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课堂教学管理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
2014-12-30蒋守银
蒋守银
管理课堂是任课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引导者、促进者,更是组织者、管理者。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量与质之和所达到的综合效果。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课堂管理越好教学效率就越高。课堂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影响教师讲课,影响学生听课,影响教学效率。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良好的课堂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流弊,加之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目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陷入“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教师,我切身体会到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下面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教师方面
1.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少的课堂上,“主体”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得围着教师转,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一切都得服务于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2.由于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唱主角,因此教学活动便是教师按自己事前准备的内容和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讲解,讲解完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的基础、接受的能力则考虑甚少。这样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识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
3.“强化训练”,教师的教学工作成了备课找题单,上课甩题单,讲解对答案。所练内容,往往未经过精心设计、精心选择,多为信手拈来,缺乏明确的目的,不是安排在合理的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练习,而多为可有可无的机械重复的练习题目。一练到底、满堂练的结果,自然是白费时间,徒耗学生的精力。
(二)学生方面
现在的学生多“唯书唯上”,书本上怎么说,老师怎么讲,就怎么思维,平时死记,考试死答,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敢大胆质疑和推测,不会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更缺乏变通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某些学生思路狭窄、思维简单,多求同思维而少求异思维,多横向思维而少纵向思维,思维表面化,缺乏应有的深度,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思维迟钝而不敏捷,不善于联想和想象,举一而不能反三,触类而不能旁通。
当然,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还有其他原因,认清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一步,教师要正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实,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
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学者布罗菲给课堂管理下了定义: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不只是为了改变不良行为。“三分教学,七分管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一线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的是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应该是自然的、能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导入的科学性、时间性,一定要简明、实用,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而要紧扣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充分的准备,有时间的分配和控制,切不可前紧后松。如果还没下课,学生就无事干了,那学生只能说话。相反,拖堂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最讨厌老师拖堂。其实,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学生的心就早已飞到教室外,这时的讲课只能是徒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十个指头有长有短”,这几乎是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事实。在实际教学中,某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一事实,自觉不自觉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用统一的尺子评判学生: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以至于有些学生经常“吃不饱”,“屡战屡败”的学生则“吃不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承认、尊重、善待和利用差异,在教学中采取切实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要求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三)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可以让学生在适应这些规则后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上课铃声响了,你走进教室,面对还没有完全静下来的学生,最好的命令是环顾学生的眼神,等学生都静下来后,再开始上课。如果你在开课前经常这样环顾学生,学生一见到你就会自然静下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关系变得更密切,课堂效率更高。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与正确的管理指导思想和恰当的管理方法密切相关,而且受到管理者的素质、课堂自身的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课堂管理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