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杏果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集成

2014-12-27曹福亮汪贵斌郁万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银杏果银杏经营

曹福亮,汪贵斌,郁万文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银杏果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集成

曹福亮,汪贵斌,郁万文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银杏种核中由于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已经成为食品、保健品和饮料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银杏果用林的定向培育能够为以银杏果为原料的各种加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本研究依据银杏果用林培育原理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银杏果用林的定向培育关键技术,集成了银杏果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1)立地控制,要求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5.5~7.5的适生丰产区内的造林地;(2)品种选择,选用经过选育并获得新品种权或通过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果用优良品种;(3)密度调控,根据不同的立地及栽培条件,栽植密度控制在400~500 株/hm2;(4)复合经营,采用复合经营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综合效益;(5)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依据土壤营养诊断追施N、K、P和微量元素肥料;(6)使用嫁接大苗造林。

银杏;果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

银杏果用林是中国银杏传统的一种栽培方式,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商代。三国时代,银杏盛植于江南,唐代扩及中原,到了宋代,银杏栽培已非常普遍[1]。随着中国医药科学的不断进展,银杏种子作为食疗果品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银杏的种核,俗称白果,药食同源。白果的种仁含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蔗糖,还含有钙、钾、磷、硒等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白果的药用价值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三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2]。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白果市场价格的影响,全国各地均发展了大面积的银杏果用林,特别是江苏、山东、安徽、广西等地,白果产量也逐渐上升。以白果为原料的工业产品不断涌现,如食品、饮料和保健品等,白果已成为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资源。

随着银杏产业的不断发展, 工业生产对银杏果的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 要求银杏果用林实行定向培育, 这也是世界现代种植园发展出现的战略变化。所谓银杏果用林定向培育, 是指按银杏果用林的培育目标, 采用集约经营等科学管理措施, 生产出单位面积产量高、品质好的银杏种子,同时注重土地的可持续性经营和综合效益。本研究系统总结了银杏果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中关于栽培区划、立地控制、品种选择、密度控制、栽植材料选择、复合经营和人工辅助授粉等研究结果, 旨在为银杏果用林基地规范化建设、土地可持续性经营和综合效益的提高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

1 银杏果用林培育原理和概念模型

银杏果用林是一个有机物加工厂,叶片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在银杏光合作用过程中,仅有部分光合有效辐射被银杏叶捕获。银杏叶捕获光合有效辐射的量的多少,首先取决于银杏果用林叶面积的多少,其次为叶片将光合有效辐射转化为高能有机分子的效率(光合效率)。无论是叶面积,还是光合效率均受立地资源(水分、养分和光照)的制约(图1,参照Kimmins,有改动)[3]。银杏果用林中叶面积的多少也受净初级生产量在各个器官中分配的影响,因水分、养分和光照等立地资源均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分配,因而也影响着叶面积的多少。净初级生产量的在银杏各个器官中的分配,不仅受银杏本身的遗传特性、生长阶段和密度等的影响,也受立地资源,如光照、养分、水分、温度和CO2等的影响。虽然叶面积和光合效率对银杏林生产影响都很大,但是叶面积更为重要。如果在由于立地资源缺乏导致叶面积和光合效率均较低的银杏林中,补充立地资源,一般情况下,银杏林将尽可能增加其叶面积获取更多的太阳辐射,而不是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光合效率。

银杏叶和太阳辐射相互作用产生了光合产物,一些光合产物被用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银杏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呼吸作用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受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因此亦受立地资源有效性的影响。净光合作用减去呼吸作用,即为净初级生产量。部分净初级生产量分配到银杏非永久生存的组织和器官中,如细根、叶、部分枝条和树皮等(枯枝落叶),这种分配也取决于立地资源的有效性。银杏林中,部分个体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死亡,如密度较大的银杏林中,生长慢的个体可能因为对光的竞争力弱而死亡。银杏一般不会因为养分的缺乏而死亡,但是养分的缺乏会减弱它们对水分和光的有效竞争。净初级生产量减去动物取食、枯枝落叶和死亡部分,即为净生物量积累。依据银杏叶用林的经营目标,净生物量积累中的种实(包含种子)被收获,用作食品和其他工业生产的原料(图2,参照Kimmins,有改动)[3]。

