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4-12-26林强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成因对策大学生

林强

摘要: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致了“网上社会”的发育和建构。一方面人们可以分享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便利,另一方面,各种错误的网络行为又成了导致社会生活不安定的隐患因素。网络行为失范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行为,透过表象对其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并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期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之一的网络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成因;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

失范行为是指:“偏离或者违反社会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对个人或者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非常态、非秩序的行为。”而网络行为失范,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人们的某些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合理的使用网络等,导致的违背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规范和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情况。也是网络空间发生的,违反理性,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要求行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具体表现为:

第一,道德规范缺失行为(网络谣言)。第二,道德规范冲突行为(网络色情)。第三,极端道德失范行为(网络黑客)。如为黄色网站提供技术支持;充当黑客,非法侵入他人、政府、企业的电脑系统,造成他人和企业难以估量的损失;制造和传播病毒;利用网络进行欺诈等等。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

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化、符号化、虚拟化、理想化、超空间化与现实的情况往往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同时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自身素质多有不同,因此造成行为失范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网络是虚拟的,开放的,各种思想、观点、信息、文化都可以毫无限制地充斥于网络当中,而其中就包括很多不规范、不合法、不合理的信息。又由于网络的不真实性,为这些信息的广泛辐射提供了安全的平台。而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特殊时期,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对自我行为的管控能力又及其微弱,这都不同程度使大学生极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此外,网络所独具的隐匿性,使道德约束很难作用于大学生,让他们身处于社会责任的空白区,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的真空地带。此外,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信仰在互联网上进行着激烈的碰撞,宗教信仰、文化类型、思维方式都不同程度上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的大学生措手不及,难辨真假,道德观念趋于多元化,道德和行为标准模糊。

2、网络法规不完善

对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负责监管的相关职能机构和服务机构,未能有效地肩负起相关职责。首先,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针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从现状上表现为现有的法律法规相对分散,并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而且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并不多,更多的是部门规章。此外,我国互联网法规建设的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出台很多临时性的行政管理规定甚或带有决定性的规范性文件。因为更多的是部门规章,所以在法律效力和执行力方面,较之于正规法律显然就弱化了很多。其次,网络立法适用性不够,立法层次低,与青少年直接相关的网络法规大部分是由相关规则和文件联系构成的,法律等级不高,政策效能低下。

3、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素质良莠不齐

首先,大学时代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正是其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由于整体处于半成熟的状态,对于是非黑白的辨别能力低,但是好奇心又很重,所以很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做出一些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的行为,如浏览浏览黄色网站、传播不良网络信息等。

其次,大学阶段逐渐成长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随着这些意识的觉醒,大学生的反叛心理日益强烈,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选择沉默,将自己隐藏起来,心中长期郁结的各种情绪和压力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容易产生逃避现实的可能。而互联网,恰恰迎合了他们的需要,为情感的发泄提供一个安全、方便的平台。

再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成熟存在互不协调的情况,心理成熟往往滞后于生理成熟,心理诉求与现实情况总是产生冲突、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往往存在矛盾,从而很难具有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当中。现实世界的诸多限制让大学生追求自由的心理得不到满足,而虚拟的网络世界则是没有任何限制和禁忌、随意进出的理想幻境,于是当他们在现实面前屡遭挫折、顾虑繁多的时候,自然就会选择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满足感,尽情宣泄情绪,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并自认为可以不受任何来自于法律和道德的制约和惩罚。长期处于自己构筑的精神乐园当中,大学生逐渐出现法律意识淡漠和道德准则沦丧的情况,并失去对周围现实环境应有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三、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策略研究

1、完善网络法律规范制度建设,健全网络行为的规范化

完善的法律制度建设是促进网络行为规范化的有效保障,更是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急需建立完善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而规范网络世界的行为标准,降低网络带来的危害。根据网络世界的现实情况,及时出台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刻不容缓。同时,各高校也应及时制定一系列适用于本校情况,行之有效的网络行为规范,制定与实施大学生网络监督和违纪规定,把网络法制化、规范化与学生的评优评先相结合,更好地增强高校网络行为规范的约束力。

2、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填补思想道德真空

各高校应当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第一,创建德育网站,将网络道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宣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以及核心价值体系。第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围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以身边的真实例子广泛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营造自由、民主的气氛,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使网络规范教育实现入脑、入情、入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一编著.网络行为失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 王贤卿著.道德是否可以虚拟——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孙明亮.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4期.

[4] 张道明.高校应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途径探析,工会论坛,2010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成因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