳定和突破之间掌握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汇众租赁的运营模式并非孤例,在其他行业和领域已经有一些运作较为成熟的类似模式。但汇众租赁之所以仍然是一个探索者,是其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海洋工程装备业是我国着力推动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之一,具有高生产制造技术和高附加值等特点,对此类行业的生产链条进行优化整合,可能会对我国加工制造业的结构升级产生正向的拉动力。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从2013年正式成立至今,汇众租赁所走过的道路还不长,对其运营模式的复制、推广仍需抱有谨慎的态度,企业自身也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并充分接受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