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古籍修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14-12-30刘爱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计量分析古籍

关键词:古籍;古籍修复;计量分析

摘要:文章以CNKI收录的国内图书馆古籍修复研究文献为统计对象,对文献刊发年代、期刊来源、独(合)撰情况、核心作者、作者机构、基金资助、主题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古籍修复研究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1-0105-04

收稿日期:2014-11-03

作者简介:刘爱华(1979-),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图书馆馆员。文献计量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对选定的专题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并通过分析研究主题的分布体系、学科发展状况、科研成果等,可以揭示它的发展态势、影响力以及文献特点[1]。笔者以CNKI收录的国内图书馆古籍修复研究文献为统计对象,对文献刊发年代、期刊来源、独(合)撰情况、核心作者、作者机构、基金资助、主题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古籍修复研究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

1数据来源

文章以CNKI为检索信息数据库,以“题名and主题and关键词=古籍修复或文献修复”为检索内容,学科范围选定为基础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经济与管理,检索时间范围截至2014年5月5日。通过以上设定对全部期刊进行精确检索,删除一些会议通知、纪要、发言、访谈,报刊短讯、简讯及其他与古籍修复研究关联不大的内容,检索得到古籍修复主题研究论文202篇进行统计分析。

2统计结果分析

2.1论文刊发年代情况

通过对各年度文献量的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得出文献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而对文献的增长趋势进行预测[2]。国内古籍修复研究论文刊发年代数量分布见表1。表1论文刊发年代情况

年份19861987198919901992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2数量122223441334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5数量33512151713232728214由表1可见,国内古籍修复研究最早始于1986年,截至2005年共20年来累计发文量42篇,年均发文量不足2.8篇。说明此阶段社会各界对古籍修复的关注少、研究力量相对薄弱。从2006年之后,截至2014年5月9日,年刊发论文数量快速增加,累计达到160篇,是2005年之前刊发量的3倍之多。这跟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社会各界对古籍保护与修复事业的关注进展是相符的,但相比其他热门学科,古籍修复研究领域的关注度仍旧偏低与刊发论文状况还是偏少。

2.2论文刊发期刊来源情况

2.3论文刊发作者独撰、合撰情况

论文统计以第一作者为筛选条件,其中独自一人撰写的论文有153篇,占全部论文的75.7%,合作撰写论文49篇,占24.2%。合作撰写论文情况分别为两人合作37篇,三人合作10篇,四人合作2篇。首次合著论文的为1997年黄正仪、晆骏、杨光辉三人撰写的《一书五变—屠先生评释(谋野集)之拆书及修复经过》。论文合撰中有间断,2002~2005年每年仅一篇合著论文出现,2006年开始呈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独撰论文以2011年22篇最多;二人合撰论文以2010年和2012年最多,各7篇;三人合撰论文数量本身就不多,仅在2012年和2014年出现两篇。统计数据表明,古籍修复研究领域主要以个人研究为主,合作程度虽有增高但也没有形成稳定连续的合作机构与团体,合作意识有待加强,跨行业交流趋势不明显。图1以出现合作撰写论文的年份为横坐标制作出论文产出柱状图,力图直观反映古籍修复独撰、合撰论文分布情况及增长趋势。

刘爱华:国内古籍修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刘爱华:国内古籍修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图1论文产出图2.4论文刊发核心作者情况

对全部论文以第一作者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得出有148位作者先后发表古籍修复研究领域的论文。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占多数为122位;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9位,累计发文18篇,占发文量的8.9%;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17位,累计发文62篇,占发文量30%。这17位作者勉强可视作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统计结果见表3。

表3刊发论文3篇以上的第一作者

作者姓名作者单位篇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篇数邱晓刚南京大学图书馆5杜伟生国家图书馆5解说辽宁省图书馆5孙永平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5张宛艳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5汤印华大连图书馆4陈红彦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3葛怀东金陵科技学院3张美芳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3何祯中山大学图书馆3张志清国家图书馆3林明中山大学图书馆3邢雅梅山西省图书馆3王斌辽宁省图书馆3万群天津图书馆3许卫红四川大学图书馆3王清源辽宁省图书馆3对论文刊发作者统计显示,古籍修复研究论文的作者比较分散,许多作者对修复问题都是“浅尝辄止”,对某一问题的相关研究没有进行后续跟踪,没有继续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核心作者群”的产出论文并不多,最高产作者产出论文也只有5篇,没有形成高、深、专的古籍修复研究梯队。

