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2014-12-31王丽芳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农村

王丽芳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现行的农村经济结构虽然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对调整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 经济结构 调整

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

(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根据“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农村经济结构的总体调整思路,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在认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农民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市场适应能力等都大为增强;其次,农业内部传统的以粮棉型、数量型为特色的种植模式被打破,逐渐转变为效益型、多元化的种养模式,且日趋合理、优化;再次,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结构逐渐形成;最后,农村经济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业结构发展层次低。制约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完善、发展特色不足、缺乏新的增长点等,且尚未真正形成主导性产业的林牧渔业。

第二,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大多只经过初步加工就出售,而很少经过精细加工,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以及综合效益。另外,与国际标准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有很大差距。

第三,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低。目前,我国的农业在外资的利用方面,存在着规模小、水平低的问题;而在外向型农业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带动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市场和营销渠道不健全。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市场发育不成熟,营销网络不完善;与此同时,农村的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尚未实现及时、准确、高效、快捷,给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五,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受到陈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低,不利于其掌握和应用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建议

(一)把握调整原则,突出发展重点

首先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防止盲目调整;其次,对高附加值产品进行开发,实施“质量第一、效益为先”的发展战略;第三,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实现资源和区位等优势的有效发挥;第四,在保证规划的认真性以及布局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主导产业和产品进行有效确立;最后,通过农民自主权的切实落实,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突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充分结合农业的结构特点,将侧重于粮食种植的种植模式转变为侧重种植经济作物的农业模式,将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成为以“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为核心的三元经济结构。在粮食生产方面,要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对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以及饲料作物进行大力的发展,积极扩大反季节种植的规模,努力实现农作物栽培的设施化、无公害化、立体化。林果业方面,则要重视建设经济林和用材林,并加强水果建设和专用果的加工,实现水果发展的名、特、优、新。另外,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苗木花卉种植以及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而在发展畜牧业方面,通过与种植业、加工业或者第三产业的上下衔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合理、有效地开发湖、滩、库区等地的水产资源,搞好立体种养与三网养殖等产业。

(二)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时,应该重点发展产业链中具有较强制约性的环节,以实现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经营;着重对粗放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调整,将其转变为集约效益型增长模式。另外,在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升级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国内外的名优新产品和技术进行强化,并加强对绿色、有机产品的开发;其次,要对生物工程、生态农业、高效立体农业、农业配套以及节水灌溉等技术实施重点推行;最后,通过采取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增强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科技素质。

(三)对不同区域的规模经济进行有效规划

作为我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东部地区具备十分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加强其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实现农业的集约化发展;而中部地区具有良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可以重点发展粮油、烟等产业,整治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与商品畜牧业;而经济最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且地广人稀,可以重点发展畜牧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以及旱作农业等,而毗邻中亚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四)大力提高农业发展的产业化水平

效益型农业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核心,为此,应该着力推进产业化,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生产蔬菜、果品、粮棉油、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为核心,打破行业界限,拓宽农产品投入的渠道。另外,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对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建立生产基地,争取实现农产品产与销的直接、畅通。

(五)建立和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市场对农产品生产具有引导作用,且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建立和健全市场体系,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六)加快发展小城镇

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可以从中心集镇着手,鼓励多种类型的投资,并加强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通过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布局,推动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关系着整个农村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该项工作的进行。目前,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经济结构的产业化水平和科技水平,突出发展重点,建立并完善市场体系,进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参考文献:

[1]韦向阳.“十二五”期间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

[2]张旭.浅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J].时代经贸.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调整农村
工位大调整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