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学科跨科整合教学的实践

2014-12-26杨海蓉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

杨海蓉

摘 要:提出了同领域跨科整合、不同领域跨科整合两种教学模式在新形式教学中的实践;并提供了相应的两个实践案例来说明操作的方式和意义;对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性质、目的、可能的误区做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实现两种模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同领域跨科整合;不同领域跨科整合;音乐教学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跨科整合教学是教师乐于尝试的好方法,因为传统的单科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对音乐内容多纬度的把握和知识传授的深度,特别是对中学高年级的学生,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需要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另外其他学科的特质本身也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因此音乐学科大可采用“拿来主义”,把其他学科的好理念、好操作吸收到音乐学科教学中,提升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宽度。

在这样的趋势下,广大音乐教师必须主动呼应政策,在提升自身艺术修养水平的同时,还要关注音乐以外可以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学科、关注学生自身已经积累的各种学科知识,并探索选择怎样的学科用于服务音乐教学以及怎样去实践和操作。

一、同领域跨科整合,开拓音乐课堂的宽度

初中二年级开始,我们使用艺术课本,传统的上课方式是将艺术课本中包含的音乐、美术课本分别由音乐老师、美术老师授课。当然各科老师有其专业优势,以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来教学,更具专业性,知识传授也更可靠。但是,人为地将学生的知识结构分割开,学生获得的音乐和美术的知识是没有相关性的,综观艺术史,音乐、美术、文学等领域的每一次转折或者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认识艺术现象、了解艺术作品如果不能从更高的眼光来着手,我们的课堂是狭隘的,学生的思维是被局限的。因此加强课程整合,重视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的配合与衔接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1: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课本第五课《斑斓的色彩》中教授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德彪西的代表作《月光》,众所周知,音乐上的印象主义来源于美术的印象派画风,艺术具有共通性,这里的色彩不仅指音乐中的音色,美术中的色彩,更多的是归纳艺术的意境、氛围和印象派作品朦朦胧胧的特点,那怎样将印象主义作品的这种特点在音乐课堂上通过同领域跨科整合传授给学生呢?

这个教学实践分成三个部分:(1)初步了解印象主义艺术(音乐、美术)的特色;(2)通过作品《月光》的学习,注重音乐的感觉,光与影的变化给人的感受(用具体作品实践音乐与美术的整合教学);(3)反馈环节(让学生以听觉、视觉的结合来选择相匹配的音乐与绘画)。交流中学生有闪光的想法。如下:

师:许多同学的填色中月亮用银色,夜晚的云朵用黑色或灰色,你的填色为什么变化这么多,而且那么不规则呢?

生:老师,刚才我们了解印象派作品有朦胧的特点,而且这首曲子给人没有规则、按照大自然景色来创作的感觉。

师:我们怎样理解您的没有规则、按照大自然景色来创作呢?

生:我看过夜晚月亮在云中的样子,风吹过云会动,有的时候月亮完全露出来、有时露出一部分,所以我们见到的月亮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发出的光的亮度都有变化,我觉得德彪西描绘的月光和我见到的自然景象一样,所以……

师:你的回答很好,你是个用心感受大自然的学生,最让老师高兴的是你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眼前出现画面,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有智慧,谢谢你。

加强课程整合,重视不同艺术课程之间的配合与衔接是当今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为此,整体设计分科和综合的艺术课程,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在体现艺术课程的基础性和人文性等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分科的艺术课程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美

术等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理解,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动觉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在综合的艺术课程中,要重视艺术课程的整体价值,在关注各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实践和体验的同时,更加强调艺术的人文特点,强调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挖掘音乐课堂的深度

教师将各学科有选择性地优化组合,从中筛选能够为本课程提供服务,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事半功倍地学到知识是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意义,也是课改精神提倡的

方式。

初三年级的学生处在初中教学的最后一年,经过三年的中学阶段各学科知识的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面,这是艺术其他学科整合教学的基础;同样经过三年艺术上的学习、感染和熏陶,初三的艺术欣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初步地欣赏音乐的好听、优美等比较浅显的欣赏层次,对所学习的艺术内容的分析和音乐本身的探索是适合他们并对他们的艺术学习具有提高意义的,是带领他们深入欣赏艺术作品,认识、理解音乐的途径;是学习过程的客观需要。

案例2:

基于以上两点,我选择了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一学期《艺术》课本第四课《多姿的线条》为教学内容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教材分析我应该教授乐曲的旋律知识,包括对旋律特点的分析,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的美,并学会分析和鉴赏。根据这个初衷我选择了其中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中的《阿尼特拉之舞》的主要乐句。