从以上银杏果用林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来看,光合产物的分配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分配又取决于光照、水分和养分等立地资源的有效性。生产实践中,经营者可以通过品种和栽植材料的选择,提高银杏果用林的叶面积和光合效率,采取立地控制、养分调控、密度调控和复合经营等措施调节银杏林中的有效性营养,改善光照条件,减弱个体之间在光照和养分上的竞争,从而提高银杏果用林的产量和质量。

图1 光照、水分和养分与初级生产量及其分配的关系Fig.1 Relations among site resources (light, soil moisture and soil nutrient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its allocation

2 银杏栽培区划

曹福亮选择中国银杏栽培区的194个县(市)的20多个气候因子,对中国银杏栽培区的气候区划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银杏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温度、日均温≥10℃积温、极端最低温度、寒冷指数、年降水量、无霜期、温暖指数、年日照、经度和纬度,借助于聚类分析方法,把银杏主要栽培区分为适生丰产区、亚丰产区和低产区[2]。

图2 银杏果用林培育的概念模型Fig.2 Conceptual model for cultivating of ginkgo nut-harvesting plantation

2.1 适生丰产区

该区位于长江流域和华北平原的南部,包括湖南省的怀化、岳阳和澧县等14个县(市),湖北省的随州、京山和公安等13个县(市),江西省的婺源,波阳和南昌等10个县(市),安徽省的金察、歙县和安庆等11个县(市),四川省的安县、温江和乐山等13个县(市),浙江省的长兴、诸暨和安吉等6个县(市),江苏省的泰州、南通和常熟等11个县(市),河南省的新县、罗山和嵩县等7个县(市),上海市,福建省的浦城、政和和建阳等5个县(市)。该区的气候特点是热量和雨量十分充沛,气候温和湿润,≥10℃的积温在5 000 ℃左右,无霜期200~300 d,年降水量为1 000 mm左右。该区是我国银杏最适分布区,许多银杏生产的重点县(市)都在该区。

2.2 亚丰产区

该区包括江苏省的丰县、新沂和盐城等7个县(市),安徽省的六美、宿州和寿县等7个县(市),河南省的洛阳、汤阴和安阳等7个县(市),山东省单县、文登和济阳等15个县(市),重庆市的南川、武隆和丰都,贵州省的盘县、贵阳和遵义等6个县(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灵川、兴安、临桂和柳城,陕西省的汉中、岚皋和安康等8个县(市),河北省的魏县、沙河、栾城和衡水,山西省的芮城、介休和平遥等7个县(市)。该区在地域上跨度较大,年降水量500~1 130 mm,银杏资源丰富,有一定的栽植银杏的基基础和经验。

2.3 低产区

该区包括甘肃省的康县、丈县和武都,陕西省的延安、洛川、铜川和子长,山西省的寿阳、方山和静乐,河北省的沧县、曲阳、蔚县和怀安,北京市,天津市,江宁省的丹东、抚顺、义县、锦州、建平和建昌,广东省的广州和连州,福建省的明溪和古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蒙山、武宣、合山和隆安,台湾省的台中和台北。该区在地域上跨度较大,发展银杏受气候等因子制约,不宜大面积营造银杏人工林。

3 银杏果用林培育关键技术

3.1 立地选择

在相同或相似的气候范围内,银杏果用林定向培育能否成功,取决于立地条件,特别是土壤条件。尽管银杏在平原、丘陵、山区均可以生长,但仍以土层深厚、肥沃、温暖湿润、土壤透性强的壤土和沙壤土生长最好,粘重土、盐碱土、草甸土、沼泽土及低洼地、风口处、岗瘠地等均不适于银杏栽培(表1)。何方等研究也表明,银杏在多种母质发育的土壤上均能生长, 但以石灰岩、花岗岩、钙质页岩、钙质砂岩为好,第四纪红土上不宜发展,新造林应考虑选择在腐殖质和土层较厚的江河冲积平原、山麓和沟谷堆集平原以及丘岗坡脚上的土壤上[4]。邓荫伟等研究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同一品种在结果时间早晚和单位产量差异显著,7年生华口大白果在较好的立地上产量达到3 870 kg/hm2,而在较差的立地上仅为810 kg/hm2,大马铃在较好的立地上达到3 813 kg/hm2,而在较差的立地上仅为727 kg/hm2[5]。因此,选择适宜的立地对银杏林效益的提高及其重要。

