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效果评价研究

2014-12-30余庆龙晓辉

教师·中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

余庆+龙晓辉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3BZY021]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余 庆(1979—),男,湖南汨罗人,硕士,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龙晓辉(1983—),女,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副院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摘 要: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是湖南省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专项计划中的重点项目。构建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评价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效果,对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能够适应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适应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文章构建了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评价指标体系

省级示范特色专业代表湖南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建设的最高水平,能为相关高职院校专业改革发展提供指导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成为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示范、办出特色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建立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态调整机制是湖南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的首要要求。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动态调整机制的健康运行和完善;有利于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紧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动态变化的要求,为区域产业优化升级服务;有利于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自身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结合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特点,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从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和特色专业建设两个方面出发,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才能实现对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效果的有效评价,从而指导和促进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发展。

1.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动态调整机制有一个客观的反映和评价。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能够科学合理地反映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的建设要求以及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目的和任务。

2.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根据评价的目标和要求、评价对象的内涵和特征,全面系统地选取评价指标。每个指标都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动态调整机制运行的效果,各个指标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3.通用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能够适用于各个高职院校以及各自不同的特色专业建设的动态调整机制的效果评价。这就要求在对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能够反映动态调整机制运行内在规律的评价指标。

4.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所选定的指标应该易于理解、方便实施;指标取值应该易于测量和计算统计;指标体系应该能使不同的评价对象以及评价对象的不同时期相互比较,各个不同评价指标之间也应能区分主次轻重。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本文遵循动态调整机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动态调整机制运行的全过程及其对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产生各种影响因素,构建了一套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内部指标(特色专业建设)和外部指标(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以及23个三级指标。

(一)内部指标(特色专业建设)

构建动态调整机制最直接的任务是为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服务,因此对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需要从能够反映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中动态调整机制发挥自身作用的指标着手。动态调整机制在对校企合作的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的提高等方面对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本文设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5个二级指标来反映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也是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效果的体现。

1.校企合作指标

动态调整机制在校企合作方面的作用是引导校企双方紧跟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不断完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企业现场生产环境和工作岗位,保证特色专业所有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以及实习时间和实习效果;促使高职院校专家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发挥所长共同开发满足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工艺、新技术。因此,校企合作指标包括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口顶岗实习覆盖率、实习时间、实习效果和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究成果5个三级指标。

2.人才培养指标

动态调整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引进行业企业岗位工作的新技术、新技能、新要求,开发建设学生职业技能新标准;保证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数量和质量。因此,人才培养指标包括职业技能标准建设、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3个三级指标。

3.课程体系指标

动态调整机制在课程体系方面的作用是促进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新技能、新技术的专业课程的开发;促进课堂教学的内容紧跟产业优化、技术升级进行动态调整与更新,做到基础知识与应用型新技术的合理比例。因此,课程体系指标包括专业课程开发和专业教学内容更新比例2个三级指标。

4.教师队伍指标

动态调整机制在教师队伍方面的作用是完善专业教师队伍的成员结构、知识结构以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指导专业教师进行行业最前沿、最关键技术的学习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上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因此,教师队伍指标包括专业教师队伍构成、专职教师的理论培训、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和企业兼职教师上课课时比例4个三级指标。

5.实践教学指标

动态调整机制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作用是保持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专业技术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环境下设备技术、工作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持续的发展建设;保证学生接受生产性实习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和培训效果。因此,实践教学指标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生产性实训课时比例和生产性实训课培训效果3个三级指标。

(二)外部指标(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

保证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能够紧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以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是构建动态调整机制的意义所在,因此反映动态调整机制指导专业建设以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指标,是对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在于其能满足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产生的专业人才需求;能提供适应产业优化升级所产生的新岗位和老岗位新要求的对口专业人才;培养出的人才的专业素质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其中包括人才需求的满足、就业岗位的专业对口和社会对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的认可度。本文设立了人才需求、就业岗位和社会认可3个二级指标来反映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

1.人才需求指标

特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反映了社会对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需求量大甚至供不应求,反之则表明该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而毕业生就业率按统计的时间不同分为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作为动态调整机制的一部分,对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追踪时间应该是保持至少3年。因此,人才需求指标包括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2个三级指标。

2.就业岗位指标

特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是否满足用人单位在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产生的新岗位和老岗位的新技能要求,可以通过对口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的高低来反映。如果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和接受技能培训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并且能够在岗位上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那么专业对口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就高。因此,就业岗位指标包括对口就业和就业稳定率2个三级指标。

3.社会认可指标

特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社会就会对该院校该专业产生好的评价,用人单位对聘用的毕业生满意,毕业生对母校三年的专业素质培养感到满意。因此,社会认可指标包括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满意度2个三级指标。

三、动态调整机制效果评价的讨论

本文构建的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动态调整机制在指导和促进专业建设根据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应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适应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方面的实际效用。指标体系中既包含有定量的指标也有定性的指标,所以需要将定量和定性的观点相结合,全方位地评价动态调整机制的运行效果。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工作,动态调整机制也需要长期地发挥作用,因此评价测量所获得的指标值可以用作纵向时间上的对比,找出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不同时期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和经验教训。而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工作也是动态调整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有效地发挥其对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厅.湖南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Z].湘教发〔2011〕13号.

[2]吴敏良.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07).

[3]马 瑞.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独立学院技能型人才技能训练方案及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AI上市公司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