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ID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014-12-31王幼玉林超吴科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35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自动化

王幼玉 林超 吴科军

摘要: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差错率高等缺点,将RFID技术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中,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解决方案,简化设备管理流程、增强管理透明度、实现资产从购置到报废全周期的监管,很好的解决了资产清查困难和实时监控跟踪资产的流动问题。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高校;问题分析;RFID;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5-8569-03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in Asset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You-yu, LIN Chao, WU Ke-jun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361024,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 approach based on RFID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pproach simplifies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transparency. Also it is a good solution to the difficulty of asset inventory and flow assets monitoring problem.

Key words: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blem analysis; RFID; automation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加上高校固定资产具有使用周期长、价值高、分布分散等特点,使得资产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管理难题,高校开始研究和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例如使用计算机和条形码技术等,但这些技术的应用仅解放了部分手工劳动,管理流程复杂、管理工作被动、信息更新滞后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为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快捷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在研究和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难题和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基于RFID的固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目前学校已经建成的校园网,可实现对固定资产状态的无线监测与管理,使得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同步一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

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加,固定资产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对其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也越来越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日趋凸显,亟待解决[1-4]:

1.1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参差不齐

固定资产管理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但实际上,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总体水平和素质令人堪忧,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也难以保证,而且有些高校的管理人员本身也不是专职人员,这些都制约着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

1.2 未能进行固定资产的合理化分配

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基本是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即学校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分配、清查和调拨等,学院负责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申购、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但学院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各行其是的现象,经常出现重复购置的问题。

1.3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效率低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重购买、轻使用”或“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并且日常管理仍存在手工作业方式。部分高校虽然研究和应用了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大部分仅实现了信息的存储和查询功能,而管理手段仍跟不上现阶段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需求,难以提高日常管理效率和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1.4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成本高、效果差

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相当复杂,清查时需要逐一核对设备的资产编号、型号规格等项目。如果标签条码被其他设备遮挡了,就得搬动设备来查找标签;如果标签破损,会造成信息不全,设备清点就很难追溯;如果标签丢失,往往会出现设备无据可查的情况[5]。因此采用人工清查资产、手工更改数据的方式,既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并且往往会出现重查、错查、漏查或者前请后乱的问题,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账-账不符、账-物不符,家底不清。

1.5 资产流动难以监控

目前,大多数资产管理系统采用条形码技术,由于条形码标签的特性,当资产发生调剂和流动时,不能实时反映资产的流动状况,如果没有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和相关账务处理,必然导致账-物不符的现象,时间久了必然导致管理混乱,资产可能会闲置或丢失。因此,在资产信息的实时更新和资产流动的实时监控方面,条形码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资产管理的要求。

2 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是上世纪末兴起并且已经成熟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 技术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的或光学的接触,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耐高温、防水、防磁、非接触性、读取距离大、可穿透非金属材料、使用寿命长、可擦写、存储数据容量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信息处理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等优点。RFID系统可靠性高,操作快捷方便,可广泛应用于资产管理、定位系统、商品零售、汽车防盗、高速智能收费、电子门票、图书管理、商品防伪等领域[6]。

2.1 RFID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RFID系统主要由应答器、阅读器和应用软件系统组成。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附着在物体上的电子标签随着物体进入到阅读器天线的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被激活。电子标签将自身的编码信号通过内置射频天线发送出去 (无源标签) ;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阅读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读写器的信号处理模块,通过解调解码后将信号送至后台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处理,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合法性, 再根据约定的协议或系统的命令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后发出指令控制读写器完成不同的读写操作[7]。

2.2 RIFD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应用的优点

RFID技术应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8]:

1) 资产日常管理

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自动管理”。通过应用RFID技术,资产管理系统能自动记录资产流动过程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数量、流向等信息,并可通过短信平台提醒,这样管理员在办公室就能及时了解资产的流动情况,减轻日常管理压力,免去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减少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遗漏和错误,提高了管理的效益。实现对资产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维修等过程的智能化实时定位、跟踪和集中监控管理,使得资产的信息与系统信息保持一致。为学校资产的合理调配和投资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减少闲置浪费和重复购置,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和投资效益。

2) 资产清查

由于高校设备多且分散,流动性高,资产清查时常常无法准确定位资产的位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费时费力。采用RFID技术后,系统可根据基站采集的数据来判断资产的状态(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等),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浏览器进行资产数据的统计和查询。资产清查时,对于有设置基站的地方(资产集中的地方),如仓库、教学楼、办公楼等,可以通过基站快速读取资产的信息,几秒钟就能完成清查任务。对于不适合放置基站的地方(资产过于分散),可以采用手持阅读器快速地查找一定范围内的多个资产。利用RFID 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资产清查和调拨的成本,将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3) 资产文档管理

高校固定资产数据需要保存设备所对应的纸质文档,包含用户手册、维修记录、质保卡和其他信息。将RFID 标签贴在相关纸质文档上,能快速定位到文档,缩短了工作人员寻找文档所需的时间,避免文档丢失。

4) 资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利用RFID 技术能实现简单快捷的资产信息查询。应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资产信息的实时更新,再配合相关信息,例如设备的使用记录、维修记录、报废年限等信息,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方便统计和分析资产信息,为采购、调拨和使用设备提供有效的指导。

3 RFID在高校固定资产中的应用

基于RFID 的固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将RFID 技术引入到固定资产管理中,简化设备的管理流程,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实现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改变了固定资产清查的方式,解决固定资产清查的瓶颈问题,大大提高清查效率,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3.1 系统框架设计