表1 土壤质地与银杏的生长†Table1 Soil texture and growth of ginkgo

大量的调查材料表明, 在众多的影响银杏生长的土壤因素中, 土壤有效层厚度(即根系能够正常生长和可能生长的土层厚度)、土壤的水分状况是最重要的2 个因子。土壤有效层厚度对银杏生长具重要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土壤有效层提供了银杏树充分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根系就越能充分利用这层土壤的肥水。因此,最适宜银杏果用林生长的土地条件,其土壤有效层厚度应为80~100 cm。土壤水分是影响银杏生长的另一重要因素,银杏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不耐涝渍。因此,在山区营造银杏用材林,要求年平均降水量在600 mm以上;在平原地区,地下水位不宜过高,可控制在2~2.5 m之间。 银杏的根系为肉质根,具较强的呼吸作用,要求土壤疏松透气。

3.2 品种选择

实践表明,不同银杏品种之间在种实和种核产量方面差异显著。17年生时,16号品种单株产量达到131 kg,而54号品种单株产量仅为7.1 kg(表2)。建瓯市引种试验表明,引进的优良品种小佛手、大白果、家佛指,在第6 a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当地品种高35.4%、29.6%和20%,且果实品质与原产地相一致[7]。邢世岩等研究表明,20个品种4 a平均产量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50%,其中岭南和黄全丸为产量最高品种[8]。云南腾冲引种试验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在结果早晚和产量差异显著,高产品种产量8 040 kg/hm2,而低产品种产量仅为1 095 kg/hm2[9]。因此,不同品种产量和质量差异很大,银杏果用林的营建应选择经过选育并通过审定或者认定的优良品种。

表2 邳州银杏品种试验林不同银杏品种的单株产量†Table2 Fruit and nut yields per tree of different ginkgo varities in Pizhou

作为优良的果用品种,要求具有早果、高产、品质好(种核整齐、果型较大、出核率和出仁率较高)、抗逆性强等性状。全国各地在长期栽培实践中,选育出了一些优良的果用品种,如泰兴的大佛指和七星果、邳州的大马铃、吴县的洞庭皇、诸暨的大梅核、郯城的大金坠、灵川的长柄佛手和海洋皇等。一些果用优良品种已经通过省级林木品种委员会的审定或认定,如大金果、佛香、南林果4、华口大白果、大佛手和大马铃等。一些果用品种取得了植物新品种权,如南林果1和南林果2等。在营建果用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这些优良的品种。

3.3 密度调控

林分密度决定了树木和环境之间以及树木彼此之间互相作用的表现形式,林分密度效应就在于充分了解由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组成群体的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通过人为调控,使之始终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从而达到丰产和优质的目的。3种不同密度试验林长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银杏林种核产量有显著差异,2 m×4 m的银杏园在17 a之前,种核产量随着年龄的增加显著增加,4 m×4 m的银杏园则在21 a之前,随着年龄的增加,种核产量也显著增加,而5 m×5 m的银杏园,在22 a之前,种核产量每年均有显著增加。在以上几种密度中,20 a之前银杏种核产量以2 m×4 m的株行距最高,达到5 693 kg/hm2,在21 a和22 a,则以5 m×5 m的株行距最高,第21 a产量达到6 499 kg/hm2,第22 a产量达到6 731 kg/hm2[10]。许慕农等采用地径与冠幅、地径与树冠表面积的回归关系, 推算出林分郁闭度为1.0,0.6和0.5时,各径阶的林分密度,并编制出20 a以内的银杏果用丰产林(嫁接树)林分密度表,认为随着银杏地径的增加,密度相应减少,平均地径为10~20 cm,密度应相应控制在 1 365 ~ 465 株 /hm2[11]。

综上所述,银杏果用林的密度正常可控制在400~500 株/hm2(株行距5 m×5 m或4 m×5 m)。对于平原农区,如果考虑到林下作物的产量,可增加株行距,而在山区,对于立地条件较差的造林地,可减少株行距。

3.4 复合经营

银杏种植后,短则3~5年,长则5~7年才能开花结果,因此,在银杏果用林中大多采用复合经营的模式,以达到以短养长的、促进银杏生长和提升综合效益(经济和生态)的目的。

