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芬兰,且行且思

2014-12-30罗才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芬兰人芬兰

罗才军

在云端的十个多小时里,芬兰人的热情和友好让人喜悦。乘务长不厌其烦地与我们交流,邻座的芬兰大哥怕我在机上吃不饱,分享给我小吃,同机芬兰人目光中的善意,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很愉快。

坐上大巴,一路行来,舒爽的气温,沿途的北欧风情让人赏心悦目。走过了很长很长的路,才猛然感到原来让人眼睛如此舒服的是芬兰无边的绿色。车子已经从机场开出半个多小时,经过好几个所谓的村镇,其实不过是散落的几座房屋掩映在大片的树木之间而已。

这才想起,在飞机下降中为什么只看见森林,而没有看到如同国内城市那样林立的高楼,想来芬兰是被掩映在丛林之中的。地广人稀,房屋几乎都是矮矮的平屋,即使楼房也没有高出大树的,再加上各种各样的郁郁葱葱的树,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坪,一汪又一汪的湖水,芬兰真可以称得上满目是绿了。

“又一个球场!”“没错,又一个。”从机场到酒店不到40分钟的路程里,我们见到不下10个绿草茵茵的球场。时间在下午3点,球场上满是孩子,踢足球的、玩极限运动的、骑自行车的,有不少玩得像模像样,以前只在电视里见到过的社区球场的运动场景,今天则是亲眼见到了,着实让人兴奋。

一路行来,我们仿佛穿越了一个隧道,进入到了无边宁静的世界里。所有的汽车在这样晴朗的日子里开着大灯,有序地行驶着。没有喇叭的喧嚣,没有人声的鼎沸,没有不管不顾的自行车与电瓶车,因为人少,所以一切都不拥挤。我甚至觉得从机场到酒店,似乎因为我们的到来,一下子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尽管我们已轻声细语,但是突然从大巴涌出的这一群人,还是让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

芬兰人生活的闲适是在骨子里的理所当然。走路的、骑车的、说话的、办事的,都是一副轻松惬意的样子,很少看到有步履匆匆眉头紧锁的人,也很少能看到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在从宾馆出发去餐厅的路上,我们经过位于市中心的波罗的海,因为只是内海的港口,所以,它比西湖还小些。当然,周边照例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山坡、草坪。车子一转,蓦然看见许许多多的游艇泊在那里,我们都惊呼起来,这才叫生活呢。游艇的样子是各不相同的,没有规划中的亭台楼阁,更没有统一的游船出租,倒是看见几叶帆在海上,说不出的自由放任。这里,可以让景观真正与人结合在一起,海成了大家的了,谁都是海的主人,都可以驾着自己的船在海上驰骋,在海上畅游。真真是羡煞旁人啊。

导游介绍说,我们所在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依山傍海,城市的大部分均是山地,道路和楼房依山而建,所以也都淹没在大片大片的丛林中。而另一边则沿着波罗的海,应和着许许多多的白色帆船、游艇,以及海鸥、北极燕的欢唱,蜿蜒成无与伦比的海港风情。

晚餐我们来到了赫尔辛基主城区附近的购物中心。即使是在周末,这里购物的人也只是三三两两,门可罗雀。晚风带来了一丝丝花的香味、水的清凉,以及无边无际的宁静。我突然想,怪不得北欧人说话都轻声细语,因为他们的周围太宁静,再小的声音也能听见。然而,我们则是不同的,在人声喧哗中,我们必须提高嗓门甚至大声呼喊才能让别人听到我们。这大概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大声说话的原因。

就像所有国人在国外遭遇过餐厅里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尴尬一样,到了芬兰,我才发现我的嗓门原来比想象得还要大,然而我却是理解并欣然悦纳这样的喧哗的。因为,在我们那里,不这样说话,没法让别人听见;因为,在我们那里,不这样热闹,就没有了人生世相的元气淋漓。

于晨曦微露的清晨,独自一人漫步到酒店边上的波罗的海边,大口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宁静祥和。天色幽暗,一弦月影挂在天边,它的旁边是一颗启明星,黯淡却又执着地散发着光芒。

