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挖掘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
2014-12-26张文芳
张文芳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内含丰富的语文知识,还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观念,是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在教材中的反映。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信息,用语文教材特殊的人文性、德化作用来促进学生社会性的习得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 语言学习的价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任务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一条就是要掌握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初步的交际。语文教材在选材方面,都是选择一些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相贴近、经典的文本作品,使作品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等能力。教师要以课本为教学的主要素材,在教学基本的字词知识、修辞方法之外,还要学生理解文本的写作特点、思想感情、语句的优美和凝练之美,以培养学生对汉语言的审美和运用能力。
因此,教师对语文知识的教学既要具备一定的宏观的教育理念,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具体化,使语文教学切实促进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于小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基本语文知识,既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包括语法修辞、语言审美等能力。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长期忽视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只注重字词、语法等基本知识教学,使许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审美能力只有模糊的直觉审美,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对于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这几种基本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并不了解,更不知道在自己的作文集生活中运用这些修辞方法。这就使学生只会机械记忆、背诵课文,但却没有运用经典文本的能力,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迁移,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较低。
二、 文学鉴赏力的价值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出伟大的文化艺术,其中尤以文学艺术为最绚烂的宝库。中国的文学艺术不仅在历史上曾经辉煌灿烂,在当代世界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艺术的鉴赏力,在优秀文学艺术的陶冶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和思想情操。语文学习不仅是工具性的,还应兼具人文性的重要功能,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语文教学目标中的一部分,即冰山原则中露出水面的一部分,其中隐含在水面下的教学目标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就是学生学会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审美能力的目标。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学习汉字、汉语言及一些文学常识,更要学习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及增强自己的文学修养,用艺术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教师在对优秀的文本进行解读时,要善于挖掘文本内涵的丰富信息。教师可以从文本的谋篇布局方面,挖掘文本的结构美,如有的文本采取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有的文本采取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也可以从遣词造句等文本的表达手段进行挖掘,如有的作品善用排比进行铺排,是文章非常有气势,有的作品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非常形象生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文基础,根据学生的理解力和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进行文本内蕴的挖掘,既不可过于深奥、抽象,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也不可过于简单肤浅,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中加深理解。
三、 情意陶冶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不仅贴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而且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情操陶冶价值。“文美”即文章的语言优美,提供学生高雅的审美享受;“质美”指文章的思想情感也非常高雅,能起到德化育人的重要价值。教师要善于挖掘隐含在文章背后的作者的深刻思想价值观念、深沉的思想感情。改革后的语文教材按照模块和单元的形式进行选文的编排,通常一个单元主题代表着这个单元文章的中心主旨。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导读中的提示,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如有的单元导读中写道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等。这就说明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围绕着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教师对文本的德育功能的挖掘要本着适度的原则,应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知识目标、过程方法目标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要一味地追求德育功能,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语文教学的德化功能,应本着“润物细无声”的原则,让学生在体验作者的高雅情操和深沉感情的基础上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教师在教学《夜莺的歌声》这一课时,围绕英雄少年用哨子诱敌深入,为解放军的战争胜利做出贡献这一线索进行展开时,在完成基本的知识教学目标外,要根据少年的英勇精神、爱国情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现代中国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种立足于语文教材,在文本的学习中适当进行情感升华的道德教育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仅要从专业语文知识角度进行解读,还要学会挖掘文本隐含的丰富内涵,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道德情操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