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款偏离度新规对金融机构影响情况的调查

2014-12-31单春艳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季末存贷理财产品

单春艳

9月中旬,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236号),加强对商业银行存款波动监管,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为了解该制度对辖内金融机构影响情况,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存款偏离度考核规定,合理控制存款余额

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17.6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二季度末回落10.2、2.5、7.5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低。1-9月份,全市存款增加142.0亿元,同比少增76.6亿元;增长9.6%,同比回落8.2个百分点。从年初以来,当月新增存款出现大幅波动,波峰波谷差值呈扩大趋势,波动明显较以往更为剧烈。但是,自存款偏离度新规出台以来,存款波动幅度明显收敛, 9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下降4.2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36.5亿元,分别比3月末和6月末少增47.6亿元、119.5亿元,没有出现以往的季末大幅冲高现象。

从银监局《存款月日均情况分机构表》看,虽然具体考核实施细则并未出台,辖内大部分机构都严格执行了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的规定,将各项存款余额与月日均存款余额之比控制在3%以内,全市金融机构存款总体偏离度仅为1.32%。工、农、中、建等各银行机构均反映,上级行对此非常重视,月末前按日多次测报存款偏离度情况,要求必须把余额控制在考核指标范围以内。

二、偏离度管理新规执行效果

(一)减少冲时点现象

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三部委《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对各个金融机构进行存款偏离度考核,有效遏制了以往季末月末存款冲高的短期行为。从旬度数据看,9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情况明显平滑,下旬仅增长14.3亿元,同比少增18亿元。如某银行反映,该行2013年9月30日当天储蓄存款增加1.9亿元,2014年6月30日当天增加2.1亿元,季末月末存款冲高现象十分明显。而2014年9月30日储蓄存款非但没有大幅度增加,当天还下降了0.29亿元。

(二)调整存款考核指标

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出台后,各商业银行对照通知要求,对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加大了日均考核力度。如N行反映,该行于9月下旬调整了存款指标的考核政策,取消了时点增量考核指标,增设月末存款偏离度扣分项。Y银行反映,该行公司存款方面,从3季度开始,省分行对市分行的考核指标进行了完善和调整,新出台的竞赛活动等已将日均余额为主要的考核指标,基本放弃了时点考核指标。J银行反映,考核新规出台后,上级行及时完善指标考核制度,取消存款时点考核指标,注重对日均存款的考核。Z银行反映,总行对存款偏离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围绕存款时点偏离度建立了考核机制,在月均存款的基础上,总行月中出台各支行月末存款任务数,并采取每周上报月末存款的时点进度情况进行监测。

(三)平衡摆布理财产品到期日

部分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到期日进行了平衡摆布,防止集中于月末到期。如G银行反映,严格执行银监会等三部委关于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的政策规定,9月中下旬该行发售的三款理财产品的到期日都没有再设定在9月末,而是设定在10月5号或10月10号、10月15号等,约影响该行9月末储蓄存款近2亿元。Z银行反映,新规出台后,该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期限设置为月末和季末到期的相对减少,理财产品到期期限较为分散。Y银行反映,从近期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到期日来看,理财产品到期日较随意,未刻意地选择月末或者季末做为理财产品到期日。

(四)加强存款管理

通知明确规定“八不准”,不得采取八种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从理财市场看,作为存款“冲时点”重要手段之一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节奏更趋平稳,预期收益率季末冲高现象也有所弱化。9月末理财产品收益率仅小幅上涨,收益率月底反弹力度收敛,季末特征不明显。Y银行反映总行还加强了存款利率管理,为防止基层行为取得稳定的对公存款而随意上调协定存款利率,总行出台了存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规定所有高于总行定价的存款均要报逐级报批,否则系统将不予通过。

三、存款偏离度考核新规可能带来的影响

各金融机构认为,存款偏离度考核,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能够有效缓解月末、季末存款的大幅波动,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但是,短期来看,存款仍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在存贷比指标约束下,存款偏离度考核对商业银行稳定存款来源,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增加了人为控制存款规模的现象

为了应对偏离度指标考核,各行均存在人为测算、控制存款余额的行为。大部分银行根据上级行和监管部门存款偏离度计算口径,测算月末存款可能达到的最高上限,并对业务部门进行提示,要求各业务部分按测算数据控制存款余额,以实现全行各项存款偏离度控制在3%范围内。

