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科学降
2014-12-31钟竹意章远
钟竹意+章远
我国高血压中老年患者已超过1亿,知道自己患病的不足1/3,治疗达标率更低。医学专家提出对高血压中老年患者应早做预防,但并非每个患者都要服药。高血压前期人群可应用非药物疗法,如合理饮食、平衡心态、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生活调理处方。如果经过这种调理效果不够理想,则要通过药物治疗,以达到理想的血压值。
服不服药要依病情而定
高血压防治强调的是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对平时基础血压偏低的人群,如90/60毫米汞柱,偶尔升高到120/80毫米汞柱,尽管不属于高血压,如果病人出现眩晕头痛症状,仍需要降压治疗;对于1期、2期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后、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的患者,则一定要将血压降到正常水平。有些病人还应当将血压降到比正常值稍低些,这样可使心脏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
对于患高血压时间较长,合并有脑动脉硬化,又经常出现脑供血不足表现者,如卧位时头不晕,坐位、立位及行走时头晕乏力,未必一定要将降血压行动进行到底,力求达标。这种病人在使用降压药时,应当以不出现脑供血不足为标准。
我们知道,血液是靠压力来保证靶器官(心、脑、肾)的供血的。水往低处流,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也是如此。当人直立时脑处于高位,病人此时的脑部供血量已明显不足,如突然硬性将血压降到正常值,很容易因脑部缺血而诱发偏瘫。再比如,患了脑出血或脑梗塞后,血压会比平时升高,这是机体为了保证脑部血流灌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此时最好不要降压。
合理服药保护血压安全
如何服药降压,这涉及每个人的心、肝、肾及全身功能状况,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方案,科学服用短效与长效降压药。
人们用药,一般喜欢选用价格低廉的一天三次的短效降压药。医生认为,如果病人属1期高血压,患高血压的时间又不长,短效剂也能解决问题,也可以保证血压在一天内不至于有较大波动。但对于血压在一天内波动较大,或合并有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后、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还是建议使用缓释剂或控释剂这类长效作用药物。一天三次的降压药,会在体内很快代谢,造成血压上下波动较大,对靶器官损伤较重;而使用长效降压药,可稳定降压,起到保护心、肝、肾等脏器的作用。对于已有心脏重塑的患者,还应选择同时有逆转心脏重塑作用的降压药。
莫轻视血压测量
正常人血压有“昼夜节律”,表现为“两峰一谷”,即上午6~9点、下午4~8点为高峰期,午夜睡眠时血压较低。一些高血压病人也有这种节律,因此,很多人认为,不能在晚上服用降压药。但也有些病人昼夜节律消失或夜间血压峰值过高,还有些病人有“血压晨冲”现象,而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情况常发生在血压高峰期。因此,有条件的患者最好做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明白自己的血压波动节律。如果能在高峰期前服药,可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可以选在上午8点、下午4点及晚上临睡前测血压,根据测量的血压数值推断血压波动节律。如果经测定血压昼夜节律仍存在,主要是白天血压过高,可在血压高峰期前1~2小时服药。
对于患有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医生认为量血压时左臂右臂都要测,还要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双侧颈动脉血管。因为中风发病在颅内,祸根却在颈部。一般人双上肢血压相差不会超过10~15毫米汞柱,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造成狭窄或闭塞后,血液通过时会出现水流湍急般的杂音,同时病侧上肢血压会明显降低或消失。而这些斑块随着血流的冲刷,会随时脱落堵塞脑动脉,引起中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