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
——小议职高语文备考的思路与方法
2015-01-01邹吉英沈阳外事服务学校
邹吉英/沈阳外事服务学校
“写作”教学
——小议职高语文备考的思路与方法
邹吉英/沈阳外事服务学校
学好语文需要长期训练,长期坚持与积累,要养成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写作素养品质。如何才能让学生顺利通过高考作文这一关,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只有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束缚,把握住高考的主旋律,才能有所收获。
语文;高考;作文;备考;思路;方法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是高职考试备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老师付出的精力和学生花费的时间都是相当多的。考纲中要求考生运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知识以及一般应用文的格式,在限定时间内写出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具体、文字通顺的文章。那麽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来,本人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对写作的认识谈一谈。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困难分析
(一)畏惧写作,缺乏写作激情, 致使作文兴趣缺失。由于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师在写作训练上较多的在面对应试。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真实情感和体验。这样学生的作文就缺激情,缺真情。久之,学生对作文就会产生畏惧心理 。加之阅读量少,对周围的人和事观察体验不够 ,缺乏素材积累和灵感采集。
(二)思维不活,思路狭窄,选材雷同,内容空洞。中职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大,作文的材料贫乏 。再者,多年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被迫按应试模式写作,以致头脑僵化 、思维堵塞 、文思枯竭 。创新能力被消磨。逐渐形成盲目从众的思维模式。选材雷同,娇揉做作 。作文时没有去写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盲目地模仿写出的文章内容就空洞浅薄,既缺少生动的细节,又缺乏独到的感悟,千篇一律。
(三)过于追求写作的技巧性操作,形式大于思想。现实的作文教学内容上更多的是写作技法 要求 规律等方面术语的直接搬运 。形式上较多的是一种集体操练 ,基本上排斥个人的体验 。为了迎合命题者的意图。迎合阅卷者的趣味,就放弃了自我,放弃了生命的独到体验,放弃了自己的个体感受 。考试要求,审题要准确,立意要积极,结构要合理,中心要突出等 。过于强调这些规范性要求, 就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真实的思想感受和体验 。
(四)语言贫乏,语言表达能力差 。有很多时候 ,学生对写作素材应该说有感悟,有深刻的内心体验。但其作文语言贫乏,心里有话说不出来,心里有情写不出来 。即使心里纵有千言万语,但落笔时却不知用什麽语言表达 。这样的作文就丧失了个性,缺乏创新 。
二、提高作文写作的方法分析
(一)积累生活素材的训练。
高考作文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这大概是许多学生写作文时最底气不足的了,写作没有材料,没有论据呀,五米下炊呀。分析起来,大概有三个原因,平日不注意积累,二是思维的惰性,老是想着以前想过的用过的老例子。三是有资源可用,但是没能很好地挖掘。首先素材来源生活。课内作文和课外生活相结合,给写作提供广阔素材空间。新课标要求:“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积累学生写作素材。”学生怕作文,源于作文素材的贫乏。我们要经常领学生走出课堂,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丰富他们生活的阅历。使他们有感情的写作。生活就是作文之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既是人们生存的需要, 也是展示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当作文成为表达自我和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之后,才能 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述自己的生活时产生愉悦、欢快和满足之情,此时的作文便成了人生享受的真正需要。 其次发潜专长领地,释放文化积存。也是积累素材的一个渠道。学生可从各自的特长着手,灵活地转接到所写的作文上,为自己的作文中心所用,特长是写作的一笔财富,写文章正应示人以长,做到人无我有,对特长另眼相用,方能稳操胜券。
(二)充分激发主动性,改变作文教学中的被动和强制状态
要充分激发主动性,就要改变作文教学中的被动和强制状态。过去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作文是老师规定的题目范围,应试作文等等,作文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作文成了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而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不是有感而发,由景触情,写照生活,而是学生在作文中的处于被动地位。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从而启发并激起他们写作的主动性。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会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应当引导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激发欲望 ,抒写自己;让他们明确写作是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熔炼和培育自己多方面的做人素质;让他们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语言与思维同步训练,读和写结合起来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思维能力。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的高低又体现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运用能力。写作技巧高,但语言功夫不过关,不会写出好文章;语言表达能力不错,但不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思维有局限,也同样写不出优秀的篇章。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加强训练,作文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内容上要强调语文知识的内在规律,学生能够运用字词写成文章,表达思想。这就需要过好语言关,掌握好语言工具。思维训练,强调的是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训练。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是思维条理性的表现。语言和思维是写作的要素,而书本是写作的依据,生活则是写作的源泉。因此,语言和思维同步训练,就必须联系书本阅读进行写作训练,努力发挥课文作为范文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脑思考,多动口说,表达,从中获取知识,学习写作技巧,学习作者的思路。发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创造性形象思维培养和训练。
首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多做审美性观察。因为审美性观察既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形象思维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文学写作欲望、获得写作材料源泉的需要。不过,在审美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教会学生带着情感观察;二是在观察中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创造想象。这就要利用课本中的佳作,结合文学写作教给学生一些想象的方法,深入浅出分步进行。再次,要重视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具体操作是:在阅读教学中,尽量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运用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情理交融的方法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在观察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态度审美化,将情感倾注于审美对象,使之在体验中得到陶冶和升华;最后是让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样,欣赏中的情感体验、观察中的情感体验、写作中的情感体验,经过这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后,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中职作文教学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但相信只要教师注入情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训练,一定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