(二)增加监管指标协调难度

存款偏离度考核新规与存贷比监管指标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存款偏离度考核导致存贷比指标大幅攀升,对于存贷比较高的地区及银行机构影响较大。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稳步增长,在相对平稳的存款增长形势下,存贷比快速攀升,9月末全市存量存贷比达91.4%,比年初上升4.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5个百分点;1-9月份全市增量存贷比达13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1个百分点。

(三)增加表外理财回表难度

银行表外理财业务,有助于赚取中间业务收入,但主要还是为了稳定本行存款,借助于高收益将资金在非考核时间段留在本行,而在考核时间段还原为存款,以应对存贷比考核。偏离度考核使理财资金集中回表难度加大,而“提前到期以最终回表”的模式将使银行管理锁定资金的难度加大,维护成本提高。当表外理财难以充当稳定存款工具后,银行表外理财意愿可能降低,表内理财成本可能上升。

(四)增加月度存款管理难度

商业银行冲存款的内生动力依然存在。银行贷款规模要求有相当规模的存款相匹配,由于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的设置,必然会加大商业银行组织存款的难度。商业银行需要在平时就做好存款维护,可能将拉存款的时间段前置,将月末、季末冲存款改为在时间波段内冲存款,存款波动很可能从之前的“时点波动”变为“波段波动”,增加了商业银行存款管理难度。

(五)增加特定时点的存款管理难度

从存款增长看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存款显著增长。尤其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型城市,春节期间,务工返乡居民带来大量存款,主要集中于农村商业银行、邮储等机构,偏离度考核增加其特定时点存款管理的难度。此外,银行机构反映,以往月末、季末存款冲高,既有银行主动拉存款冲高时点的因素,也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一些资金集中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月末资金归集,大额财政资金月末拨付等,银行难以完全掌控。

(六)增加了中小银行存款管理难度

大型银行的存款基数大,同样规模的一笔偶发性存款占其总存款的比重较小,而对于中小银行的存款偏离度可能就会造成较大影响,中小银行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从省银监局转发通知看,监管考核以法人为主,对分支机构中一级、二级分行参照考评。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分支机构,存款管理难度更大。

四、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存款偏离度考核

监管部门存款偏离度考核不宜一刀切,应分地区分银行规模考量,可考虑适当提高中小型银行的存款偏离容忍度。对于存款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考核以法人为主,放宽对其分支机构的考核。

(二)进一步改进存款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要改变“冲时点”的短期行为,从以前的时点存款到更注重日均存款,加强对存款产品结构调整,减少表外理财、同业业务等行为对表内指标的冲击,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三)进一步转变银行经营策略

商业银行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减少对存贷款息差的依赖,大力发展包括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资银行、融资租赁、信托投资等综合性、多功能经营模式实现营收的多渠道和多元化。

9月中旬,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236号),加强对商业银行存款波动监管,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为了解该制度对辖内金融机构影响情况,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存款偏离度考核规定,合理控制存款余额

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17.6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二季度末回落10.2、2.5、7.5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低。1-9月份,全市存款增加142.0亿元,同比少增76.6亿元;增长9.6%,同比回落8.2个百分点。从年初以来,当月新增存款出现大幅波动,波峰波谷差值呈扩大趋势,波动明显较以往更为剧烈。但是,自存款偏离度新规出台以来,存款波动幅度明显收敛, 9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下降4.2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36.5亿元,分别比3月末和6月末少增47.6亿元、119.5亿元,没有出现以往的季末大幅冲高现象。

从银监局《存款月日均情况分机构表》看,虽然具体考核实施细则并未出台,辖内大部分机构都严格执行了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的规定,将各项存款余额与月日均存款余额之比控制在3%以内,全市金融机构存款总体偏离度仅为1.32%。工、农、中、建等各银行机构均反映,上级行对此非常重视,月末前按日多次测报存款偏离度情况,要求必须把余额控制在考核指标范围以内。