因为只是海湾的一部分,所以眼前的波罗的海看来更像是湖。有些石岸是砌过了的,而有些则是没砌的,甚至砌到一半的,看起来有些荒芜,然而,又像是刻意的。或许,这才是芬兰乃至北欧人的理念,在砌与不砌之间,在文明与自然之间。这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我们的西湖,那是中国的文化,处处经营,细细雕饰,每个细节都折射出我们的潜心,漫溢出我们的文化。而在芬兰,这样的处于文明与自然之间的显然也是文化。因为就在这一片幽暗之中,在这一大片看似荒芜之中,立着一张张原木的座椅,很宽大,也很有安全感。上面还有不知道是谁的涂鸦,透着乡间与叛逆的味道,接着地气,散发着年轻的光芒。还有,那条海边的路,是专为行人和自行车开辟的,没有把它硬化成水泥路,也没有铺上广场砖或是其他艺术砖,就只是铺着细沙,干干净净的细沙,在清晨这一片昏黄与幽暗中,还有晶亮的贝壳的碎片在闪烁。这样的路,是会让人想起“松间沙路净无泥”的句子来的。不知为什么,在这样的异国他乡想起如此贴切的中国的诗句,总觉得有些格格不入。呵呵,不管它吧。

在芬兰,最让人激动的就是你无论到了哪里,都可以看见大片大片的草坪,大到一群人进去也不过是点缀在绿色绒毯上的几朵斑斓的小花。在我们的眼睛里,盛满了浓浓的绿意,这绿意肆意流泻,即使站在草坪边缘,也是仿佛要渲染过来,映成绿色的样子。早秋飘零的红枫成了我们留影时最佳的修饰,无论在怎样的角度,那瓦蓝瓦蓝的天,翠色欲流的地,其间飘零的红黄叶子,都让人像走进了诗境,正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下午,我们驱车前往芬兰著名的伴侣岛,也叫松鼠岛。它是一个露天的芬兰民居博物馆,芬兰人有心将最早的祖先们在森林中居住过的木屋整体搬迁到了这个岛上,并且按照不同的功用划分了区域,形成了一目了然的芬兰民居展览。这里同时也是芬兰学生的第二课堂,每位芬兰学生都需要在求学期间来此实地参观,了解自己的祖先们最原始的生活经历。由此,我们也能感受到芬兰人对于本民族历史的尊重。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锯木工场,也看到了原始的船坞;看到了古朴幽静的居所,也看到了安置在一边的马车座……凡此种种,让我们了解了芬兰古老的风俗民情以及芬兰人艰辛生存的境遇。在我来说,一个真切的感受是面见了芬兰民族的发源。种种迹象表明,芬兰人习惯躲藏在森林深处,喜欢独居的生活。他们不喜欢被打扰,更不喜欢像中国人那样讲究热闹的群居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芬兰人更加独立也更加自我,他们不需要也不喜欢在乎别人的眼光。中国有“唾沫也可以淹死人”的说法,有类似《杀生》这样的电影,而在芬兰,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晚上,在一家海边的名叫“龙凤”的中餐厅吃饭,饭菜依然简单,但吃得很畅快,我很欢喜。只是店主有些不耐,不过我不怪他,大概他在芬兰呆久了,也变得自我,变得喜欢清静了,一下子涌进这么多中国同胞,他是不适应的。这,我从他的眼神里就看出来了。

静静地坐在宾馆大堂舒适的沙发上,喝着免费冲泡的热腾腾的咖啡,我期待能补个早觉,然而却是不行的。因为早起的客人已经开始下楼运动或散步了,芬兰的空气实在是清新得让人忍不住贪婪地想呼吸个够。

同行的李老师也早早来到大堂,并且为我讲述了他对大堂所叠放着的咖啡杯的新发现。这个新发现让我们颇为震撼。原来,在小巧精致的纸杯外面,附着了一片类似眼镜片的纸,开着两个孔,温顺地沿着纸杯的接缝紧紧贴在纸杯外壁上。说实话,我已经喝了两天早咖啡,每天都不下四五杯,但却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一点。我以为只是装饰,而李老师却向我呈现了杯子的“蜕变”。他将纸片两边往中间对折,一下子就变成了杯环,轻巧舒适。我们都很感兴趣,因为我们习惯了光洁圆溜的杯壁,因为烫手,于是常常喜欢叠着两个杯子,却不曾想可以有这样精巧的设置,一下子解决了烫手的问题,并且可以只用一个杯子。

这又让我回想起昨天晚间在商场洗手间的体验。我第一次看到洗手间的纸巾由无纺布代替,它的造型与任何机场洗手间的都相同,所不同的是,洗完手后,是将无纺布抽出来擦干手,而布依然留存,并被卷布机自动卷入,等下一个客人来临,会抽出新的一截擦布,而原来擦过的布被卷入后即进行了洗净、消毒与烘干,以便应对湍急的人流。仅此两个细节,足以让我们回味良久。是我们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吗?是我们不够智慧、不拘小节吗……这样的聊以自慰想起来都让人觉得心里发虚。

