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12-26王勤
摘 要: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2006年1月9日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为了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 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从基础教育开始。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就指出教师的重要性:“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言论、行动、才能、为人处世的态度等方面的素养,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而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又被教学活动所占用。此外,课堂时间往往也是学生精力最充沛、情绪最高昂的时间段,因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使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基石
可以在班中组织“小记者”站,在课余时间让学生以小记者之名,对校内外的同学、老师、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等人进行采访,对学校、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新闻性的事件进行报道。通过活动,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自己确定采访对象、主题、目的,自主安排采访的内容、时间等,还要编写采访和报道的内容,从而提高创造性的活动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其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
2.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舞台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小学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教材编排内容只是旁举,进入“大语文”这一课堂,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动脑、动手多种器官协调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有很多可表演性的故事情节,能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可将全班学生分为活动小组,进行分角色表演,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写或扩展,编排成“课本剧”,有利于学生知识巩固的同时,发掘了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
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取人之长
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因此,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拥有很多先进的经验,纵观各国在长期探索实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培养、训练创造力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其中以美国在这方面的探索最为突出。概括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智力激励法
又称头脑风暴法。就是通过一种特殊的会议使参加的学生相互启发,填补知识空隙,从而引起学生创造性的设想和连锁反应,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比如,可以经常开一些主题班会,通过教师的观点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些学生的想法可以打开其他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畅所欲言。
2.强行联系法
就是强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看起来没有联系的事物或观念发生联系。通常用列表组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我国比较少用,并且学生也不太喜欢用这种方法。
3.滑栏法
就是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成几个要素,然后列表,填上内容,用尺子上下滑动,根据随机组合,创造性地组织问题,解决问题。该种方法可用于编造故事、编写童话。通过这样的方法编造故事、编写童话,可以培养学生勤思考、勤分析的能力,体现了外国教育的开放性。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其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既有我国的一些教育家的见解,也有国外的一些教育方法与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教育方法和理念。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构建,在这种组织与构建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延芳.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北京:学科教学探索,2010(08).
[2]袁建臣.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探索[J].佳木斯: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3]廖艳红,王建洪,冉茂蓉.浅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南充:读与写杂志,2010(01).
[4]邵海英.让创新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J].海阳:文学教育,2010(03).
作者简介:王勤,女,1977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