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秋膘”讲究多

2014-12-31苏新民

家庭医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药膳五脏食用

苏新民

自古民间就有“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的说法,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贴秋膘”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体消耗比较大,秋季适当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能恢复和调节各脏器机能,达到养生目的。但专家提醒,若乱补、猛补、急补,则可能事与愿违。

调脾在先  在夏季,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秋后如果猛然大量进食补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虚不受补”,甚至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补之前重要的是先调理脾胃,为接受秋补做好准备。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不妨多吃点绿豆、扁豆、薏米等,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因人而宜  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不可认为只要是药膳,吃了都能达到滋补效果。按照中医理论,人体体质可细分为9种体质,亦可归纳为五种体质,即平和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其中平和体质是正常的体质,对药膳没什么特别的要求,饮食有节,避免过饥过饱,饮食合理搭配就可以。气虚体质者宜食用健脾益气药膳,如蜂蜜、白术、茯苓、白扁豆、党参、西洋参、红参等;避免食用耗气、破气之萝卜、空心菜等食物。血虚体质者宜食用益气生血的药膳,如北芪、当归、大枣、何首乌、生地、灵芝、阿胶等药材,以及乌鸡、龙眼肉、猪心、红糖、乌龟、芝麻等补血食品;避免食用狗肉、羊肉等温燥食物。阴虚体质者宜食滋阴作用的药膳,如山药、熟地、黄精、莲子、百合等,可以食鸭肉、瘦猪肉等滋润食品;避免食用辣椒、韭菜、羊肉等温燥食物。阳虚体质者宜食补肾温阳的药膳,如高丽参、冬虫夏草、肉苁蓉、干姜等,以及狗肉、牛肉、羊肉、韭菜等温阳食品;避免喝绿茶和食用西瓜、梨等寒凉食物。

平补为宜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四季不同,药膳进补,也应四季有别。春天万物复苏,五脏属肝,适宜升补;夏季分初夏与长夏,初夏天气已热,五脏属心,宜于清补,长夏天气炎热,五脏属脾,宜于淡补;秋季天气凉爽,五脏属肺,宜于平补;冬季气温寒冷,五脏属肾,宜于温补。如果违背这一自然规则,也会影响到补益效果。平补以滋味清淡为宜,不宜膏粱厚味、大热大寒。

掌握剂量  人们现在都知道西药有严格的用药剂量,但许多人却认为中药毒性小或无毒,就不重视服用剂量,买回一把茴香就炒着吃,抓上一把枸杞就煮粥,拿上几根人参就煨汤,这样做是不正确,也是很危险的。中药也是很讲究用量的,量大量小直接关系着药效,不分剂量,盲目使用,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曾见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参煨汤,服用后导致脑溢血,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合理配伍  药膳如果不分药性,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使病情加重。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的药性,配制药膳必须根据药物的属性来定,不可随意“拉郎配”,否则会降低药效或适得其反。如猪肉与鸽肉、鲫鱼、黄豆同食,能令人气血阻滞;与荞麦同食,令人落毛发,患风病。这方面讲究甚多,如不甚了了,应请教医生。

预防秋燥  秋天天气干燥,人们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所以适合吃一些多汁、甘味、酸味以及凉性的食物。凉性食物能够清热,甘味食物具有缓急、和中、补益的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要少吃一些辛辣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另外,油炸食品也是秋日禁忌。

适可而止  随着天气转凉,人的食欲大增,每顿饭的食量会不知不觉加大,虽然适当“贴秋膘”有益于体力的恢复,但若补得太多,易导致“肥胖”。因此要适可而止,不可滥补。不妨吃些低热量的食物,如萝卜、竹笋、海带、蘑菇等。

注意运动  “秋补”时为了避免肥胖,还要多进行运动锻炼,建议多去户外跑步、跳操、打乒乓球等,外出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

猜你喜欢

药膳五脏食用
可缓解干咳的两款药膳
能让你越喝越瘦的药膳方
辣椒食用也有禁忌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失眠与五脏
改善消化不良的两款药膳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食用芹菜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