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胸骨细微骨折的诊断价值

2014-12-28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132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状位横断面胸骨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 401320)

先世伟 朱晓玲 吴晓莉 何晓荣 吴宗萍

胸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是前胸壁外伤的患者中较多见。常规胸骨X线和CT横断层面图像对较明显胸骨骨折,如错位性或粉碎性骨折,一般诊断不难。由于胸骨的位置和结构的特殊性,常规胸骨X线和CT横断层面图像对无明显错位的胸骨骨折显示有一定局限性[1],尤其是细微骨折。而通过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并且结合三维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等后处理技术,可以对是否为胸骨骨折或呼吸伪影干扰进行鉴别,以提高胸骨细微骨折的诊断正确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CT室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有胸部外伤的患者共1546例,其中确诊胸骨细微骨折69例,检查时间为伤后1小时至10天。其中男性48例,女性21例,年龄15至68岁,平均46.9岁。

1.2 扫描设备、参数及后处理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GEBrightSpeed16层CT机,进行胸部容积扫描,患者常规仰卧位。扫描管电压120kV,电流100mA,扫描层厚为10mm,螺距1.375:1。扫描后将所有图像均进行薄层处理(重建层厚1.25mm、重建间隔0.625mm)后传至GE ADW4.4工作站进行容积成像(VR),胸骨横断面MPR、矢状位长轴面MPR和冠状位(curve plane reformation)CPR成像。层厚2mm,层间距2mm,骨组织重组算法,最后获得高密度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图像。

1.3 评价方法 采用双盲法读片。由4名资历相当的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分为两组,每组有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和一名副主任医师组成,各组医师独立阅片并给出诊断,组内两名医师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达成一致意见[4]。最后诊断结果由两组放射科医师及一名临床主治及以上医师汇总得出。

表1 不同方位MPR对胸骨骨折的显示率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以资料采用SPP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评估MSCT的不同方位MPR图像对胸骨的检出率以及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均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采用层厚和层间距均为2mm,胸骨的横断面CT图像可获得82~128幅图像,矢状位MPR为16~22幅,冠状位CPR图像约8~18幅。在所有69例骨折中,横断骨折48例,占69.6%,斜行骨折12例,占17.4%,不全性骨折9例,占13.0%;胸骨体骨折46例,胸骨柄骨折22例,剑突骨折1例。

横断面MPR、矢状位MPR、冠状位CPR对69例胸骨细微骨折的检出率有所不同。对于横断和不全性骨折,矢状位MPR高于冠状位CPR和横断面MPR(P<0.005),斜行骨折矢状位MPR与冠状位CPR和横断面MPR未见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各种原因引起胸部外伤的病例不少见,而胸骨骨折者为胸部外伤中的一部分,导致胸骨骨折主要由直接暴力或作用于前胸壁的挤压力所造成[1,7]。胸骨骨折部位以胸骨体中上部及柄体结合部为多见,大部分为横断骨折,约占69.6%。对于部分有错位骨折、粉碎性骨折等较明显骨折,侧位胸片或横断面CT,并结合临床胸前外伤、疼痛、局部骨檫感一般诊断并不难。但对于无错位骨折、不全性骨折或细微骨折,常规胸片及横断面CT图像侧难以明确诊断,且极易漏诊,引起医患纠纷。所以,采用CT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胸骨骨折漏诊。常规CT横断面扫描及横断面MPR图像虽具有较高密度分辨率、无重叠等优势,可较之平片有着明显优势,可检出较多平片不能显示的骨折[4,5]。然而胸骨骨折有部分为线性骨折,且无明显错位,尤其是不完全骨折、细微骨折及无明显错位成角的骨折,当骨折线与扫描基线或横断面MPR图像平行重叠时,由于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微细骨折或隐匿性骨折就有可能会遗漏。

MSCT尤其是16层以上MSCT不仅实现了高分辨率的各向同性成像,还有很好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而且扫描速度快,减少了呼吸、移动伪影的干扰,具有较大的后处理功能[6]。

根据MSCT的后处理技术,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图像,且具有连续性,再结合VR图像多角度观察,可以排除呼吸、移动伪影干扰因素,可以减少或避免对细微、隐匿性骨折的误诊或漏诊,因此它在胸部外伤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大,尤其是矢状位MPR(检出率100%)明显高于冠状位CPR(84.1%)和横断位MPR(62.3%),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7]。

胸骨骨折的检出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单纯性胸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少见,常并发其他部位的损失一起出现,较多者伴发肋骨骨折,肺挫伤、胸腔积液[8]。胸骨骨折者应特别注意有无前纵隔积液或心包积液,这是临床特别要注意的。

所以,利用MSCT的多平面MPR图像及容积成像(VR),可准确的检出胸骨隐匿性骨折,是胸部外伤不可或缺的后处理技术。

1.张有军,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组图像在胸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3):396-398.

2.霍现英,袁矿生,司而亚,等.螺旋CT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外伤骨折诊断中的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3)51-52.

3.马得廷,王进述,王君霞,等.多层螺旋CT长轴面多平面重组诊断胸骨病变的价值,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881.

4.蔡成仕,赵瑞华,刘长春,等.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DR检查可疑骨折的诊断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1)72-74.

5.张治邦,陈钢,庞学桂,螺旋CT机三维成像在诊断胸骨肋软骨骨折中的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31.

6.马雪华,李睿,陈天武,等.胸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234.

7.Kim EY,Yang HJ,Sung YM,et al.Sternal fractur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detector CT with sagittal and coronal reconstruction images.Eur J Radiol,2012,81:708.

8.Kaewlai R,Avery LL,Asrani AV,et al.Multidetector CT of blunt thoraciCTrauma.Radio-Graphics,2008,28:1555.

猜你喜欢

状位横断面胸骨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成人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入路术后胸骨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分析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保证公路横断面设计正确性的方法研究与应用
BMC Family Practice论文摘要汇编
——初级保健中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