或者说,文明进步的标志即在细节,细节决定品位和层次。

这一天,我们乘车前往码头,目标是芬兰堡。芬兰堡建在六座小岛上,是首都赫尔辛基一个著名的军事要塞。

到达芬兰堡,可能由于这些天一直浸润在北欧风情中,所以建筑也好,岛屿也罢,海景也罢,并没有觉出什么特别来,倒是各处树杈上不知是谁精心制作并安放的鸟舍、松鼠窝颇能引起我的兴趣。

岛上的私家民居则完全是电影里、明信片上的样子,面朝大海,亮丽的房舍,随风摇曳的秋千,小推车上种着的满满一推车的金黄的雏菊,以及岸边拴着的白色的小艇与帆船,这一切都像在画里。然而又是亲眼见了的,在眼前真真地存在着,那么美,那么真实。原来,这不是童话,而是现实,芬兰人拥有的现实。就在这样的岛上,就在这样留存着历史建筑与遗产的地方,依然有着私人的领地。在回程中,我们还目睹了许多小岛,上面往往只有一幢房子。我们猜测,这些小岛大约都是私人财产,作为千岛之国的芬兰,似乎是允许私人购买小岛的。怪不得波罗的海周边停泊着那么多的游艇、快艇与帆船,只要时间允许,他们自然是可以悠然地开着自己的艇去到这些岛上度假的。

突然就变天了。凄风苦雨,着实让人心生惆怅。风冷得飕飕地往身体里钻。我吃完早餐,信步走到宾馆前面的小公园,零星的雨点打在脸上,冰得很。这样的天气,若在杭州,则必然是进入隆冬了,而在芬兰的坦佩雷,现在可是初秋。

这么阴冷的天气,雨势也越来越大,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坪上,居然还点缀着许多黄色、红色的小花。它们倒是有着异样的韧劲,仿佛这样的寒风与冷雨于它们不过是舒适的沐浴,愈发显得精神了。更惹人注目的,是在风雨中行走的路人,好多年轻人都没有撑伞,更奇怪的是能看得出他们并不怕淋到雨,因为他们的神色中并没有我们平日里突遭雨淋时的仓皇。很多明明在等车的人,却也并不走到站台的廊檐下去,而是就这样直截了当地戳在站牌前,一任雨水寒风侵凌而过,那气定神闲的样子,仿佛站在四壁透明的玻璃柜里,或是处在另一个没有任何风雨侵袭的时空中。

于是我想,花也好,人也罢,芬兰的淡定与悠然,足以显示出对于恶劣天气的欣然悦纳,泰然处之。

足够的体验使人成长,足够的经历使人丰富,足够的面对使人豁达。芬兰人的韧劲与坚忍,芬兰人的从容与安适,向来就是在这样面对一个又一个更加恶劣的天气里逐渐涵养的。在荒芜的森林深处,在简陋的木头小屋中,经历过风雪的肆虐,经历过覆灭的恐惧,而依然坚韧地活下来,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精神。即使到现在,他们还有很多因为风雪寸步难行的时候,在这些冰天雪地漫长的日子里,如何自处?如何忍受孤独与寂寞?如何摈除被世界遗忘的恐惧?这一切的一切,促成了芬兰人永不放弃的性格。

永不放弃希望!永不放弃光明!永不放弃每一个人!这就是芬兰人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力量决定着芬兰人的思维方式,更决定了芬兰人的践行方式。于是,就有了令世界瞩目的芬兰教育。芬兰教育之所以令世人注目,不是因为他们在世界各国学业测试中的成绩优异,不是因为他们有最高的教育性价比,也不是因为没有任何教育监督、教育测评和教育竞争的机制,而是因为芬兰教育实现了真正的全纳教育,也是教育最终极的理想愿景——全心悦纳每一个人,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自己的笑脸,让每一个人都创造出自己的价值。我们所谓的因材施教,我们所谓的学有所长,我们所谓的教学相长、不耻下问,我们所谓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所谓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他们,已然是做出来了的。

最为令人震撼的是,他们并不觉得这些有什么了不得。因为,于他们,这是一种习惯。不这样,就不是芬兰。不这样,芬兰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很好地延续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就像冷风中的小花,就像戳在雨中的青年,于他们,是习惯了的理所当然。于我们,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芬兰人芬兰
芬兰人自带“抗疫基因”
芬兰人的桑拿情结
芬兰之旅
世界最幸福国,芬兰人无感
不爱社交的芬兰人
芬兰新锐
芬兰将迎独立100周年 邻国挪威考虑“割让”山峰作贺礼
芬兰纸与纸板五年连减
芬兰人:快乐比挣钱重要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