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困局及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2015-01-01河南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赵 庆/河南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美国国债困局及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赵 庆/河南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美国国债的问题,并不是中短期国债支付能力的问题,而是如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长远期的财政平衡,解决办法在于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利用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美国国债;财政平衡;国际储备货币;实体经济;人民币;国际化
2014年底,美国国债突破18万亿美元,而美国2014年GDP为17.69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国债与GDP比例继2013年再次突破100%,达到了102%。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美国国债上限分别为10.61万亿美元,12.10万亿美元和14.29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0%、84.1%、92.1%。2013年底美国国债首次突破17万亿美元,2013年的GDP是16.8万亿美元。如果按照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划定的60%的安全线来看,美国国债早就处于危险境地,只不过长期以来依靠其头号经济大国和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国债一直得以维持其AAA级信用。即使按照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认定美国国债AAA级的前提条件,国债占GDP比重不超过110%,美国国债也已接近红线。
目前,美国社保基金和美联储是美国国债的两大持有人,二者合计持有30%以上的美国国债,其次是中国和日本,这是美国国债最大的两个海外债权人,合计持有比例约为14%,至2015年7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24万亿美元,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其余是欧佩克组织、英国、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家,以主权基金为主的债权人结构注定了美国国债不会在短期之内出现太大的波动。
美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二者占美国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80%,美国财政收入的第三大来源是公司营业税,占比约为10%。
相对于财政收入艰难增长,财政支出却无上限增长。美国财政支出主要分为强制性支出、可自由支配支出和利息支出。强制性支出主要是社保、医保和社会救济与福利,三者合计占比约为55%,可自由支配支出主要是国防支出,占比约20%,是最大的单项支出,利息支出占比约7%。另外,还包括雇员工资等政府运行成本。从这些主要财政支出看,几乎每一项都属于刚性支出,可供调整的空间很小。做为最大的单项支出,国防开支似乎最有调整的余地;为解决2011年美债危机,出台的债务上限法案在提高2.1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的同时,将在未来10年内削减2.1万亿美元赤字,其中要求削减国防开支3500亿美元,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不会对美国债务困境有实质性改变,国债水平继续攀升,仍末进入可持续通道。
美债危机,促使人们把美国国债放在历史舞台的大背景下,一遍遍地反复梳理;美国自建国以来就有国债。但今日国债之困局始于美元和黄金脱钩。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后,全球其他国家依然将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失去了黄金之锚的制约,美元进入了可以随意滥发的时代。
美国国债真正恶化始于本世纪初,在上世纪末,美国国债总额从1990年的3.2万亿美元上升至2000年的5.6万亿美元,10年间涨幅75%,而经过新世纪的头十年之后,美国国债已上升至14.29万亿美元,涨幅高达155%。
上世纪末,美国的国防开支大概为3000亿美元,10年后虽然迅速膨胀至7000亿美元左右,但如果和当时高达14.29万亿美元的国债相比,国防开支显然不是国债上涨的主要动力。
美国国债今天的困境,主要还是美国滥用其货币发行权造成的恶果。对于拥有全球印钞权的美国而言,自身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社保和国防等高额开支,刚好又有中国和日本对美债强大的外部需求,滥发国债的冲动也就难以遏制。除了拥有货币发行权这样的诱惑之外,美国国债困境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当自身经济增长不足以满足民众福利和国防军事的需求,举债是唯一的出路。美国经济自70年代后期失去国际竞争力,并且一直找不到真正有力的经济增长点,除了德国、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先后的经济崛起,成为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更主要的内因还是美国失去了从事实体经济生产的兴趣或动力,主动成为一个产业空心化的国家。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发行国债能带来不少好处,既可以通过发新债还旧债来维持运转,又可以通过开动印钞机来稀释债务;这种局面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但是最终是不可持续的。持续的时间越长,最终给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带来的破坏越大。
美国国债问题的实质,并不是中短期国债支付能力的问题,而是如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长远期的财政平衡,解决办法在于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美国的决策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面临的真正经济挑战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认为,美国政府和议会迫切需要就中长期财政平衡的路线图在政治上达成一致,并通过控制医疗卫生成本、加强社会保障融资、改善税收结构并增加财政收入等综合性措施,确保国债水平步入下行通道,以实现财政可持续性的目标。
美债问题对于中国至少存在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外汇储备缩水,二是量化宽松带来的前期和后期影响,三是出口萎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相对于外汇储备的缩水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美债问题对中国更大的影响在于实体经济。过去几十年来,美国通过举债消费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影响下,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和欧洲复苏之路缓慢,中国出口市场面临萎缩。出口萎缩带来的阵痛在所难免,但在客观上有助于加速中国经济转型,减少对外部市场需求的依赖度。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1年的美国国债危机,中国通过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已经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实现。
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相比,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显然落后太多。2014年,美国GDP总量为17.69万亿美元,中国GDP总量约为10万亿美元。有专家预言,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尽管无人怀疑中国经济总量将在不久的未来接近甚至超过美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并不等于成为第一超级强国。对人民币而言,2030年取代美元成为全球主要货币显然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原因在于,即使美国经济衰落,中国经济崛起,世界很难再出现英国、美国这样的单一经济霸主,真正的格局是全球经济的多极化。这样的背景下,单一国家的货币难以独自承担起全球储备货币的重担。形势所迫,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刻不容缓,并增加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到2015年,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并已开通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从建立以中国为主要出资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寻求人民币加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中,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虽然漫长,但稳步向前,小步快跑,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人民币必将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一。
备注:文中提到的美国国债数据采用政府债务总额(Gross De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