二、偏离度管理新规执行效果

(一)减少冲时点现象

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三部委《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对各个金融机构进行存款偏离度考核,有效遏制了以往季末月末存款冲高的短期行为。从旬度数据看,9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情况明显平滑,下旬仅增长14.3亿元,同比少增18亿元。如某银行反映,该行2013年9月30日当天储蓄存款增加1.9亿元,2014年6月30日当天增加2.1亿元,季末月末存款冲高现象十分明显。而2014年9月30日储蓄存款非但没有大幅度增加,当天还下降了0.29亿元。

(二)调整存款考核指标

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出台后,各商业银行对照通知要求,对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加大了日均考核力度。如N行反映,该行于9月下旬调整了存款指标的考核政策,取消了时点增量考核指标,增设月末存款偏离度扣分项。Y银行反映,该行公司存款方面,从3季度开始,省分行对市分行的考核指标进行了完善和调整,新出台的竞赛活动等已将日均余额为主要的考核指标,基本放弃了时点考核指标。J银行反映,考核新规出台后,上级行及时完善指标考核制度,取消存款时点考核指标,注重对日均存款的考核。Z银行反映,总行对存款偏离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围绕存款时点偏离度建立了考核机制,在月均存款的基础上,总行月中出台各支行月末存款任务数,并采取每周上报月末存款的时点进度情况进行监测。

(三)平衡摆布理财产品到期日

部分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到期日进行了平衡摆布,防止集中于月末到期。如G银行反映,严格执行银监会等三部委关于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的政策规定,9月中下旬该行发售的三款理财产品的到期日都没有再设定在9月末,而是设定在10月5号或10月10号、10月15号等,约影响该行9月末储蓄存款近2亿元。Z银行反映,新规出台后,该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期限设置为月末和季末到期的相对减少,理财产品到期期限较为分散。Y银行反映,从近期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到期日来看,理财产品到期日较随意,未刻意地选择月末或者季末做为理财产品到期日。

(四)加强存款管理

通知明确规定“八不准”,不得采取八种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从理财市场看,作为存款“冲时点”重要手段之一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节奏更趋平稳,预期收益率季末冲高现象也有所弱化。9月末理财产品收益率仅小幅上涨,收益率月底反弹力度收敛,季末特征不明显。Y银行反映总行还加强了存款利率管理,为防止基层行为取得稳定的对公存款而随意上调协定存款利率,总行出台了存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规定所有高于总行定价的存款均要报逐级报批,否则系统将不予通过。

三、存款偏离度考核新规可能带来的影响

各金融机构认为,存款偏离度考核,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能够有效缓解月末、季末存款的大幅波动,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但是,短期来看,存款仍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在存贷比指标约束下,存款偏离度考核对商业银行稳定存款来源,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增加了人为控制存款规模的现象

为了应对偏离度指标考核,各行均存在人为测算、控制存款余额的行为。大部分银行根据上级行和监管部门存款偏离度计算口径,测算月末存款可能达到的最高上限,并对业务部门进行提示,要求各业务部分按测算数据控制存款余额,以实现全行各项存款偏离度控制在3%范围内。

(二)增加监管指标协调难度

存款偏离度考核新规与存贷比监管指标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存款偏离度考核导致存贷比指标大幅攀升,对于存贷比较高的地区及银行机构影响较大。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稳步增长,在相对平稳的存款增长形势下,存贷比快速攀升,9月末全市存量存贷比达91.4%,比年初上升4.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5个百分点;1-9月份全市增量存贷比达13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1个百分点。

(三)增加表外理财回表难度

银行表外理财业务,有助于赚取中间业务收入,但主要还是为了稳定本行存款,借助于高收益将资金在非考核时间段留在本行,而在考核时间段还原为存款,以应对存贷比考核。偏离度考核使理财资金集中回表难度加大,而“提前到期以最终回表”的模式将使银行管理锁定资金的难度加大,维护成本提高。当表外理财难以充当稳定存款工具后,银行表外理财意愿可能降低,表内理财成本可能上升。

(四)增加月度存款管理难度

商业银行冲存款的内生动力依然存在。银行贷款规模要求有相当规模的存款相匹配,由于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的设置,必然会加大商业银行组织存款的难度。商业银行需要在平时就做好存款维护,可能将拉存款的时间段前置,将月末、季末冲存款改为在时间波段内冲存款,存款波动很可能从之前的“时点波动”变为“波段波动”,增加了商业银行存款管理难度。

