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视唱练耳教学中旋律听写训练的思考

2014-12-31刘科

艺术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

刘科

摘 要:视唱练耳中的旋律听写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最难的一个内容,同时,也被很多老师认为是难教的一个部分。那么,如何解决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这个难点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展开,并结合近几年在视唱练耳专业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经历,来谈谈在旋律听写训练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视唱练耳   音高和节奏   调式和调性   音乐记忆和记谱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所有音乐专业学习者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各类高等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入学的必考科目之一。其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音乐学习者的基本素养,提高音乐感悟能力和读谱能力等,为相关音乐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旋律听写作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一部分,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视唱练耳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本文拟通过对音高、节奏、调式、调性和音乐记忆以及记谱能力等对旋律听写的影响进行论述,再结合笔者近几年的视唱练耳学习和教学经验,对视唱练耳教学中旋律的训练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音高训练和节奏训练是旋律听写的基础

1.旋律通常也称作曲调,是一连串乐音有组织的进行。音高和节奏是构成旋律的两大基本元素。音高感是指人耳对乐音高低的主观感觉,音高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旋律听写的水平。所以,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强对音高感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关于音高感的训练,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到远、由协和到不协和、由基本音级到变化音级等步骤给学生进行训练。如:对初期的学习者进行训练时我们可以先从基本音级开始,七个基本音级的训练又可以先从五个骨干音(1、2、3、5、6)开始,然后再慢慢地加入“4”和“7”;在初期训练时还要注意:两音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远,可以先从二、三度开始训练,等学生熟练掌握后再扩充到四、五、六度,最后再把跨度较远的七度、八度以及增四、减五度作为重点来进行突破。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将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植入学生的大脑后,就可以加入变化音了。变化音总共是五个(#5、#4、#1、#2、b7),对于变化音的训练,笔者觉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可以针对变化音创编一些练习曲(如:例一的“#5”练习曲),加强对每个变化音的视唱训练,使学生对变化音能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其次,再对变化音进行听辨训练,在听辨训练时可以采取各个突破的方法,对五个不同变化音分段分时间来进行训练。而在弹奏变化音时我们也要注意,最初可以以辅助音和经过音以及距离较近的音程进入到变化音,并引导学生将变化音解决(如听了“#2”,要学生解决到“3”),这样有助于训练音高倾向感和固定音高感。待熟练后,就可以进行变化音的综合训练,把所有的变化音综合在一起进行训练,这时引导学生主要以固定音高去听,辅助以首调音高去检查。

例一:

2.节奏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是旋律的骨架,又被称之为“音乐的灵魂”。熟话说:“音乐可以没有音高,但是不能没有节奏,节奏可以单独组成音乐,而音高却不能”,由此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节奏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将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组合起来的,节奏的感知能力对旋律听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一个连节奏都没有解决的学生去听写旋律,那听出来的旋律肯定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一连串的“电话号码”,所以在教学中加强节奏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笔者就节奏的训练淡淡自己的看法,对节奏的训练我们应该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四拍子到八拍子再到其他拍子,由基本节奏型到休止节奏再到连线节奏等步骤给学生进行训练。

如:对于视唱练耳的初学者,我们可以从较简单的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总时值为“一拍”和“两拍”的基本节奏型开始,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八、八十六、十六八、四个十六、一拍前附点、二拍前附点(后八、后十六)、大切分(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前十六后十六)等。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用手指节奏型,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念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节奏反应能力;待学生学会念后再进行节奏听辨训练,而在节奏听辨训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即兴的弹奏1-4小节的节奏,要求学生模仿并回答出节奏的名称等,来培养学生的节奏听辨反应能力和节奏记忆能力;最后再进行节奏听写训练,而在节奏听写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节奏记谱速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简写进行节奏记谱,如:四分音符记写成“|”、二八节奏就记写成“__”、四个十六节奏记写成“=”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待学生把这些节奏型掌握后,就可以加入一些较难的基本节奏型,如:小切分 、三连音、一拍后附点、四个十六前附点、两拍后附点(前八、前十六)等。最后,等学生掌握一拍和两拍的基本节奏型后,就可以进入休止和连线以及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了。按照这样的进度和训练方法,我相信学生节奏感会逐渐得到提高。

二、调式和调性训练是旋律听写的要求

现阶段,在我国音乐中所使用的调式绝大部分还以西洋大小调和中国的民族调为主,而无调性和中古调式以及其他调式在音乐中使用很少,因此,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院校的视唱练耳课中的旋律训练和听写也是以西洋大小调和中国的民族调式为主。所以,在视唱练耳课中对学生进行调式、调性感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我们所说的调式也就是“由若干个音合理的组织在一起,并以某个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而每条旋律都有它相对应的调式和调性(无调性除外),所以建立良好的调式、调性感对旋律的听写以及音乐的学习非常重要。

调式、调性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基本理论修养。以下笔者就旋律的调式、调性感的培养提出几点看法,首先,我们可以在视唱训练中对每条旋律的调式、调性以及音乐特点等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视唱乐曲时去体会它的调式、调性感,从而提高对旋律调式、调性的听辨能力。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旋律训练时可以即兴的弹奏一些旋律让学生跟着模唱,要求学生用唱名进行模唱,并要求回答出旋律的节奏,最后还要求学生去辨别旋律的调式、调性,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旋律调式、调性感,而且还对音高感和节奏感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我们可以在每次听写完旋律之后,要求学生对旋律的调式、调性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积累练习对提高学生的旋律调式、调性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音乐记忆力和记谱能力的培养是旋律听写的关键

音乐记忆力是视唱练耳课程需要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具备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对旋律的听记无疑会起着巨大的帮助,而能够快速和准确的记谱也是听记旋律时必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在我们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以下几类学生,一类是能把所听到的旋律在规定的次数内完整、正确的听记出来,但要她背唱出来却不行了;而另一类是能够把所听的旋律完整的背唱出来,但却不能完整、正确的记写下来;还有一类是既不能背唱出又不能听写出的。所以,针对以上问题,加强对学生音乐记忆力和记谱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是视唱练耳课程中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对于那些能听写出,但不能够背唱出的学生,他们具有很好的音高、节奏、记谱和反应能力,但缺乏较强音乐记忆能力。那么去如何帮助学生去提高音乐记忆能力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多背唱一些经典的视唱曲和音乐作品,通过背唱一些音乐作品来扩充大脑的音乐储备;其次,可以要求学生对旋律进行结构的划分,按照旋律的句法、段落等进行分块记忆,如一个八小节的乐段,我们就可以去划分它的结构是对比的、还是并列的、是方整的还是非方整的乐段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会有一些帮助。

记谱能力是音乐类学生必备的一种技能,也是旋律听记必备的一项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记谱能力,使学生能快速而又准确的记谱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抄谱和移调的练习,抄谱练习对于记谱速度慢和音符反应迟钝的情况都会有良好的改善,而移调练习不仅能提高记谱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五线谱的视唱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乐曲用乐谱记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记谱习惯,而且对于那些能够把所听的旋律背唱出来、却不能完整、正确的记写下来的学生,以及那些既不能背唱出又不能听写出的学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旋律听写是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在音高、节奏、调式、调性和音乐记忆以及记谱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同时,我们教师也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认真钻研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对学生进行训练。除此之外,还需要我们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每一项学习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旋律的听写水平,从而顺利的完成旋律的听写任务。

参考文献:

[1]冯往前.简谱视唱与听力训练[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2]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贵州省高师本科院校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探索
视唱练耳对古筝演奏教学的作用
对二人台表演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浅析音乐多元化思维与视唱练耳教育的衔接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