学习分析旋律(与数学坐标轴知识结合的教学)。我打算不采用传统的先让学生欣赏,后谈感受的模式,而是先让学生分析音乐本身,我知道他们已经学习过坐标轴的知识,于是我出示谱例,和学生一起分析旋律中每个音之间是上行、下行或是平行,实践下来学生反应很快,也很感兴趣,分析完后,我出示了自己根据该乐句绘制的坐标图形。

绘制旋律坐标图:

1.绘制坐标,确定音乐的音域(y轴),划分小节与节拍(x轴)。

2.根据乐谱的音高描点,把“点”连接成音乐旋律的曲线。

完成制图后,我让学生先观察图象并讨论该音乐的特点。学生很直观地就说出了诸如旋律起伏大等描述性的语言,然后我再播放音乐,感觉果然如此,学生在分析后感到和自己的分析相符合很有成就感。

三、两种跨科整合教学的比较

四、实现跨科教学的策略

1.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

要实现跨科教学在课堂上的真正实践,特别是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运用,音乐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音乐教师要了解除音乐以外的如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领域的各种形式;为了将音乐纳入艺术的大范围中,音乐老师还要具备对艺术史的了解掌握,就是给人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这是实现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前提。

2.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

要实现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即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量,教师要有做调查的科研精神,要去关注除音乐以外的学生的课本,了解他们在学什么,他们能做什么,这是进行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必要条件。

3.加强不同科目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够打破常规,让音乐、数学、语文等不同科目的教师按照课程需要合作备课,这样每个教师都可以借鉴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学生学习需要讨论、合作,教师备课一样可以在探讨、交流中获得真知,这样做也可以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实力,把分割开的知识重新组合,呈现教学的新姿。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摘 要:提出了同领域跨科整合、不同领域跨科整合两种教学模式在新形式教学中的实践;并提供了相应的两个实践案例来说明操作的方式和意义;对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性质、目的、可能的误区做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实现两种模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同领域跨科整合;不同领域跨科整合;音乐教学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跨科整合教学是教师乐于尝试的好方法,因为传统的单科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对音乐内容多纬度的把握和知识传授的深度,特别是对中学高年级的学生,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需要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另外其他学科的特质本身也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因此音乐学科大可采用“拿来主义”,把其他学科的好理念、好操作吸收到音乐学科教学中,提升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宽度。

在这样的趋势下,广大音乐教师必须主动呼应政策,在提升自身艺术修养水平的同时,还要关注音乐以外可以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学科、关注学生自身已经积累的各种学科知识,并探索选择怎样的学科用于服务音乐教学以及怎样去实践和操作。

一、同领域跨科整合,开拓音乐课堂的宽度

初中二年级开始,我们使用艺术课本,传统的上课方式是将艺术课本中包含的音乐、美术课本分别由音乐老师、美术老师授课。当然各科老师有其专业优势,以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来教学,更具专业性,知识传授也更可靠。但是,人为地将学生的知识结构分割开,学生获得的音乐和美术的知识是没有相关性的,综观艺术史,音乐、美术、文学等领域的每一次转折或者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认识艺术现象、了解艺术作品如果不能从更高的眼光来着手,我们的课堂是狭隘的,学生的思维是被局限的。因此加强课程整合,重视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的配合与衔接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1: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课本第五课《斑斓的色彩》中教授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德彪西的代表作《月光》,众所周知,音乐上的印象主义来源于美术的印象派画风,艺术具有共通性,这里的色彩不仅指音乐中的音色,美术中的色彩,更多的是归纳艺术的意境、氛围和印象派作品朦朦胧胧的特点,那怎样将印象主义作品的这种特点在音乐课堂上通过同领域跨科整合传授给学生呢?

这个教学实践分成三个部分:(1)初步了解印象主义艺术(音乐、美术)的特色;(2)通过作品《月光》的学习,注重音乐的感觉,光与影的变化给人的感受(用具体作品实践音乐与美术的整合教学);(3)反馈环节(让学生以听觉、视觉的结合来选择相匹配的音乐与绘画)。交流中学生有闪光的想法。如下:

师:许多同学的填色中月亮用银色,夜晚的云朵用黑色或灰色,你的填色为什么变化这么多,而且那么不规则呢?

生:老师,刚才我们了解印象派作品有朦胧的特点,而且这首曲子给人没有规则、按照大自然景色来创作的感觉。

师:我们怎样理解您的没有规则、按照大自然景色来创作呢?