(五)增加特定时点的存款管理难度

从存款增长看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存款显著增长。尤其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型城市,春节期间,务工返乡居民带来大量存款,主要集中于农村商业银行、邮储等机构,偏离度考核增加其特定时点存款管理的难度。此外,银行机构反映,以往月末、季末存款冲高,既有银行主动拉存款冲高时点的因素,也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一些资金集中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月末资金归集,大额财政资金月末拨付等,银行难以完全掌控。

(六)增加了中小银行存款管理难度

大型银行的存款基数大,同样规模的一笔偶发性存款占其总存款的比重较小,而对于中小银行的存款偏离度可能就会造成较大影响,中小银行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从省银监局转发通知看,监管考核以法人为主,对分支机构中一级、二级分行参照考评。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分支机构,存款管理难度更大。

四、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存款偏离度考核

监管部门存款偏离度考核不宜一刀切,应分地区分银行规模考量,可考虑适当提高中小型银行的存款偏离容忍度。对于存款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考核以法人为主,放宽对其分支机构的考核。

(二)进一步改进存款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要改变“冲时点”的短期行为,从以前的时点存款到更注重日均存款,加强对存款产品结构调整,减少表外理财、同业业务等行为对表内指标的冲击,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三)进一步转变银行经营策略

商业银行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减少对存贷款息差的依赖,大力发展包括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资银行、融资租赁、信托投资等综合性、多功能经营模式实现营收的多渠道和多元化。

9月中旬,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236号),加强对商业银行存款波动监管,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为了解该制度对辖内金融机构影响情况,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存款偏离度考核规定,合理控制存款余额

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17.6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二季度末回落10.2、2.5、7.5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低。1-9月份,全市存款增加142.0亿元,同比少增76.6亿元;增长9.6%,同比回落8.2个百分点。从年初以来,当月新增存款出现大幅波动,波峰波谷差值呈扩大趋势,波动明显较以往更为剧烈。但是,自存款偏离度新规出台以来,存款波动幅度明显收敛, 9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下降4.2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36.5亿元,分别比3月末和6月末少增47.6亿元、119.5亿元,没有出现以往的季末大幅冲高现象。

从银监局《存款月日均情况分机构表》看,虽然具体考核实施细则并未出台,辖内大部分机构都严格执行了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的规定,将各项存款余额与月日均存款余额之比控制在3%以内,全市金融机构存款总体偏离度仅为1.32%。工、农、中、建等各银行机构均反映,上级行对此非常重视,月末前按日多次测报存款偏离度情况,要求必须把余额控制在考核指标范围以内。

二、偏离度管理新规执行效果

(一)减少冲时点现象

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三部委《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对各个金融机构进行存款偏离度考核,有效遏制了以往季末月末存款冲高的短期行为。从旬度数据看,9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情况明显平滑,下旬仅增长14.3亿元,同比少增18亿元。如某银行反映,该行2013年9月30日当天储蓄存款增加1.9亿元,2014年6月30日当天增加2.1亿元,季末月末存款冲高现象十分明显。而2014年9月30日储蓄存款非但没有大幅度增加,当天还下降了0.29亿元。

(二)调整存款考核指标

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出台后,各商业银行对照通知要求,对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加大了日均考核力度。如N行反映,该行于9月下旬调整了存款指标的考核政策,取消了时点增量考核指标,增设月末存款偏离度扣分项。Y银行反映,该行公司存款方面,从3季度开始,省分行对市分行的考核指标进行了完善和调整,新出台的竞赛活动等已将日均余额为主要的考核指标,基本放弃了时点考核指标。J银行反映,考核新规出台后,上级行及时完善指标考核制度,取消存款时点考核指标,注重对日均存款的考核。Z银行反映,总行对存款偏离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围绕存款时点偏离度建立了考核机制,在月均存款的基础上,总行月中出台各支行月末存款任务数,并采取每周上报月末存款的时点进度情况进行监测。

(三)平衡摆布理财产品到期日

部分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到期日进行了平衡摆布,防止集中于月末到期。如G银行反映,严格执行银监会等三部委关于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的政策规定,9月中下旬该行发售的三款理财产品的到期日都没有再设定在9月末,而是设定在10月5号或10月10号、10月15号等,约影响该行9月末储蓄存款近2亿元。Z银行反映,新规出台后,该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期限设置为月末和季末到期的相对减少,理财产品到期期限较为分散。Y银行反映,从近期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到期日来看,理财产品到期日较随意,未刻意地选择月末或者季末做为理财产品到期日。

