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信令监测分析CTCS-3级列控主要指标
2015-01-01戴正航
戴正航
GSM-R是国际铁路联盟 (UIC)和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ETSI)专为欧洲铁路无线移动通信开发的数字铁路通信系统,中国铁路在分别采用北电、华为、西门子公司的GSM-R系统建立试验段后,已经开始在全国主要客运专线上大规模地部署。GSM-R作为专门为铁路设计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提供各种铁路所需的话音和数据业务,同时还可以作为CTCS-3级列控系统 (简称C3)的传输平台,承载用于列车自动控制的车-地双向调度指挥信息的传输。为了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需要对C3及其承载网络的性能进行监测和分析。
1 CTCS-3级列控主要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装备了C3车载列控设备的列车,在由无线闭塞中心 (RBC)控制的、并且装备了应答器和发生器的线路上运行。车-地之间的双向信息通信由GSM-R提供传输通道,由应答器提供列车定位信息,地面设备完成列车完整性检查。RBC通过GSM-R连续传送行车控制命令,车-地间可双向通信;在点式设备的配合下,车载设备对列车运行速度进行连续监控,并实时上报。因此C3车-地通信链路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对车-地通信链路的关键指标 (KPI)统计也应该是监测的重点。
1.G网基本KPI:车载台呼叫建立时延、固定台呼叫建立时延、呼叫成功率、车载台切换成功率等。
2.C3车-地通信基本KPI:通信会话 (尝试)的次数、通信成功次数、通信链路失败率、C3车-地通信链路的建立时延、C3会话时长、车载C3设备及电话号码呼叫分布等。
3.行车许可 (MA)的KPI统计:MA次数、每次MA的起始时间、MA环路时延、MA状态(成功/失败)、相应应答器组编号、车载设备标识(RBC标识、车次号等)。
4.RBC切换分析及统计。
在当前的铁路通信系统测试中,这些指标大多数是通过主动测试得到的。即测试者通过拨打测试(如路测设备、QoS质量测试仪),模拟正常的GSM-R移动终端或固定台的呼叫。这种 “直接验证”法,主要用于网络开通之前的网络验收测试。优点是方法直观,且能验证某个特定位置的呼叫质量。但该方法并不适用于网络开通后的运维和安全监督。因为大量的测试呼叫会干扰正常的铁路业务 (列控/调度)。即使这种测试是在列车运行的 “天窗”期(如凌晨几个小时内)进行,也不能完全模拟正常的网络环境。“天窗”期的网络状况,如话务量、信令量、呼叫分布及外部/内部的干扰程度与正常工作时段差别很大。
因此,在日常的维护测试中,需要采用被动方式监测网络的运行,尤其是对接入网及核心网的信令监测。由于监测模式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通过监测数据得到网络的主要KPI是网络维护的必要手段。
2 实际测试过程及数据分析
以信令分析设备Nexus8635为例,对GSM-R及C3列控的一些常用KPI进行分析。分析GSMR的KPI,是因为C3列控指令在移动侧是承载在GSM-R无线接入网及核心网用户信道上。GSM-R尤其是其无线接入网的性能会直接影响列控性能。在GSM-R的KPI中,重点是呼叫建立时延,即从起呼指令到连接确认之间的时间。测试原理就是找到这2条消息的时标,将其相减得到时延,GSMR要求该时延小于5s。但在真实测试场景中,整个网络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呼叫同时进行,需要将分属于同一个呼叫的2条消息关联起来,分别计算每个呼叫的建立时延,再对其进行统计平均即得到KPI。为了同步计算多个呼叫的呼叫时延,连接请求 (Connect Request)消息和连接确认(Connect Confirm)消息的关联因素有:OPC (起始信令点)、DPC (目的信令点)、DLR/SLR (目的地/起始地本地参考)、起呼时间、主被叫号码等。呼叫时延的统计 (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如图1所示。
图1 呼叫时延统计
C3列控有关的协议主要有X.224,ETCS和EDSS1。其中,EDSS1即是标准的ISDN协议,是PRI接口的信令协议。EDSS1协议很成熟,参数和统计方式很简单。而X.224和ETCS层的消息是PRI接口上用户面的业务数据,主要KPI如下。
1.车-地通信会话的次数 B。对 ETCS(CTCS)层的 “车-地通信会话开始”消息 (列控消息标识号:155)进行计数,并对每一个建立连接的C3车载设备分别统计。
2.车-地通信成功次数A。对ETCS子层中的“通信会话已建立”消息 (列控消息标识号:159)进行计数,并对每一个已经建立连接的C3车载设备分别统计。
3.车-地通信链路失败率C。通过上述A,B值得到:C= (1-A/B)×100%。
4.车-地通信链路的建立时延。消息 “车-地通信会话开始”与消息 “通信会话已建立”之间的时间差。通常需要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实现方式是通过C3车载设备标识号 (NID_ENGINE)将同一个会话中的这2条消息关联,即可计算每一次会话的建立时延,再将计算出的时延进行计算,得到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还可对时延超时的会话进行统计。
图2是通过Nexus 8635对PRI接口监测后得到的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上述4项重要指标,同时可以得到所有与RBC建立连接的车载设备号。
图2 C3列控通信链路基本KPI
在CTCS-3级列控系统中,所有列车会经一定的时间间隔,自动向RBC报道自身的位置和行进方向,列车的运行也通过RBC被实时监控。运行的授权、速度和开放进路等信息都通过GSM-R传输。应答器被用作被动定位信号站或者电子标识。在2个定位信号站之间,列车通过感应器来判断自身的位置,定位信号站作为参考来矫正距离错误。车载计算机不断地监控传输过来的数据,并且控制机车不要超速。行车许可 (MA)是列控消息中极其重要的指令,包含列车运行的距离、速度、允许列车到达的最远位置及相关线路数据等信息。当列车收到应答器信息后,车载向RBC发送MA请求,RBC收到该请求后作出回应。从列车发出MA请求到收到响应,这之间的时间称为行车许可环回时间 (MA RTT)。如果环回时间过长,则为MA请求将超时,将请求重发;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始终未收到RBC的MA,列车将降速、停车或切换至低一级的列控模式。每一次车-地之间的通信会话都包含至少几十次的MA消息传送,也为列控信息分析仪对MA的KPI进行监测、统计提供了可能,如图3所示。
图3 C3行车许可统计
当系统中存在多个RBC时,列车的行车过程必然会涉及到RBC切换。当列车收到RBC1的控制时,根据RBC1提供的行车许可运行。当RBC1从RBC2获得进路信息,生成延伸到RBC2管辖范围的行车许可,同时RBC1命令另一个GSM-R车载电台呼叫RBC2,与RBC2建立通信;列车尾部通过切换应答器后,列车收到RBC2的控制,终止与RBC1的通信,完成RBC切换,并根据RBC2提供的行车许可运行。
通过 Nexus 8635,可以得到RBC切换的详细流程图和信息解码,并得到切换时的各个列控参数和列车状态,即切换起始时间和位置、切换完成时间和位置、切换成功率、切换完成时长等。
3 小结
在G网及C3系统的日常维护测试中,应采用被动方式监测网络的运行,尤其是接入网及核心网的信令监测,可通过信令分析设备Nexus8635对网络的KPI参数进行统计和分析,而且采用监测模式,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采集的是现网中真实用户的呼叫数据,且样本数量很大,因此得到的KPI指标更能反映网络的真实情况。
[1] 蒋文怡,钟章队.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通信网络综合监测技术的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