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白描分析法
2014-12-30郑敏燕
郑敏燕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课堂的有效性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同步运行的。那么,如何让课堂更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更适宜学生的发展呢?课堂白描分析法的提出和运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效果十分显著。本文阐述了白描分析法的定义和操作方法、在集体活动中具体操作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以求能让执教教师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评价自我,正视自己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行为的适宜度,用“主人翁”的态度观察总结教师行为的均等化,以此提升自身教育的均等化。
一、课堂白描分析法的定义和操作方法
1.课堂白描分析法定义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在文学创作上,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课堂白描分析法就是教师在课堂现象真实描述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所进行点面结合的合作式教学反思活动,可以是现场抓描,也可以是录像再现。
课堂白描分析法把“白描手法”引入研究中,对各个教育情景中的信息进行不加修饰渲染的记录和客观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简单来说,课堂白描分析法就是立足于现象,探索现象背后的问题与思想,不纠于已经发生的事物,而是指向均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关注今后可能改进的方向和策略。
2.课堂白描分析法的形式
(1)单勾:在绘画中,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叫单勾。运用在课堂中是指用最精练的文字对某些角度表面的、现象的直接描述,并对表象进行分析,是点线面现象的描写。
(2)复勾:复勾是在单勾粗线条的基础上,用浓墨对课堂中某一点本质的分析,创生新的策略,建构新的框架,是精气神的本质剖析。
二、课堂白描分析法在集体活动中的操作
课堂白描分析法一般要经历课前研讨、课中描述与课后交流反思三个环节。课前研讨是为了白描教师与执教教师提出白描观察点,制作适宜本次白描活动的量表,做好有针对性的白描准备。进入课堂白描环节后,白描教师再根据白描观察点和白描方式,运用量表做好课堂实录。在课后交流反思时,白描教师与执教教师一起分享收集到的信息,完成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表现行为是多样的,明确角度、方式、记录情况、处理数据、呈现改进建议等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行为链。下面就以中班数学活动《接下来是几》为例,实录白描教师与执教者的对话。
1.单勾先描,勾勒课堂粗线条
单勾教师: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提供了小火车,让幼儿按照1-8进行排序,同一难度;第二次操作的材料是“走迷宫”,教师要求幼儿从起点开始找数字,按照顺序走到终点,在第一次操作的基础上提升了一个难度,并且在迷宫中出现了几组相同的数字,例如两个5、两个6、三个8等,让幼儿自主选择,幼儿选择的空间逐渐变大;在第三次操作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是残缺的城堡,除了要求幼儿找到正确的数字进行排序外,还增加了难度,加入了图形和颜色,并且要求集体合作完成。从难度上看,操作材料本身难度给了幼儿自主选择适合的机会;从空间看,要求幼儿在合作中完成,增加了难度。
从单勾教师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次数学活动的幼儿学具的提供及使用情况,并用最概括的语言真实陈述了这些操作材料的使用价值。
2.复勾再析,剖析课堂真本质
针对这次数学活动,复勾教师在单勾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和广度的剖析。
复勾教师:执教老师在提供第二次操作材料时提供了四种途径,满足了不同能力的幼儿选择一条不同的路径进行操作,那请问执教老师你有没有考虑到另外一点:能力强的幼儿如何让他吃饱?又能照顾到能力弱的幼儿?
执教者:在这个操作材料的提供中,我是提供了多种操作路径,但可能我在操作前没有提出要求,比如让孩子在找到一条路后可以找到更多的路,这样对能力强的幼儿就能吃饱了。
复勾教师:幼儿之间存在能力差异,能力强的幼儿操作时间比较短,在操作好后就无所事事,可以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不同颜色的笔,让他们寻找更多的路径,在时间上对于能力弱的幼儿照顾,减少能力弱的幼儿由于还没有完成而造成的紧张和负面影响。
复勾教师:刚才我们复勾教师对能力差异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除了关注能力差异,我们也要关注学习方式的差异。在走迷宮这个操作中,我关注到第三组有个男孩是这样操作的:先用手指在线路图上描,成功后再用笔画上去,这是理性的学习方式,而更多的幼儿是直接画上去的,这就是学习方式的差异。如果教师关注到了,可以帮助幼儿提升一下:你是怎么找到这条线路图的?你是怎么快速准确地找到线路图的?也可以在操作前先设问:试试看,你能找到几条路径呢?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
数学能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皮亚杰说过,儿童的动作与思维是不可分的,幼儿是用具体形象思维学习的,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探索中学习和思维。复勾教师对操作材料的提供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不仅从幼儿的能力差异上对操作材料的提供提出了建议,还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差异提出了一些培养要求,让我们的教学关注到幼儿生命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白描分析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监控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行为走向均等化
在集体活动中,执教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知识技能,而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否对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仅从执教教师个人的课后反思是不能全面表现出来的,个人的分析能力和经验是有限的,对某一现象的把握分析也是不全面的。课堂白描分析法引入到课堂中,白描教师带着白描角度有目的地参与到课堂中,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对某些角度表面的、现象的直接描述,对课堂中某一点本质的分析,创生新的策略,建构新的框架,监控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趋均等化,满足更多幼儿的发展需要。
2.个体促进,反思研讨,提升教师均等化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白描分析法的研讨过程是建立在建构性探求的基础上,同时强调其本身是一个不断协商的过程,一个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验证新问题的过程,创造新的策略,建构新的框架是白描教师与执教教师之间不断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看法,通过白描分析促使执教教师个性的充分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执教教师也十分注重自我评价、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养成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对一些课堂现象的深入挖掘,关注到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幼儿的适宜发展,以此来调整教学行为。
3.全面提升,优势互补,发挥强大的团队力量
课堂白描分析法的研究过程不是一个教师所能为的,或者说仅凭一个教师的力量是难以确保课题白描分析法的研究质量的,它需要教师间的合作,要由具有明确分工和良好相互合作关系的团队来完成。参与课堂白描分析法研究的教师,都是基于主体的意愿、有可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规则、有互惠的效益,有执教者,也有白描教师,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合作共同体。通过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促使我们这个合作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课堂白描分析法让执教教师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评价自我,正视自己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行为的适宜度;让白描教师用主人翁的态度观察总结教师行为的均等化,以此来提升自身教育的均等化。课堂白描分析法是教师参与研究,获取、发展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无论是白描教师还是执教教师,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白描。经由白描他人课堂或接受同伴的诊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形成新的认识回馈,能更好地发展个人的教学实践智慧。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