2.5论文刊发作者单位情况

对全部刊发论文的第一作者的单位进行统计,发现论文作者单位均来自以下三种地方:高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博物档案展馆和其他。分别是48所大学院校及图书馆、21个省市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档案展馆和3个其他科研单位。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单位为46个,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单位为11个,发表3篇论文的单位为8个,发表4篇及以上论文的单位为13个。表4列出论文刊发4篇以上的作者单位,它们是古籍修复论文的“相对高产单位”。表4论文刊发4篇以上第一作者单位情况endprint

发文单位发文数量发文单位发文数量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及图书馆18南京大学图书馆5国家图书馆14南阳师范学院5辽宁省图书馆11复旦大学图书馆4天津图书馆6金陵科技学院4浙江省图书馆6四川大学图书馆4大连图书馆6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4山西省图书馆6按发文作者和单位隶属行政区域进一步综合分析发现,表3“核心作者群” 论文发表地区为辽宁省15篇、北京市14篇;表4“相对高产单位”论文发表地区为广东省18篇、辽宁省17篇、北京市14篇。由此得出论文产出以广东省、辽宁省、北京市为首,其他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天津市、浙江省、山西省、河南省、四川省、上海市等地区。论文区域分布情况说明,具有精湛古籍修复技艺和修复能力的机构以及古籍从业人员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和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省份。

2.6刊发论文基金资助情况

基金资助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论文[3]。基金资助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领域的研究能力与水平。古籍修复研究领域只有19篇论文获16项基金资助(见表5),获两项基金资助的论文4篇,获一项基金资助的论文15篇。资助基金种类: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为2010年王国强刊发在《国家图书馆学刊》的《古籍装潢中的浆糊问题研究》。②教育部、厅(教科委)、文化厅资助项目6项。③各高等学校院系资助项目6项。④省社科联、社科研究中心资助项目2项。⑤自然科学基金1项。

表5基金资助论文刊发年代

发表年份200620082010201120122013资助篇数114652统计表明,该领域中受基金资助的论文总体偏少,重点支持项目不多。古籍修复是一项清苦、寂寞的长期事业,实践操作性强,出成果缓慢,从业人员学历、职称、待遇普遍偏低。目前该行业各个方面条件虽有改善,但相对我国繁重的古籍修复任务而言仍然捉襟见肘,有关方面应继续加大对该领域的政策与基金支持,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事业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7论文主题情况

主题内容体现研究者关注的方向与重点,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现阶段本学科领域研究现状和水平,从而正确预测其发展趋势。[4]古籍修复主题内容从古籍修复理论、修复工作、方法、用纸、技术、案例、人才管理及培养、档案管理、学科体系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

2.7.1论述古籍修复理论、现状分析内容的论文40篇。研究者认为古籍修复是图书馆工作一个亟待关注的课题,一份与时间赛跑的事业,任道而道远。古籍修复既要绵亘不断、继往图新,同时也要抓住文化消费商机。学者吴格对古籍修复的人员状况及培训、工作的成绩进行了调查与回顾;许卫红、李爱红等剖析了古籍修复研究的现状;张宛艳阐释了古籍修复事业中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传承方式创新;邱晓刚从藏书量与修复人员之比、藏书环境古籍破损、古籍修复后继无人、缺少对传统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更新四个方面传达出一个古籍修复人员的深切呼吁。

2.7.2论述古籍修复原则、方法、工具材料、配纸、技术、实践案例等具体内容论文67篇。杜伟生在古籍修复“整旧如旧”基本修复原则的基础上详述了安全性、真实性、最少干预、可逆性、可识别性、适宜性、相似性、规范性八大原则;葛瑞华、杨健修复方法论介绍普通金镶玉、湿法金镶玉和蝴蝶装金镶玉三种类别。古籍修复过程中怎样合理选择黏合剂、纸张、装潢、技术等都是研究者关注的课题,万玲玲作了羧甲基纤维素糨糊和去酸小麦淀粉糨糊比较研究;王国强强调借鉴古书装潢中浆糊配方的防腐防虫科学原理;王清源介绍了麻料纸、皮料纸、竹料纸三大古书用纸种类及特征;张美芳比较了中日韩修复手工用纸起源与发展及纸张的选择困境;陈刚论述了古籍修复用竹纸的现状与问题;马灯翠、王金玉对毛竹纸、苦竹纸、棠云纸三种常用古籍修复用竹纸的白度、抗张强度、耐折度及人工加速老化进行了性能测试。杜伟生的《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是修复行业的指导性文件;阎燕子评介了《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古籍修复与装帧》《古籍修复技艺》三部古籍修补技术专著。此外,还有众多的修复实践与案例,如潘美娣的太仓明墓出土古籍修复记、汤印华谈对毛装古籍抄本书《湖南文士贯籍》的修复实践、肖晓梅的《粤东省城图》修复、孙永平的《王龙唱和词》手稿修复工作札记、刘家强的辽宁省图书馆藏《嘉兴藏》的修复等。