RFID技术实现了分布数据信息的实时收集,改善了业务流程。该文设计了RFID系统集成应用框架结构,如图1 所示。

RFID系统运行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数据库存储着与特定应用相关的数据信息。RFID中间件介于数据库和RFID应用系统之间,完成数据搜集、过滤、整合和传递功能。RFID 应用系统通过调用RFID中间件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实现对标签信息的读写操作,通过调用Web组件实现信息的共享。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采用C/S或B/S架构,主要完成信息的查询、报表打印和数据分析等功能。根据资产管理过程的具体需要,选用两种读写器:一种是固定式读写器,用来记录和实时检测资产存放的位置,通过以太网传输信息;一种是手持阅读器(PDA),用于识别不可移动的资产设备和进行资产的盘点,资产数据可以保存在PDA中,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回服务器进行处理。

根据系统的功能本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的设计方案:1) 第一层是物理层,包含:RFID读写器、RFID标签和电子标签等设备。2) 第二层是管理软件层,包含: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资产入库、资产变动、资产调剂、资产处置、资产清查、资产查询、统计报表、数据上报、财务管理等管理功能。3) 第三层是数据库管理层,主要完成数据存储和控制功能。

RFID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固定资产管理和短信提醒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其网络示意图如图2所示。

3.2 系统框架的实现

3.2.1系统的实现模型

结合RFID技术和Web Service技术,该文提出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集成应用框架,实现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自动化和高效性,系统的实现模型如图3所示。

在本模型中,应用Web Service 技术为资产入库、资产变动、资产清查盘点、资产处置等模块的功能实现提供数据与服务。RFID应用系统通过RFID中间件的接口实现对标签信息的读写操作。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实现资产日常管理、资产查询、数据上报、财务管理、统计报表等功能。Web Services主要是为了使原来各孤立的站点之间的信息能够相互通信、共享而提出的一种接口,能实现软硬件以及中间件和业务系统的松散耦合,通过实现分布计算和不同端点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9]。

3.2.2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RFID系统主要由两个核心部分构成:基于特高频的RFID数据采集系统和后台数据存储分析控制系统。其中RFID数据采集系统是最核心部分,需要重新构建;后台系统可以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改进即可。下面简要介绍RFID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1) 资产定位:在较高的频段使用有源电子标签,可以达到几十米的阅读距离,可支持对固定资产的大范围的场所内定位。在资产存放比较密集的区域,例如教学楼、办公楼等安装基站,就能随时读取基站能定位范围内的所有资产的信息。对于存放比较分散或者比较偏远的设备,不适合采用安装基站的方式进行定位,可采用PDA或者盘点机等手持设备进行管理。

2) 资产流动:当资产流动时,需要实时跟踪固定资产的变动信息。当固定资产需要出入某个区域时,基站读取该资产的位置信息,通过位置的变化判断资产的进出方向,管理计算机接收该资产的信息和进出标识,对数据库进行修改:如果资产进入某区,就将记录添加到该区;反之则删除。这样,资产的实际位置都与数据库的信息实时同步,给资产变动、盘点和查找资产带来很大的方便。

3) 资产报警管理:设置监控报警功能防止资产非法出库导致资产流失。在关键的出入口设置一台出入库读写器,该读写器与安装在出入口的报警管理机相连。当资产被带离时,读写器将资产电子标签的ID号发给报警管理机,报警管理机查询该资产是否有出库授权,若有,同意出库并自动更新系统信息,否则启动报警机制,防止资产被盗。

4) 防冲突程序设计:读写器工作的时候,在天线覆盖范围内的所有标签都处于被激活的状态,都随时准备响应读写器的指令,这样就会导致标签读写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在标签内部设计防冲突程序。处于激活状态的标签接收到读写器的命令时,都会发送自身的ID 给读写器,此时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签同时发送ID,那么读写器就会判定冲突的发生,发送失败命令给标签,此时,标签通过时隙算法[10]确定何时发送ID。时隙算法规定标签传送自身的ID 号所用的时间为一个时隙,如果在不同的时隙段发送ID 号就能避免冲突,算法的关键在于怎么确定其所在的时隙,一般是通过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具体算法流程见图4。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FID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集成应用框架,详细描述了“基于RFID 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模型,最后针对RFID数据采集系统过程的关键问题提出实现方法。将RFID技术应用集成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实现了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资产的入库、使用维修直至资产处置等过程进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快速、准确地完成资产清查和盘查,有效解决资产管理中出现的账-物不符、资产流失和闲置浪费等问题,有效地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同时为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葛耀峥,陶国良. 基于网络数据库的实验室仪器管理信息系统[J].实验技术及管理,2007(7).

[2] 胡明友. 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探析[J].山东商业会计,2008(3).

[3] 王竹萍. 基于条形码和 RFID 技术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4] 陈磊. RFID 技术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视野,2012(11):161

[5] 张文丰. RFID 技术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6] 郑六超. 基于 RFID 技术的港口信息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7.9.

[7] 王志良. 物联网—现在与未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

[8]张文丰. RFID技术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8):28-29.

[9] 赖婕妤. 基于RFID 技术的高校实验室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2(9):154.

[10]张明,张建华,徐国鑫,张平. 一种新颖的RFID防冲突算法[J].电子技术应用,2006(6).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自动化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中的问题分析
供热站自动控制系统中PLC的应用
AGV小车在白酒行业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应用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配电室无人职守集控站在京博石化的运用
配电线路运行资料管理自动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