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元节习俗

2014-12-31廖冰艳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习俗

廖冰艳

[摘 要]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除清明节之外的又一个隆重的祭祀节日。本文以广西为例,介绍广西中元节的形成、传说与习俗,体现了中元节的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元节;由来;习俗;文化内涵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也常被称为“鬼节”,“七月半”等。

一、广西中元节的由来

(一)中元节的历史演变

中元节的萌芽期可以上溯到夏朝甚至更早。这得从古人的拜月习俗说起,远古时期的人们崇拜月亮,每逢月圆之夜都要聚集庆祝,即“跳月”。据《礼记·祭义》记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礼记》还有关于古人“秋暮夕月”的习俗,如“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直到战国、秦汉时期,拜月仍被当做重要的祭祀活动。中元节的形成还受到迎四时之气,祭四时神和祭享先祖礼俗的影响。据《春秋繁露·四祭》记载,“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时之生熟,而祭其祖先父母也。春曰祠,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而到战国时期,古老的跳月与七月秋尝习俗得以融合并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元节进而流传下去。直至宋代,道教和佛教的观念、仪式与儒家的尊祖习俗相结合,七月十五就成为了祭祖并为一切孤魂野鬼安魂的重大节日,至此中元节就终于定型并且在全国普遍流行。“正如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所云:‘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今人以是日祀祖,通行南北。”直至今天,中元节仍然是民间普遍流行的传统节日。

(二)关于广西中元节的传说

传说给中元节的形成和传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关于中元节的产生最主要的传说有中元节源于佛家和道家两种。而广西壮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人死后他们的灵魂会到天上去,由天上管着;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间探亲。于是,每年到了七月初七,姑娘们过完乞巧节之后,家家都忙于筹办给祖宗祭拜的活动。关于中元节节期的选择,传说“我国广西等地是在七月十四那天过节。据说原因是在宋末快要过此节时,元兵突然打来,人们为了躲避兵扰,便提前一天过节了。”但部分地区也有选择七月初一至十六、初七至十五、十三至十六不等来过中元节的。

二、广西中元节的习俗

(一)祭祀

广西中元节的祭祀,包括家祭和野祭。在家祭祀的主要是自己家族中的祖先或新死者,祭祀时候的主要祭品是指鸭子。如“广西阳山人以七月十四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人们担心他们会抢夺祖先的供品或者作祟于人,因此也要进行野祭。中元节期间在民间被视为,“冥府开禁,鬼魂过年”。此外还有,“七月半,鬼魂窜”之说。对于孤魂野鬼,民众也颇为同情,为他们烧纸钱,送寒衣。

(二)节日食俗

在广西,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传说。此外,据考证,广西大部分是水乡,养鸭多。人们在割完早稻后通常把鸭子放到稻田里,让鸭子吃田里的掉下的谷子和蚯蚓。种晚稻时即中元节期间,农民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此外鸡肉、糍粑、红鸡蛋、粉饵、蕉叶糍、水饺、瓜果等也是重要的节日食品。

(三)出嫁女回娘家

在广西,嫁出去的女儿,在中元节这天必须带上儿女,携带鸭子等食物回娘家看望父母兄弟。尤其是父母已经去世的,出嫁女更是必须回家祭拜父母。如“广西宜北……妇女买鸭携回娘家,敬神祈福,外家则送以禾把、糍粑、红鸡蛋。……各户宰鸭敬神,开怀畅饮,休息一天,诸事不理。”“广西贵县,在中元节这天,‘女既适人,若父母已殁,亦于是日备楮钱,粉饵送母家,谓之烧包,或曰送包。”因此,中元节也被称为“团聚节”、“姐妹节”。

三、中元节的文化内涵

中元节在广西备受重视和它的文化内涵是紧密相关的。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内涵。

(一)祖先崇拜,延续不息

祖先崇拜,是人们把已故的祖先加以神化的结果。人们相信灵魂不死,只不过去了与生者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所以人们认为,祖先灵魂是氏族、家族、家庭的保护者,也是人死后的管理者。”中元节形成过程中已糅合了荐祖尝新等意蕴,并且一直延续下来。“在广西壮族地区清明节和中元节隆重的祭祖活动反映了祖先崇拜传统仍然比较完整的保持着,清明节扫墓在外祭拜,中元节就在厅堂供奉列祖列宗。”

(二)拯孤救冥,导人向善

中元节期间除了对祖先祭祀,也会进行野祭。这反映了人们的博爱和善良的心地。虽然,人们主要是害怕孤魂野鬼与祖先抢夺供品以及作祟与生者。并且鬼魂之说并无确凿根据。但是这种民间信仰的力量,却成为了推动人心向善,不做恶事,多做善事,积德向善的一股强大的内驱力。

(三)孝老爱亲,珍惜现在

中元节祖先崇拜是人们孝道的体现,即“事死如事生”。不论他们是否在世,作为子孙就必须孝顺长辈。古人将孝道视为一件大事,所谓“百行孝为先”。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而曾子也曾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广西地区对于祭祀祖先的节日——中元节的重视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逝去祖先、健在父母的孝顺。

中元节慰藉了逝者,更宽慰了生者的心灵,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要崇宗敬祖,怜悯向善,孝老爱亲,这也成为了这个节日不断被传承,延续的强大内驱力。

参考文献:

[1]李露露.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12:145-146.

[2]严敬群.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读本(珍藏版)[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11:206.

[3]张勃、荣新.中国风俗通志.节日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64.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习俗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