2.7.3论述古籍修复工作、管理、档案等内容的论文44篇。研究者调研发现,修复工作中古籍破损严重、人员奇缺、管理不完善、资金缺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杜伟生总结回顾了6 0年来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的成果与展望;娄明辉论述了日本古籍修复工作的特点;张志清主张古籍修复由经验修复向科学修复转化,设想设计“古籍修复管理系统”;许卫红、王阿陶两位分析了古籍修复工作中的知识构成,提出构建融合古籍修复档案管理和工作流管理的集成系统,打造知识共享平台实现知识管理;杨健、葛瑞华针对某些机构修复力量薄弱的现状提出应准予民营古籍修复公司参与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的建议,着力探讨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业务外包问题;解说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建立古籍破损档案的必要性;王阿陶、许卫红探讨了古籍修复档案内容设置及其重要性;万群提出创建特色古籍修复档案数据库;林红状介绍了古籍修复档案科学研究、规范管理和古籍整理的基本价值属性。

2.7.4论述古籍修复人才、人才培养、古籍修复专家的论文32篇。研究者胡万德、孙鹏对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现状做了调研报告;骆廷分析古籍修复人才流失的个人、管理与社会因素;陈红彦分析国外古籍修复人才科学培养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杜伟生回顾了我国1949年以后的古籍修复事业、对现存的问题作了些分析、指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是古籍修复事业发展的绝好时机;钟小宇、钟东分析挖掘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需求与人才就业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提出从经费、教育、职称待遇等方面的解决机制;丁学淑、王晓霞、马如宇从古籍修复知识转化机理入手提出了人才专业化、智力资源共享化、智力资源配置合理化等古籍修复人才智力资源管理建议策略。此外,一些学者还介绍了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古书装订修补木版刷印专家王志鹏、修书“国手”张士达、档案去酸法发明者巴罗、天一阁修复大师李大东、修复师舒奇峰、国图古籍修复师刘建明等人物的事迹。endprint

2.7.5论述古籍修复职业资格认证、学科建设体系及课程设置内容的论文9篇。研究者何祯、何韵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文献保护与修复的职业认证制度;田丰指出构建古籍修复职业准入制度,具体从推行古籍修复人员从业与执业资格认证、古籍修复机构准入条件与资质评定,以及设立古籍修复行业协会三个方面着手;何祯比较了中美文献保护教育培养目标与类别、培养层次、课程设置三个方面的异同,介绍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教育现状、剖析其教育内容注重补救性技术、教材内容偏重档案保护技术、专业教育体现区域性的三大特点;李爱红提出了书籍设计专业中设置古籍修复课程的设想;甘露提出构建古籍修复学科体系并对文献修复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地位、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做了具体阐释;周旖、林明介绍了美国德州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文献保护与修复通论课程体系及教学设计。

2.7.6论述其他主题内容的论文10篇。主要涉及少数民族古籍、中医药古籍、农业馆藏古籍、佛教古籍的修复内容。沈峥等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特点、原则、步骤及建档,还比较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与汉文古籍修复的异同;史宝友谈了清代后期中医药古籍修复的体会与思考。

3结语

古籍修复是介于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边缘学科,既古老又年轻。通过对我国古籍修复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①我国古籍修复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而且有相当一批专家学者加入该领域进行研究,尤属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和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及图书馆的研究活跃,其可以说是古籍修复研究领域的翘楚而且其研究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②古籍修复研究论文内容广泛,许多论文都是古籍修复人员在修复实践的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视角独特、新颖而有说服力。③古籍修复研究论文虽有连年增加,但近几年已趋于稳定,突破性小。④对少数民族的和中医药古籍的修复较少,少数民族语言和中医药作为特有的现象,其文化传承价值不言而喻,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记飞,刘兰杰,葛秋萍.国内知识转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3(9):108-112.

[2]罗臻,刘莉.对我国数据挖掘文献的定量分析[J].情报探索,2009(1):14-16.

[3]高凡,王惠翔.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基金论文产出力调查研究与定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10):12-16.

[4]冯峰.国内图书馆知识转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探索,2012(7):13-15.