生:我看过夜晚月亮在云中的样子,风吹过云会动,有的时候月亮完全露出来、有时露出一部分,所以我们见到的月亮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发出的光的亮度都有变化,我觉得德彪西描绘的月光和我见到的自然景象一样,所以……

师:你的回答很好,你是个用心感受大自然的学生,最让老师高兴的是你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眼前出现画面,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有智慧,谢谢你。

加强课程整合,重视不同艺术课程之间的配合与衔接是当今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为此,整体设计分科和综合的艺术课程,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在体现艺术课程的基础性和人文性等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分科的艺术课程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美

术等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理解,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动觉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在综合的艺术课程中,要重视艺术课程的整体价值,在关注各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实践和体验的同时,更加强调艺术的人文特点,强调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挖掘音乐课堂的深度

教师将各学科有选择性地优化组合,从中筛选能够为本课程提供服务,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事半功倍地学到知识是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意义,也是课改精神提倡的

方式。

初三年级的学生处在初中教学的最后一年,经过三年的中学阶段各学科知识的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面,这是艺术其他学科整合教学的基础;同样经过三年艺术上的学习、感染和熏陶,初三的艺术欣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初步地欣赏音乐的好听、优美等比较浅显的欣赏层次,对所学习的艺术内容的分析和音乐本身的探索是适合他们并对他们的艺术学习具有提高意义的,是带领他们深入欣赏艺术作品,认识、理解音乐的途径;是学习过程的客观需要。

案例2:

基于以上两点,我选择了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一学期《艺术》课本第四课《多姿的线条》为教学内容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教材分析我应该教授乐曲的旋律知识,包括对旋律特点的分析,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的美,并学会分析和鉴赏。根据这个初衷我选择了其中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中的《阿尼特拉之舞》的主要乐句。

学习分析旋律(与数学坐标轴知识结合的教学)。我打算不采用传统的先让学生欣赏,后谈感受的模式,而是先让学生分析音乐本身,我知道他们已经学习过坐标轴的知识,于是我出示谱例,和学生一起分析旋律中每个音之间是上行、下行或是平行,实践下来学生反应很快,也很感兴趣,分析完后,我出示了自己根据该乐句绘制的坐标图形。

绘制旋律坐标图:

1.绘制坐标,确定音乐的音域(y轴),划分小节与节拍(x轴)。

2.根据乐谱的音高描点,把“点”连接成音乐旋律的曲线。

完成制图后,我让学生先观察图象并讨论该音乐的特点。学生很直观地就说出了诸如旋律起伏大等描述性的语言,然后我再播放音乐,感觉果然如此,学生在分析后感到和自己的分析相符合很有成就感。

三、两种跨科整合教学的比较

四、实现跨科教学的策略

1.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

要实现跨科教学在课堂上的真正实践,特别是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运用,音乐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音乐教师要了解除音乐以外的如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领域的各种形式;为了将音乐纳入艺术的大范围中,音乐老师还要具备对艺术史的了解掌握,就是给人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这是实现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前提。

2.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

要实现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即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量,教师要有做调查的科研精神,要去关注除音乐以外的学生的课本,了解他们在学什么,他们能做什么,这是进行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必要条件。

3.加强不同科目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够打破常规,让音乐、数学、语文等不同科目的教师按照课程需要合作备课,这样每个教师都可以借鉴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学生学习需要讨论、合作,教师备课一样可以在探讨、交流中获得真知,这样做也可以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实力,把分割开的知识重新组合,呈现教学的新姿。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摘 要:提出了同领域跨科整合、不同领域跨科整合两种教学模式在新形式教学中的实践;并提供了相应的两个实践案例来说明操作的方式和意义;对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性质、目的、可能的误区做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实现两种模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同领域跨科整合;不同领域跨科整合;音乐教学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跨科整合教学是教师乐于尝试的好方法,因为传统的单科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对音乐内容多纬度的把握和知识传授的深度,特别是对中学高年级的学生,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需要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另外其他学科的特质本身也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因此音乐学科大可采用“拿来主义”,把其他学科的好理念、好操作吸收到音乐学科教学中,提升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宽度。

在这样的趋势下,广大音乐教师必须主动呼应政策,在提升自身艺术修养水平的同时,还要关注音乐以外可以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学科、关注学生自身已经积累的各种学科知识,并探索选择怎样的学科用于服务音乐教学以及怎样去实践和操作。

一、同领域跨科整合,开拓音乐课堂的宽度

初中二年级开始,我们使用艺术课本,传统的上课方式是将艺术课本中包含的音乐、美术课本分别由音乐老师、美术老师授课。当然各科老师有其专业优势,以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来教学,更具专业性,知识传授也更可靠。但是,人为地将学生的知识结构分割开,学生获得的音乐和美术的知识是没有相关性的,综观艺术史,音乐、美术、文学等领域的每一次转折或者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认识艺术现象、了解艺术作品如果不能从更高的眼光来着手,我们的课堂是狭隘的,学生的思维是被局限的。因此加强课程整合,重视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的配合与衔接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1: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课本第五课《斑斓的色彩》中教授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德彪西的代表作《月光》,众所周知,音乐上的印象主义来源于美术的印象派画风,艺术具有共通性,这里的色彩不仅指音乐中的音色,美术中的色彩,更多的是归纳艺术的意境、氛围和印象派作品朦朦胧胧的特点,那怎样将印象主义作品的这种特点在音乐课堂上通过同领域跨科整合传授给学生呢?