(四)加强存款管理

通知明确规定“八不准”,不得采取八种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从理财市场看,作为存款“冲时点”重要手段之一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节奏更趋平稳,预期收益率季末冲高现象也有所弱化。9月末理财产品收益率仅小幅上涨,收益率月底反弹力度收敛,季末特征不明显。Y银行反映总行还加强了存款利率管理,为防止基层行为取得稳定的对公存款而随意上调协定存款利率,总行出台了存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规定所有高于总行定价的存款均要报逐级报批,否则系统将不予通过。

三、存款偏离度考核新规可能带来的影响

各金融机构认为,存款偏离度考核,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能够有效缓解月末、季末存款的大幅波动,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但是,短期来看,存款仍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在存贷比指标约束下,存款偏离度考核对商业银行稳定存款来源,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增加了人为控制存款规模的现象

为了应对偏离度指标考核,各行均存在人为测算、控制存款余额的行为。大部分银行根据上级行和监管部门存款偏离度计算口径,测算月末存款可能达到的最高上限,并对业务部门进行提示,要求各业务部分按测算数据控制存款余额,以实现全行各项存款偏离度控制在3%范围内。

(二)增加监管指标协调难度

存款偏离度考核新规与存贷比监管指标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存款偏离度考核导致存贷比指标大幅攀升,对于存贷比较高的地区及银行机构影响较大。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稳步增长,在相对平稳的存款增长形势下,存贷比快速攀升,9月末全市存量存贷比达91.4%,比年初上升4.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5个百分点;1-9月份全市增量存贷比达13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1个百分点。

(三)增加表外理财回表难度

银行表外理财业务,有助于赚取中间业务收入,但主要还是为了稳定本行存款,借助于高收益将资金在非考核时间段留在本行,而在考核时间段还原为存款,以应对存贷比考核。偏离度考核使理财资金集中回表难度加大,而“提前到期以最终回表”的模式将使银行管理锁定资金的难度加大,维护成本提高。当表外理财难以充当稳定存款工具后,银行表外理财意愿可能降低,表内理财成本可能上升。

(四)增加月度存款管理难度

商业银行冲存款的内生动力依然存在。银行贷款规模要求有相当规模的存款相匹配,由于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的设置,必然会加大商业银行组织存款的难度。商业银行需要在平时就做好存款维护,可能将拉存款的时间段前置,将月末、季末冲存款改为在时间波段内冲存款,存款波动很可能从之前的“时点波动”变为“波段波动”,增加了商业银行存款管理难度。

(五)增加特定时点的存款管理难度

从存款增长看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存款显著增长。尤其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型城市,春节期间,务工返乡居民带来大量存款,主要集中于农村商业银行、邮储等机构,偏离度考核增加其特定时点存款管理的难度。此外,银行机构反映,以往月末、季末存款冲高,既有银行主动拉存款冲高时点的因素,也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一些资金集中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月末资金归集,大额财政资金月末拨付等,银行难以完全掌控。

(六)增加了中小银行存款管理难度

大型银行的存款基数大,同样规模的一笔偶发性存款占其总存款的比重较小,而对于中小银行的存款偏离度可能就会造成较大影响,中小银行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从省银监局转发通知看,监管考核以法人为主,对分支机构中一级、二级分行参照考评。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分支机构,存款管理难度更大。

四、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存款偏离度考核

监管部门存款偏离度考核不宜一刀切,应分地区分银行规模考量,可考虑适当提高中小型银行的存款偏离容忍度。对于存款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考核以法人为主,放宽对其分支机构的考核。

(二)进一步改进存款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要改变“冲时点”的短期行为,从以前的时点存款到更注重日均存款,加强对存款产品结构调整,减少表外理财、同业业务等行为对表内指标的冲击,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三)进一步转变银行经营策略

商业银行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减少对存贷款息差的依赖,大力发展包括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资银行、融资租赁、信托投资等综合性、多功能经营模式实现营收的多渠道和多元化。

猜你喜欢

季末存贷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一季度利润增速回升
银行卸除存贷比枷锁 释放6.6万亿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