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老恒言》之古代健康居住思想释读及其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2015-01-01赵晓峰李泽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江西建材 2015年7期
关键词:恒言卧房居室

■赵晓峰,李泽钦,王 爽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是清代文士曹庭栋撰写的一部老年养生专著。曹庭栋,字楷人,号六圃,中年后,绝意仕途,于居处累土为山,曰“慈山”,故又号慈山居士。曹氏少嗜学,工诗文,勤奋博学,于经史、词章、考据等皆有所钻研,还是颇有造诣的琴学家、书画家,尤精养生学,并身体力行,享寿近九旬。《老老恒言》共五卷,前二卷叙起居动定之宜,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物,末附粥谱一卷,借为调养治疾之需。主张养生实践要寓于日常生活起居琐事之中,不可勉强求异。

1 《老老恒言》健康居住思想解析

《老老恒言》的健康居住思想主要表现在日常起居行为和居室家具器物两大层面。日常起居行为主要表现在第一卷的安寝、晨兴、盥洗、饮食、食物、散步、昼卧、夜坐,以及第二卷的燕居、省心、见客、出门、防疾、慎药、消遣和导引等篇。日用家具器物主要表现在第三卷的书室、书几、坐榻、杖、衣、帽、带、袜、鞋、杂器,以及第四卷的卧房、床、帐枕、席、被、褥和便器等篇。下文将从以上两大层面中挑选与居住理念关系紧密者进行讨论。

1.1 日常起居行为

《老老恒言》认为老年人在日常起居行为中首先应做到睡眠安稳。而要做到睡眠安稳,必先进入消除杂念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先睡心,后睡目”的原则。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状态呢?曹氏认为有两种方法,一是“操”,即控制心神内守;二是“纵”,即任由心神驰聘,这两种方法都是进入睡眠状态的好途径。其次,是睡姿的问题,认为侧卧是安寝的重要方法。如果左侧卧,则左腿和左臂都要弯曲,而右腿要伸展开,同时用右手放置在右侧大腿上;右侧卧则于此相反。此外,还强调就寝时不燃灯、不蒙头,更要注意夜间睡眠时的腹部保暖,其保暖方法采用内肚兜外加肚束的形式,颇似现今的腹带。

其次,《老老恒言》很注重起居活动状态,认为燕居需要“内观养静”和“寒暖得宜”。内观养静的方法类似于打坐,要于室内调息端坐,心沉气海。寒暖得宜则要依据季节的变化进行调适,比如春季下半身要保持温暖,上半身则可略减衣物;夏日可借助冰盘克制酷暑,冬季则可置炉抵御严寒。

事项 基本原则(笔者据原文归纳)主要方法(引自原文)安寝消念入寝寐有操纵二法,操者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寝不尸(即不仰卧) 左侧卧,则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右股间,右侧卧,反是。夜寝暖腹 办兜肚,兜肚外再加肚束。宽约七八寸,带系之,前护腹,旁护腰,后护命门。燕居内观养静 一室默坐,常以目视鼻,以鼻对脐,调匀呼吸;毋间断,毋矜持,降心火入于气海,自觉遍体和畅。寒暖得宜春冰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夏月冰盘,以阴乘阳也;冬月围炉,以阳乘阴也,阴阳俱不可违时。

1.2 居室家具器物

《老老恒言》认为居室、家具与器物的合理设计也是影响健康居住的重要因素(详见下表)。居室方面主要涉及书室与卧房,要求书室向阳,室前设宽大庭院,书室的门户处设帘幕以障风;要求卧房应居于东侧,以乘生气(按照五行方位的说法,东属木,主生),有更强的围护性和私密性,符合“退藏于密”的基本原则。家具方面主要论述了床榻,强调床榻应在四周和上面以木板适度为何,具有良好的围合性,围合的木板材质宜选杉木,而且表面不宜上漆,这样可以吸附墙壁的湿气。器物方面述及了枕、被,建议使用长枕,并以通草作为囊枕内的填充材料;被子宜宽大舒适,如蚕茧之周密。

