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2015-01-01翁向辉

财会学习 2015年22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权利行政

文/翁向辉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文/翁向辉

应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制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该政策说明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本论文将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以及中国国情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什么特点三方面来进行说明,帮助行政事业单位领悟真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特征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采取监督控制的手段,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利最小化,内部彼此制约,反贪防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应运而生。它强烈要求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全遵守法规,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从修整部门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出发,在此基础上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下面将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以及中国国情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什么特点三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产生背景

内部控制首先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合理运营,提高企业利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了给人民提供一个满意的政府,必须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的主体是部门的全体员工,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提高员工的工作服务水平,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单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得以改善,有利于单位的工作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趋于规范,更有打压权利滥用的作用,制约和监督权利运行,反贪防腐。内部控制使部门内部的权利相互制约,防治独裁专制,让权利的运行透明化。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还人民一个公平公正的政府机构,如何建立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已迫在眉睫。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介绍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的主体是部门的全体员工,目的是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提高员工的工作服务水平,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维持大众的利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三条规定,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监控。虽然这两种说法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单位实施一些措施来实现一定控制目标、应对风险的过程。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控制范围、控制标准

第一,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这些控制目标的制定都是以我国国情为基础,结合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确保了控制目标的可行性,避免了盲目性和超前主义,不会出现以不可能实现为借口的不执行。

第二,内部控制的控制范围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个民族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相比美国,我国的控制范围比较宽泛,包括了政党和其他社团组织。依据我国的实际状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加倾向于考虑宏观上的“大政府”,偏向于将某一单位作为一个控制主体单位内部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彼此制约起到权利制衡的作用,减少了自由裁决权的空间和余地,防止权利的滥用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标准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控制标准也要随时更新,不断完善,并认真贯彻落实到工作中。根据我国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强调在运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遵循适应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时代总是在变迁,以往的制度未必还适合如今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我国建立起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体系以及评价监督体系,符合我国国情。

(三)评价监督与实施机制

第一,为了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持久的发展,就需要建立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进而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在内部控制制度下,单位内部的职权都被削弱,而且彼此权利有所覆盖,相互制约。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实施内部控制,更需要建立监督机构和自我评价。在内部监督的机制下,我们能从他人身上看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有关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单位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如此,还能监督到个人或某部门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及实施情况。自我评价的作用机制与监督如出一辙,有利于内部控制的贯彻落实。第二,根据我国国情,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外界力量的控制和内部力量的控制,里外兼施。外部通过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内部通过自身建立的监督平台和自我评价的方式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尤其是经济活动风险的决策。

三、中国国情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特点

第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依靠外界法律法规以及内部监督共同控制,协调发展。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与外部监督保持适度的推力,还要与内部监督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具体而言,内部控制分解了权利这块“蛋糕”,使其不那么集中,例如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等,内部控制使权利得以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权利的滥用。内部监督机制虽然也起到防止权利滥用的作用,但其还对单位各个运作机制,内部控制的建立于实施等都起到监督作用,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意见,之所以使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相对独立是为了提高内部监督的工作效率,让政府公正廉明,成为人民心中满意的政府。外部监督是从宏观角度把握行政事业单位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弥补先天体制缺点,根据相关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来督管和评估内部控制,并与内部控制的建立于实施维持适度的推力。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特点就是讲风险控制在可承诺范围内。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由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所决定。在风险出现之前,无条件规避和有条件降低,当风险出现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无条件承担,但是必须澄清的是,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承诺范围之外的任何活动,尤其关系到经济政治的,杜绝低智商错误的发生。具体措施:加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对业务流程严格把关,同时,要把权利的使用范围掌握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单位人员利用权利以权谋私,损害公共利益。此外还要建立激励政策,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规避风险。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求确保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加强绩效评价和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机构,其一切活动都已实现社会效益为目的,因此它更加强调公共服务的效果和效率,预算管理贯穿内部控制整个过程,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命脉,行政事业单位的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和截止点;绩效评价是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能力的一种方式,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功能和效果。

四、结语

应时代要求,为杜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职权滥用,以权谋私现象,达到反贪反腐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刻不容缓。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围绕政策的核心思想,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和自我评价平台,及时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本文介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大致情况,重点论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巨大作用,凸显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为开展务实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1]唐晓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祝子丽.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 06:77-82.

[3]沈兰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J].中外企业家,2014,33:126-127.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中学)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权利行政
刍议高职院校招投标工作内部监督与管理
我们的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发挥会计核算作用实现内部财务监督
新《预算法》实施后如何加强乡镇财政内部监督
贸易企业财务内部监督的完善之思考
权利套装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