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评析
2014-12-30冯琳娜
冯琳娜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大学英语AB级考试,是一门专门针对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设置的国家级英语水平测试。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出台,源于对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该文件明确指出,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也就是AB级考试,正是在上述政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诞生进一步体现了全球化、国际化时代背景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技能专门人才在外语水平方面的更高要求。与评估高校本科英语教学水平的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难度相比,AB级考试相当于二级、三级英语水平测试。之所以分为A级、B级两份试卷,是考虑到我国高职院校生源差,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与本科院校有着较大差距。由此可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一门权威性、标准化、针对性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英语考试。笔者认为,该门考试的性质是双重的——一重为评估并反拨高职英语教学的学业考试,另一重为测试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水平考试。
现以2013年6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B级真题为例,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试卷作分析,探究其能否贯彻《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育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实现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目标。在分析探究中,本研究试图梳理AB级考试的命题特点,以期对备考师生的“教”与“学”双方面都起到针对性的作用。
B级考卷第一部分(Part 1)为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该部分卷面计时设为15分钟,总分15分,占全卷15%的分值,听力放音速度为每分钟100个单词,听力题型分为三个类别,以Section A、Section B、Section C分别呈现。其中,Section A部分,5道选择题,每题听力放音两遍,考生将听到的英文写下来。如听力放音为“May I use the telephone?”,而试题册上则显示四个选项,正确选项为“Yes, of course.”。该题是典型的口语情境题,考查考生是否听懂借用物品的常用表达并做出相应的反馈。笔者认为,“听”与“说”是相辅相成的,英文听力与口语的唇齿是相依关系,这在听力考试中体现得十分充分。针对这部分考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被动地去听,反馈听力材料中的问题,变为主动积极地总结并练习各种日常情境下的口语表达,自己会脱口而出的句子在别人说出来时才能感觉不陌生,才有听懂并对话的可能性。听力考试的第二部分,即section B,考查形式也为5个选择题,难度略高于section A。因为section B虽然放音两遍,但它所包含的听力材料形式为:听对话、答问题。也就是说,该部分不再像section A那样考查考生在某一特点语境下的反应和回复,而是要求考生听一组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的对话,并依此对话的内容回答其后的问题。以2013年6月的B级考题为例,听力材料中先是一男子说:“How do you like your new apartment?”接着一女子答:“I like it very much. Its small but comfortable.”最后第三个人提出问题:“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new apartrnent?”正确选项:“It is comfortable .” 从这个考题可以看出,Section B的对话是两个人(一般都是一男一女间的对话,角色分明,便于考生区分)就某一话题进行谈论,再由第三者针对性地提问,让考生作答。这种听力题,笔者认为还是要沿袭Section A的听力应试原则——以说导听,即不要把听力考题当成纯粹的听力考查,能问会答、熟悉语境的考生做听力训练会觉得轻松很多。因此,教师在备考Section B的过程中应告诉考生,一定要在听的同时把自己带到所听的场景之中,身临其境才能增强语感与加深理解,才能更好地做出回答,即考听力对话时考生不能当局外人。听力考试第三部分Section C为听力填空题,即听一段话但其中缺失的五个单词或短语要由考生填写。这部分听力材料放音三遍,但由于考生整个篇章把握能力较差,以及对一些常用单词听到后反应不过来而写不出,造成该部分失分较多。以2013年6月的B级考题为例,听力填空最后一个空的答案为“meet the needs ”。该短语为B级大规定的考点之一,在内容效度上符合要求,并未超纲出题,但不少考生在此题上依旧丢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meet the needs”之类的短语如果出现在印刷的试题册中而不是以“听”的形式出现,一些考生就应当能够知道其含义。像这种熟悉的字词能看懂却听不懂、抓不住、写不来的情况源于考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其感官接触的英文视觉材料多而听觉材料少。
B级考卷第二部分(Part Ⅱ)为Vocabulary & structure(词汇与结构),计时15分钟,总分15分。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B级考试大纲范围内的词汇与语法的习得水平,该部分由两种题型组合而成。Section A部分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10个小题,总计5分。这种题型用于考查英语词汇与语法的情况,学生在中考、高考试卷上已经见过,应试技巧无非为正选法、排除法等。Section B则难度较大一些,10个填空题分值为10分,要求以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以笔者参加过的B级阅卷的切身体会,该部分的分率非常低。因此,备考中考生要注意总结该类题型涉及的词形变换的各种形式;教师在平时上课讲生词时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生词涉及的同词根词汇进行归纳。例如在讲解actress 这个词时,将它同词根的词语逐一讲授,即act , actor ,active, action, activity。注意在总结同词根词汇时,一定要强调不同词形相应的词性,因为在应答Section B的填空题时,词性对于分析所需词的形式的把握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B级考卷第三部分为Reading 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5个短文,计时40分钟,总分35分。这5篇短文中,任务1与任务2都是中、高考的常见题型,即读文章做单选。因而在备考中,师生把重点都放在后三个新题型阅读任务上,任务3与任务5为阅读填空,任务4为阅读搭配(兼带翻译性质)。
B级考卷第四部分为Translation-English into Chinese (翻译英译汉),计时25分钟,分值为20分。其中,61至64小题为选择正确译文,每题有四个选项,选到最佳译文的选项,才有机会得到2分满分。这4道选择翻译题的难度,比起65小题则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第65小题为一段英文要求被译为中文书写于答题卡相应位置,且该题分值12分。第65小题要求考生要有一定的英汉翻译能力,能够从段落文字全局出发,把握篇章的整体结构,抓住该段英文的中心内容,并将之以母语为目标语言进行笔译。笔者认为,翻译的工夫在平时,不是像背单词之类身临阵磨刀出效果的。因而,笔者要求所带班的学生都要把工夫下到平时,也就是说,要求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将英语课堂当做翻译练习场所,课前将预习课文的环节增加一项为翻译课文,译不通的句子,记下记号,等上课教师翻译时作对比,看看老师是如何处理一个长句的,把自己预习课文时误译、漏译的内容搞清楚,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翻译经验。当然,在平时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在翻译课文时,渗透一些常用的基本译法与技巧。
B级考卷最后一道大题为作文,计时25分钟,分值为15分。B级作文一贯考查的都是英语应用文体的书写与表达。我院学生所用的教材就是针对高职学生设计的,教材在每个单元都设计了讲授一种应用文体。教师在平日的作文讲授中,就要向学生强调应用文体格式正确、用语规范的重要性,不妨要求学生每学一种文体后都背一篇课本的应用文范文,长期积累必大有裨益。以2013年6月的考卷作文为例,当时所考的作文为一封电话留言,考卷上已列出该电话留言的基本格式,只是其中几项内容空白待填,要求考生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以补充为一篇完整的电话留言。
综上所述,笔者以2013年6月真题为例,探讨了执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育基本要求》要求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笔者认为,就业市场需要这样一份表明高职生英语水平的考试证明,学校与考生都应重视这门国家级考试。古人云:“过犹不及。”要注意以考代教,唯“分”是从的心态不可取。
参考文献:
[1]刘鸿章,孔庆炎,陈永捷.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中国外语,2010.1,VOL7(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