复合经营能够促进银杏的生长和系统经济效益的提升,但不同经营系统效益差异显著。研究表明,不同银杏复合经营中,银杏的生长及产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年经济收入上,银杏+小麦+大豆系统的年收入最高,每公顷达到了5.716万元,而同条件下银杏+油菜+大豆系统为4.879万元·hm2·a-1,银杏 + 桑树系统为 3.571 万元·hm2·a-1,而纯林和纯农(小麦+大豆)系统的经济效益较差,分别为 2.579 万元·hm2·a-1和 3.127 万元·hm2·a-1[12]。林锦仪等调查了银杏+黄花梨+农作物(花生、黄豆、薏苡)经营系统中银杏和黄花梨的生长情况,发现银杏+黄花梨+花生经营系统对促进银杏和黄花梨的生长最为有利[13]。徐舰研究了银杏+柑橘+农作物(西瓜、黄豆、薏萌和不间作)复合经营系统中银杏和柑橘的生长,发现与银杏+柑橘系统相比,间作农作物均不同程度上促进了银杏和柑橘的生长,但以间作西瓜促进作用作为显著[14]。

复合经营能够提高复合经营系统中土壤的肥力。银杏复合经营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合经营系统土壤综合肥力有一定的差异,泰兴各种植系统中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银杏+桑树>银杏+小麦+大豆>桑树>银杏+油菜+大豆>油菜+大豆[15],潜山3种经营系统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银杏+板栗+茶树>板栗+茶树>茶树[12]。因此,复合经营土壤肥力要优于单作模式。

复合经营能够提高经营系统的生态效益。研究表明,不同复合经营系统的固碳价值、土壤保育价值、空气净化价值等生态价值均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经营系统中,生态总价值以银杏+桑树系统最高,达1.979万元·hm2·a-1,银杏+油菜+大豆(1.477 万元·hm2·a-1)和银杏+小麦+大豆(0.939万元·hm2·a-1)次之,纯银杏(0.526 万元·hm2·a-1)和油菜 + 大豆(0.241 万元·hm2·a-1)最低[12]。长期银杏复合经营可以有效的提升系统中生物、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并能够促进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碳释放和微生物呼吸碳释放,但不同经营系统有一定的差异。从系统碳储量来说,银杏+桑树系统固碳能力最强,纯银杏系统中,系统凋落物碳释放高,同时,微生物呼吸碳损失也高[16]。

综上所述,采用复合经营系统经营银杏果用林,能够显著促进银杏的生长,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的选取其他经济树种、药材、农作物等与银杏间作。

3.5 营养调控

施肥是提高银杏果用林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同一种肥料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或者不同的肥料在同一土壤条件下,施肥效果也不尽一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与对照(不施肥)相比,平均单株新梢量高于对照3.1倍,新梢长度高于对照1.13倍,单株产量高于对照1.74倍,每公斤核粒少41粒(施肥的单粒重2.61 g,对照的单粒重2.39 g)。施肥株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落叶,而对照株在10月下旬开始落叶[5]。配方肥与对照(正常施肥)对比,配方肥的银杏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大,单株产量高于对照的140%,单粒重增加0.2 g,出核率升高4.4%,出仁率提高2.3 %(表3)。喷施黄腐酸叶面肥对初果树主枝增长可提高8.54~24.42%,白果单粒重增加0.025~0.295 g,出核率提高0.3~2.06%,l~2级果率增加1.56~18.16%,单株产量提高40%左右[17]。银杏多元素及活性物配方肥使鲜果重增25.5~66.9% ,种核重增加25.2~70.7%,收入增加32.5~78.9%,产投比为3.7∶1~12.5∶1[18]。江苏泰兴地区调查结果表明,银杏果用林中氮素和钾素施入量与收获带走量相比仍显不足,其中氮素亏缺高达50%左右,钾素亏缺亦达30%左右,而磷素盈余近200%[19]。

综上所述,施肥能够显著提高银杏果用林的产量和质量,但不同地区由于土壤条件的差异,所需要的肥料种类和数量已有所不同。根据银杏的营养特性,建议以有机肥为为主,同时,在土壤营养诊断的基础上,适当追施N、P、K和一些微量元素肥料。

表3 配方施肥对果用银杏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Table3 Effects of formula fertilization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ginkgo

3.6 种植材料

银杏果用林造林一般使用嫁接苗。一方面,使用嫁接苗可保证品种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使用嫁接苗可以提前结果。如果使用实生苗造林,由于各个个体之间遗传基础不一致,生产出的白果品质良莠不齐。同时,始果期长。一般来说,实生苗造林后需要10~15 a才能开花结实,而使用嫁接苗造林短则3~5 a就可开花结实。为缩短造林到开花结实的时间,保证白果的品质,在营建果用林时建议使用嫁接大苗。