这个教学实践分成三个部分:(1)初步了解印象主义艺术(音乐、美术)的特色;(2)通过作品《月光》的学习,注重音乐的感觉,光与影的变化给人的感受(用具体作品实践音乐与美术的整合教学);(3)反馈环节(让学生以听觉、视觉的结合来选择相匹配的音乐与绘画)。交流中学生有闪光的想法。如下:

师:许多同学的填色中月亮用银色,夜晚的云朵用黑色或灰色,你的填色为什么变化这么多,而且那么不规则呢?

生:老师,刚才我们了解印象派作品有朦胧的特点,而且这首曲子给人没有规则、按照大自然景色来创作的感觉。

师:我们怎样理解您的没有规则、按照大自然景色来创作呢?

生:我看过夜晚月亮在云中的样子,风吹过云会动,有的时候月亮完全露出来、有时露出一部分,所以我们见到的月亮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发出的光的亮度都有变化,我觉得德彪西描绘的月光和我见到的自然景象一样,所以……

师:你的回答很好,你是个用心感受大自然的学生,最让老师高兴的是你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眼前出现画面,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有智慧,谢谢你。

加强课程整合,重视不同艺术课程之间的配合与衔接是当今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为此,整体设计分科和综合的艺术课程,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在体现艺术课程的基础性和人文性等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分科的艺术课程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美

术等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理解,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动觉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在综合的艺术课程中,要重视艺术课程的整体价值,在关注各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实践和体验的同时,更加强调艺术的人文特点,强调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挖掘音乐课堂的深度

教师将各学科有选择性地优化组合,从中筛选能够为本课程提供服务,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事半功倍地学到知识是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意义,也是课改精神提倡的

方式。

初三年级的学生处在初中教学的最后一年,经过三年的中学阶段各学科知识的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面,这是艺术其他学科整合教学的基础;同样经过三年艺术上的学习、感染和熏陶,初三的艺术欣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初步地欣赏音乐的好听、优美等比较浅显的欣赏层次,对所学习的艺术内容的分析和音乐本身的探索是适合他们并对他们的艺术学习具有提高意义的,是带领他们深入欣赏艺术作品,认识、理解音乐的途径;是学习过程的客观需要。

案例2:

基于以上两点,我选择了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一学期《艺术》课本第四课《多姿的线条》为教学内容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教材分析我应该教授乐曲的旋律知识,包括对旋律特点的分析,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的美,并学会分析和鉴赏。根据这个初衷我选择了其中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中的《阿尼特拉之舞》的主要乐句。

学习分析旋律(与数学坐标轴知识结合的教学)。我打算不采用传统的先让学生欣赏,后谈感受的模式,而是先让学生分析音乐本身,我知道他们已经学习过坐标轴的知识,于是我出示谱例,和学生一起分析旋律中每个音之间是上行、下行或是平行,实践下来学生反应很快,也很感兴趣,分析完后,我出示了自己根据该乐句绘制的坐标图形。

绘制旋律坐标图:

1.绘制坐标,确定音乐的音域(y轴),划分小节与节拍(x轴)。

2.根据乐谱的音高描点,把“点”连接成音乐旋律的曲线。

完成制图后,我让学生先观察图象并讨论该音乐的特点。学生很直观地就说出了诸如旋律起伏大等描述性的语言,然后我再播放音乐,感觉果然如此,学生在分析后感到和自己的分析相符合很有成就感。

三、两种跨科整合教学的比较

四、实现跨科教学的策略

1.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

要实现跨科教学在课堂上的真正实践,特别是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运用,音乐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音乐教师要了解除音乐以外的如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领域的各种形式;为了将音乐纳入艺术的大范围中,音乐老师还要具备对艺术史的了解掌握,就是给人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这是实现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前提。

2.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

要实现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即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量,教师要有做调查的科研精神,要去关注除音乐以外的学生的课本,了解他们在学什么,他们能做什么,这是进行不同领域跨科整合教学的必要条件。

3.加强不同科目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够打破常规,让音乐、数学、语文等不同科目的教师按照课程需要合作备课,这样每个教师都可以借鉴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学生学习需要讨论、合作,教师备课一样可以在探讨、交流中获得真知,这样做也可以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实力,把分割开的知识重新组合,呈现教学的新姿。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谈小学音乐课堂游戏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