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德携美,共享双赢

2014-12-30单玲燕

考试周刊 2014年89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单玲燕

摘    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德育被推到学校教育的首位,成为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美术教学,教师更要把握好备课环节,利用各种课型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扮演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备课环节    德育渗透

俗话说:“文化成绩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许多老师误以为德育是班主任或者思品老师的任务,自己只要教好本学科即可。其实不然,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把德育教育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化有声为无声、有形于无形,自然而然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鲁迅先生语),伟大的先知一语道破了德育与美育相辅相成的真谛。《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完善人格。”这与鲁迅先生的话不谋而合,可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确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上工作了多年的美术教师,对此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从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把握备课环节,积极渗透德育

1.挖掘教材,提炼德育因素。

新课程中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究其实质,或浅或深地都蕴含着德育因素,教师只需对教材稍加分析和挖掘,德育因素就能无声无息地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走进美术》(以下举例均为浙教版美术教材)一课中,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美术的不同种类,在教材的安排上,很多例图都极具感染力。油画《父亲》和国画《粒粒皆辛苦》,旨在让学生感受油画和国画的差异,通过这两幅画,东西方绘画的差异跃然纸上,但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远不止区别两者的差异这么简单。所以,我在备课时有意识加入“辛苦、勤劳、亲情、节约”等素材,在授课过程中加以传递,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学生曾在课后跟我感慨:“一直觉得美术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今天这节课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无声的画面里包含着千言万语,今后,我会好好地爱我的爸爸,不再乱花钱了。”学生的质朴语言就是美育与德育结合得相得益彰的最好见证。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预见“意外”,巧生“德育”。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有时会跟老师的预期设计“打岔”,所以,我在备课时会假设一些“意外”,再顺势加以引导。如备《青春风采》一课时,我发现介绍服装种类时提到了“校服”,作为职业装的一种,校服就是学生的职业装,授课时可以就此展开,讨论一下其他职业装,得出职业装应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和穿职业装的好处。这本应是合情合理的安排,但据我对学生的了解,“校服”是一个敏感字眼,很多学生讨厌穿校服。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先出示其他职业装的图片,请学生加以辨认,说说一眼认出的理由,顺势引出“职业装”的概念,请学生说说职业装的好处和特点,然后把学生作为一种职业,引出“校服”这一职业装,让学生再具体地说说校服的好处和特点。这样一来,同学们对校服的“小情绪”、“小成见”就在原先的顺势引导下一一融化了:校服类似于运动服,青春有活力,方便运动;校服简洁大方,可防止同学间的攀比现象;校服便于学校和老师统一管理……一瞬间,校服变得极其可爱。教师最后及时对这一讨论加以小结,列举出穿校服的好处,在事实面前,即使有的同学口不服,但心肯定是服的。德育就在无声无息中渗透进了同学们的心灵。

3.丰富教学手段,促进德育渗透。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极为重要。恰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有意识地加入游戏、小组合作等环节,这样,不仅使教学更具生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消化教学内容,还可以极其自然地渗透德育教育。如在《板报设计》一课中,我设计了同学分组进行板报设计比赛的环节。同学们在组长的分配下收集资料、规划版面、准备工具等,板报设计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学到更多本位知识,而且当大家齐心协力地集体创作、完成板报之后,他们会因创作的成功而增加集体荣誉感,这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集体观念的建立、合作态度的培养等都有着积极意义。

二、利用各种课型,巧妙渗透德育

《美术课程标准》把美术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即所谓的“绘画课”、“工艺课”、“欣赏课”和“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课型的各自特点,深入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

1.在绘画课中渗透德育。

绘画在美术教学中是最主要的课型。初中美术内容包含国画、水彩、素描等,课型有临摹课、写生课、创作课等。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德育渗透方式也不同。如教授国画时,可以从国画的历史、材料等入手,让学生了解国画是我国的国粹,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表现独特,风格高雅,无论是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还是审美意蕴,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别,在世界画林中独树一帜,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国画所用的材料别具风格,其中所用的纸还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等等。这些,很容易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再如上素描写生课时,素描的线条造型需要学生心平气和、一丝不苟才能完成,这就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另外,写生可培养学生的写实功夫,训练造型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而激发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和观察生活中美与丑的能力。