4 小 结

林业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林业的核心和基础,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可持续经营是一种经济可行、生态友好和社会有利的林业经营方式,要求林地和林业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当代,而且能够满足后代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银杏果用林资源培育作为林业产业的一部分,不仅要有较高的种子质量和产量,而且要满足可持续经营要求。笔者依据银杏果用林产量和质量形成原理、现有的文献资料,以及森林可持续性经营的要求,从立地选择、品种控制、密度控制、树形控制、营养调控和环境调控等6方面优化集成了银杏叶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5.5~7.5的适生丰产区内的造林地;选用经过选育并获得新品种权或通过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果用优良品种,如华口大白果、南林果1;栽植密度为400~500 株/hm2;采用复合经营模式;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在土壤营养诊断的基础上追施N、K、P和微量元素肥料;使用嫁接大苗造林。

[1] 曹福亮主编. 中国银杏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2] 曹福亮. 中国银杏[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3] Kimmins JP著, Forest ecology[M]. 曹福亮编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4] 何 方, 王义强, 吕芳德. 湖南银杏分布区土壤类型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 1995, 13(3):1-12.

[5] 邓荫伟, 李晓铁, 王光平, 等. 银杏良种早实技术研究[J]. 林业科学, 2006, 42(5):54-61.

[6] 孙禄瑞, 孙景波, 寇洪胜, 等. 银杏生长与土壤的相关分析[J].科技资讯, 2008, (34):120.

[7] 吴小玲. 闽北引种果用银杏优良品种试验初报[J]. 福建林业科技, 2003, 30(3):79-82.

[8] 邢世岩, 孙 霞, 有祥亮,等. 银杏核用品种产量性状指标的变异及聚类分析[J]. 生物数学学报, 2004, 19(3):357-363.

[9] 黄佳聪, 岳元彦, 刘建成, 等. 银杏品种比较试验[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 23(2):65-80.

[10] Cao FL (Sam). Ecological basis for ginkgo agroforestry systems.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2007.

[11] 许慕农, 苾秀民, 张 江.银杏林分密度表的研制[J]. 山东林业科技, 1995, (1):1-5.

[12] 程 鹏. 银杏复合经营生物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10

[13] 林锦仪, 马华明, 陈增华. 银杏—黄花梨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生长效益的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00, 18(4):14-16.

[14] 徐 舰. 银杏、柑桔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生长效益评价[J]. 经济林研究, 2006, 24(2):32-34.

[15] Wang G, Cao F.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soil fertility in Ginkgo(Ginkgo biloba L.)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Jiangsu, China.Agroforest Syst, 2011, 83:89-100.

[16] 陈 雷. 银杏复合系统碳储量及土壤碳循环过程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 2013.

[17] 李庆康, 李 群, 袁子样. 银杏喷施黄腐酸叶面肥的效果试验[J]. 落叶果树, 1997, (2):26.

[18] 刘裕龙, 孙元敏. 银杏高产高效配肥技术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 1998, (4):35-36.

Integration of orient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fruit forest of Ginkgo biloba L.

CAO Fu-liang, WANG Gui-bin, YU Wan-wen
(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Jiangsu, China)

Nut of Ginkgo bilaba L.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on the production of food, health products and beberage, in which there exsited rich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nutr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the oriented cultivation of ginkgo nut-harvesting plantaion can supply high quality materials for these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cultivating mechanisms and results of scientif i c research and practice, some key techniques for cultivating nut-harvesting G. biloba plantation were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Choosing good sites being suitable for ginkgo growing; (2) Selecting the selected and obtained new species authorization ginkgo varieties or clones from various cultivation zones as the cultivated fruit varieties according to their nut yield and quality; (3)Adopting reasonable planting density, suggested density is from 400 to 500 trees/hm2according to site condition and cultivating condition; (4) Using agroforestry systems to get higher yield and quality and maintain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5) Organic fertilizer is advocated in nut-harvesting plantation, at the same time, N, P, K and microelement fertilizer were add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nutrient diagnosis. (6) Using bigger grafting seedlings to establish nut-harvest ginkgo plantation.

Ginkgo biloba L.; fruit forest; integration system of orient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792.95

A

1673-923X(2014)12-0001-08

2014-05-1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银杏用材和药用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2012BAD21B04);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银杏和龙脑樟药用林高效栽培与加工技术”(2012046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环境诱导机制”(31070557)资助

曹福亮(1957-),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研究

[本文编校:吴 彬]

猜你喜欢

银杏果银杏经营
活化石——银杏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银杏
孩子和银杏的故事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野外生银杏果不要吃
论银杏的栽植
老奶奶的笑容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