(编校:严真)endprint

2.7.5论述古籍修复职业资格认证、学科建设体系及课程设置内容的论文9篇。研究者何祯、何韵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文献保护与修复的职业认证制度;田丰指出构建古籍修复职业准入制度,具体从推行古籍修复人员从业与执业资格认证、古籍修复机构准入条件与资质评定,以及设立古籍修复行业协会三个方面着手;何祯比较了中美文献保护教育培养目标与类别、培养层次、课程设置三个方面的异同,介绍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教育现状、剖析其教育内容注重补救性技术、教材内容偏重档案保护技术、专业教育体现区域性的三大特点;李爱红提出了书籍设计专业中设置古籍修复课程的设想;甘露提出构建古籍修复学科体系并对文献修复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地位、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做了具体阐释;周旖、林明介绍了美国德州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文献保护与修复通论课程体系及教学设计。

2.7.6论述其他主题内容的论文10篇。主要涉及少数民族古籍、中医药古籍、农业馆藏古籍、佛教古籍的修复内容。沈峥等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特点、原则、步骤及建档,还比较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与汉文古籍修复的异同;史宝友谈了清代后期中医药古籍修复的体会与思考。

3结语

古籍修复是介于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边缘学科,既古老又年轻。通过对我国古籍修复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①我国古籍修复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而且有相当一批专家学者加入该领域进行研究,尤属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和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及图书馆的研究活跃,其可以说是古籍修复研究领域的翘楚而且其研究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②古籍修复研究论文内容广泛,许多论文都是古籍修复人员在修复实践的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视角独特、新颖而有说服力。③古籍修复研究论文虽有连年增加,但近几年已趋于稳定,突破性小。④对少数民族的和中医药古籍的修复较少,少数民族语言和中医药作为特有的现象,其文化传承价值不言而喻,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记飞,刘兰杰,葛秋萍.国内知识转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3(9):108-112.

[2]罗臻,刘莉.对我国数据挖掘文献的定量分析[J].情报探索,2009(1):14-16.

[3]高凡,王惠翔.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基金论文产出力调查研究与定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10):12-16.

[4]冯峰.国内图书馆知识转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探索,2012(7):13-15.

(编校:严真)endprint

2.7.5论述古籍修复职业资格认证、学科建设体系及课程设置内容的论文9篇。研究者何祯、何韵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文献保护与修复的职业认证制度;田丰指出构建古籍修复职业准入制度,具体从推行古籍修复人员从业与执业资格认证、古籍修复机构准入条件与资质评定,以及设立古籍修复行业协会三个方面着手;何祯比较了中美文献保护教育培养目标与类别、培养层次、课程设置三个方面的异同,介绍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教育现状、剖析其教育内容注重补救性技术、教材内容偏重档案保护技术、专业教育体现区域性的三大特点;李爱红提出了书籍设计专业中设置古籍修复课程的设想;甘露提出构建古籍修复学科体系并对文献修复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地位、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做了具体阐释;周旖、林明介绍了美国德州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文献保护与修复通论课程体系及教学设计。

2.7.6论述其他主题内容的论文10篇。主要涉及少数民族古籍、中医药古籍、农业馆藏古籍、佛教古籍的修复内容。沈峥等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特点、原则、步骤及建档,还比较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与汉文古籍修复的异同;史宝友谈了清代后期中医药古籍修复的体会与思考。

3结语

古籍修复是介于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边缘学科,既古老又年轻。通过对我国古籍修复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①我国古籍修复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而且有相当一批专家学者加入该领域进行研究,尤属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和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及图书馆的研究活跃,其可以说是古籍修复研究领域的翘楚而且其研究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②古籍修复研究论文内容广泛,许多论文都是古籍修复人员在修复实践的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视角独特、新颖而有说服力。③古籍修复研究论文虽有连年增加,但近几年已趋于稳定,突破性小。④对少数民族的和中医药古籍的修复较少,少数民族语言和中医药作为特有的现象,其文化传承价值不言而喻,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记飞,刘兰杰,葛秋萍.国内知识转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3(9):108-112.

[2]罗臻,刘莉.对我国数据挖掘文献的定量分析[J].情报探索,2009(1):14-16.

[3]高凡,王惠翔.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基金论文产出力调查研究与定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10):12-16.

[4]冯峰.国内图书馆知识转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探索,2012(7):13-15.

(编校:严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量分析古籍
尽快制定《贵州省古籍保护条例》的几点建议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宝鸡文理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企业所得税会计新旧准则的变化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的Reissner—Nordstrom空间研究文献分析
古籍收藏可先从藏经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