2.在工艺课中渗透德育。

新教材的工艺课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如剪纸、贺卡制作、包装、剪贴画等,在学生中相当受欢迎。教学中可利用制作内容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热爱祖国,巧妙灵活地渗透德育。如在《巧用身边的材料》一课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废弃材料,进行创造性地艺术“大变身”,变废为宝,变废为美。同学们除了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各自的“惊世之作”外,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大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美的东西是可以以任何物体为载体的:一次性筷子、废报纸、旧挂历、旧衣服、塑料瓶……美与不美,关键在于你是否热爱生活、是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拓展环节,我请同学们看一些大师的环保作品、资料。看着大师们“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有学生感慨:“环保不是喊‘口号,勤俭也可以如此‘高调。”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受益匪浅。另外,在教学中,我以身作则,将剪下来的碎片都放在小塑料袋中,同学们也模仿着做,桌上、地面都保持得相当干净。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提醒他们正确使用剪刀、刻刀,不要弄伤手指,这是安全教育的渗透。

3.在欣赏课中渗透德育。

美术欣赏课中选择的作品蕴含着艺术家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崇高的审美思想,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展现祖国锦绣河山的山水画、风景画;回顾中外文明史的历史画;生机蓬勃的人体雕塑和城市雕塑;质朴无华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这些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对启迪学生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如在《瓷器风韵》一课中,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到瓷器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了解到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精湛工艺,了解到瓷器在现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精美的瓷器,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以及同学们适当参与的分析、品评,整节课其乐融融,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

4.在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新教材中,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和认可。教师可多创造机会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的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在《板报设计》中,我结合“绿色校园、平安校园”等相关主题进行设计,举办一次相应的宣传活动(即板报展览),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好地学会本位知识,还充分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寓教育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活动设计相应的场景,如布置艺术节、运动会会场、设计会标等,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发挥学生的美术特长,拓宽审美教育渠道,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策划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这对学生而言,可谓一次极好的人生历练。

三、体现教师角色,充分渗透德育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其对学生的表率作用不言而喻。教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班级的学生都很像班主任。”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之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极好的德育渗透形式。

1.工作态度。

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负责,对学生的影响相当大。且不说教学效果如何,倘若老师不认真备课、不及时批改作业,受其影响,许多学生也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学习。美术教师平时跟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更要珍惜交流机会。如批改作业时,碰到学生好的作品,可多用肯定性评语,碰到稍差的作品,可多用鼓励性或建议性评语,跟学生以心换心,相信即使对“无所谓”的美术课,学生也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它。

2.言谈举止。

教师的言谈举止是直接展露在学生面前的。特别是初中生,他们似懂非懂,在他们面前,教师更要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有些教师可能有随地吐痰、不文明用语等陋习,当要求学生讲文明时,一些学生可能会或明或暗地反驳:“你自己做到了吗?”我们可能以为社会对艺术的宽容或多或少地造成学生对你的宽容,其实不然,因为我们首先是教师,不能因别人的宽容就自我放纵。譬如有一次我因一时疏忽,忘记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材料而影响教学,学生对我很理解:“下节课再带来就可以。”我却因自己浪费同学们的时间而向大家郑重道歉,大家很受感触,以后不仅自己及时准备材料,还提醒那些记性稍差的同学。偶尔没有要准备的材料,同学们也会很人性化地提醒我是否忘记讲,那一刻,我很受感动。

3.穿着打扮。

教师的穿着打扮能体现教师的个人形象、品位等。穿着是否得体、打扮是否相宜,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观。美术教师往往会体现出两种极端:过于打扮或过于随意。其实,凡事过了头都不好,简洁、大方、得体的穿着打扮才是我们最需要展现的,传输给学生这样的观念会让学生受用终生。

“教无定法,贵在实效”。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捕捉最佳的“潜入”时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领略美术教学独特的道德美,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携德之手,与美同行,我相信,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走向积极、健康、文明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

[4]鲁迅.鲁迅论美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5]国家教育部.中学德育大纲.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
浅议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
培养欣赏评述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浅析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