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空间特色的营造
2014-12-26马东东
马东东
摘 要:建设未动,规划先行。新校区的空间特色营造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开放的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生活化的人性空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有利于院系两级管理的深入开展。设计中不但考虑到现在的使用性要求,更能前瞻性的兼顾到未来开放性与国际化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管理理念为未来发展预留大量空间,为未来国际交流、行业、文化产业创设相互交流和彼此借鉴的提供足够的平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新校区;空间环境特色;营造
高等院校的校园是教学和生活兼顾的场所,校园空间特色营造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开放的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生活化的人性空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设计中不但考虑到现在的使用性要求,更能前瞻性的兼顾到未来开放性与国际化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管理理念为未来发展预留大量空间,为未来国际交流、行业、文化产业创设相互交流和彼此借鉴的提供足够的平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一、空间布局的整体性
新校区在功能分区上采用联邦组团式布局,空间区域划分以满足各系教学、生活、活动需求为主,教学楼、寝室楼、动手车间、实验室、体育场、报告厅、庭院景观、广场等空间设计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有利于院系两级管理的深入开展。设计中不但考虑到现在的使用性要求,更能前瞻性的兼顾到未来开放性与国际化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管理理念为未来发展预留大量空间,为未来国际交流、行业、文化产业创设相互交流和彼此借鉴的提供足够的平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校园总图布局灵活、多样。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改革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为全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的注入,注重人与人的交流,进而激发其内在潜能。改变过去呆板封闭的校园空间形式,形成开放性、多样性的现代校园格局。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以得到最佳的土地利用效益,塑造一个现代化,生态化,有机化,经营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区成为本次规划的设计理念。
二、主题建筑的独特性
装饰学院新校区规划以组团建筑群为基本构架,校内各学院建筑是构成校园内不同尺度、形式、灵活多样的建筑组团的基础,因新校区现有学生数量接近万人,计划招生2万,占地规模93公顷,导致部分功能区相互间距离过大,造成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步行交通时间过长、瞬间交通流量过大、部分设施使用困难等问题。学校规划的前期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功能分区上采用联邦组团式布局,空间区域划分以满足各系教学、生活、活动需求为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引入“组团型”的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加强了每个组团学习、生活、运动等功能配置的完整性和融合性,减少学生因住宿、运动、学习穿越校园的问题,力求使学生的出行在每个组团内完成,使交通更加便捷。有利于院系两级管理的深入。将图书馆、中心教学楼、网络中心等资源共享度高、共用率高的空间形成一个“共享组团”;将全校性的体育活动设施,如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等相对集中布置与组团布置相结合,形成组团、共享组团相融合的空间形式。“共享组团”具有全校师生使用频率高,易成为校园景观标志的特点,规划时结合地形将其布置在校园中心用地,交通便利,各个组团共用方便;组团与共享空间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公共教学资源的使用,又有利于校园教学区的形成和空间的营造;图书馆、体育场等共享组团结合社会化的需求,可布置在校园与外部空间的相连处,既方便学生使用,又满足面向社会开放的要求。各组团之间通过绿化、水体、硬质景观分隔,并以石径、林荫步行道相连。主从明确、结构统一。
三、主题广场的人文性
大学校园中心广场是校园规划中的核心空间,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师生日常生活、学习、娱乐、活动的场所,是构成校园标志性景观的重要因素。
装饰学院的中心广场在校园规划的中心区域,三层方形的喷泉跌水池,以高大的白色大理石、西方古典的柱式和穹顶建设而成的图书馆为背景,红褐色劈离砖方形的现代建筑的能容纳3000人多报告厅、西班牙式的校友馆、欧式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围合的平面广场空间,链接各个系部的组团空间,使整个校园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并组织着相互之间的人流、车流的交通体系。体现着建筑文明、校园文化、美的关怀的,是重要交流的场所。
开敞的平面广场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广场建筑形态、人性的尺度、喷泉水体的设计都激发了人性对自然的、美的欣喜感、向心性、休闲娱乐的集聚性。
四、交通组织的识别性
校园规划结合学生生活区组团设置的现状,交通上采用了内外环的形式,人车分流,简捷便利,既避免了车行交通与人行交通的互相干扰,也考虑到因车行交通系统设计割裂整个校园的绿化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保证了机动车良好、顺畅的运动线路。内外环道路均为曲线,因地制宜随地形建设,流畅优美与校园环境很好的融合。
静态交通规划中设置足够的校内、外停车场地,尽可能减少外来汽车进入校园内的机会,保障师生的安全和主体人群的步行者优先性。主路规划时注意对外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和出入口的关系,设立了不同的出入口,方便学生出入,并在学生宿舍、教学楼周围设置集中停车场;对于教师用车采取分散布点的方式,围绕校园主环路为车行流线,各个组团教学楼附近设置停车位,方便教师使用;对于外来车流,校园规划主要在校区前设置集中地面停车场,避免机动车进入校园内部。重点考虑交通疏散的要求,综合考虑课间下课高峰时的人流走向,留出足够的师生疏散回转空间,避免出入口局促拥堵,杜绝不安全隐患。校园规划根据不同的车流、人流采取不同的导向措施。校园的步行系统是由步行道、庭院广场和景观轴线共同组成的,园内增设一条欧式风情的商业街,并利用原有的自然水体形成幽静的步行环境,加大组团道路两侧建筑围合,使建筑作为道路围合界面,塑造不同校园绿道、漫游道、滨水步游道等,创造了良好的步行环境,形成多样的交往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