事项 基本原则(笔者据原文归纳)主要方法(引自原文)书室乘阳而居 室取向南,乘阳也。帘幕障风 室中当户,秋冬垂幕,春夏垂帘,总为障风而设。室前宽庭 室前庭院宽大,则举目开朗,怀抱亦畅。卧房居东独卧 室在旁曰房。老年宜于东偏生气之方,独房独卧。退藏于密 卧房为退藏之地,不可不密,冬月尤当加意。若窗若门,务使勿通风隙,窗阖处必有缝,纸密糊之。床榻围合护体 上盖顶板,以隔尘灰,后与两旁,勿作虚栏;镶板高尺许,可遮护汗体。杉木隔板安床着壁,须杉木板隔之。杉质松,能敛湿气,若加油漆,湿气反凝于外。头卧处近壁,亦须板隔,否则壁土湿蒸,验之有霉气,人必受于不觉。枕被长枕去热 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滞一处。头为阳,恶热,即冬月辗转枕上,亦不嫌冷。通草制枕囊枕之物,乃制枕之要。綠豆皮可清热,微嫌质重;茶可除烦,恐易成末;惟通草为佳妙,轻松和软,不蔽耳聪。被如蝉茧被取暖气不漏,故必阔大,使两边可摺,且反侧宽舒,脚后兼缉合之,锡以名曰“茧子被”,谓如蚕茧之周密也。

2 《老老恒言》核心理念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2.1 阴阳调适

《老老恒言》认为,影响健康居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居室空间的阴阳属性,要求做到阴阳调适。阴阳适中首先表现为室内有适宜的亮度,其引《洞灵经》之语曰“太明伤魂”,又引《吕氏春秋》曰“室大多阴,多阴则痿”。这告诉我们调节室内明暗的重要性,除了利用开窗调节之外,古人认为室内空间体积的大小也决定着室内的阴阳。也就是说,古人在评价室内阴阳暗藏着一个最基本的衡量指标,即窗面积与室内容积的比值,我们可以叫它“窗容比”。从某种意义上讲,“窗容比”的理念比当今“窗地比”的概念在评价室内自然光照效果方面更为合理。

当然不同功能的居室对阴阳有不同的要求,如书室就要求明亮些,故多朝南以乘阳,而且室前庭院要宽大,以便“举目开朗,怀抱亦畅”;而卧房则宜适当偏暗,以敛神聚气,这样可以符合《易传》“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的原则。此外,即使是同一类居室还要有可调节性,如书室庭前要“树阴疏布”,冬夏因树冠浓密不同而获得适宜季节的明暗效果。

2.2 引气与障气

在今天的居住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设计,尤其是“穿堂风”的设计一直倍受重视,在自然通风效果评价中,常常以通风换气的效率作为很重要的指标,比较重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居室空间的空气更新。而《老老恒言》中却呈现了古人不尽相同的评价方式,如何快速通风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整个通风过程中人如何避免气流的伤害。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评价室内通风考虑的是纯粹的物理环境,而古人始终把“人”作为关注的中心,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以书室为例,要“秋冬垂幕,春夏垂帘,总为障风而设”。在这里,没有太多关注通风反倒是关注“障风”。虽“南北皆宜设窗”,但“北则虽设常关”,只在“盛暑偶开,通气而已”。开窗则宜采用“合窗”(即上下两扇)的形式,当上扇开启时,仍有下扇作障,这样就可以“虽坐窗下,风不得侵”。坐榻如不靠墙壁,需“制屏三扇,中高旁下,阔不过丈,围于榻后”,也是为了防止“贼风”(即有害气流)的损害。

2.3 人性化设计

《老老恒言》中关于人性化设计的记述几乎比比皆是。如建议书室前庭院东西墙高度适当下降以纳入早晨和下午更多的日光,以“红日满窗,可以永昼”;书室南窗与庭前的树木位置要距离适中,太近则“阳光少而阴气多,易滋湿蒸入室之弊”;冬天的时候要“以毯铺几”,“使着手不冷,即觉和柔适意”;冬日卧床下四面“板密镶之,旁开小门”,并“置炉于中”,以保持床体温暖,夏天则可将板去掉,符合可变性设计的理念。

3 结语

《老老恒言》中的健康居住思想有很多合理的内容,其中一些理念甚至对今天的建筑设计依旧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简赅地说,古人关注设计始终是以人为核心的,而我们今天的各种评价更多的是从建筑物理环境相关指标或者舒适度的角度进行评判的。孤立地评判建筑物理环境是有缺失的,而舒适度却不一定能带来健康。因此,探讨古代健康居住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恒言卧房居室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和他的养生著作《老老恒言》
OYSTER OMELET
《女儿的选择》:好一则醒世恒言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老人的居室与日常用具
外出鞋宜紧,居家鞋宜宽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卧室变身迷你图书馆,打造爱书人的天堂!
老人房床位宜远离窗户
论色彩在儿童居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