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PBL教学模式研究
2014-12-26生诗蕊
作者简介:生诗蕊,女,1992年1月生,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在读,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
提要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本文首先对PBL的内涵进行概述,之后从信息技术课程与PBL结合的优势角度出发,论述了PBL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设计与流程,并结合具体的课本内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使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在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下,PBL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中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PBL;教学模式
Based on PBL teaching pattern of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is a kind of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 the problem as the core of the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BL, the following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nd PBL advantages perspecti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and the process of PBL in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textbook content is improved o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make its benefit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in current education mode, PBL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mode's challeng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PBL; Teaching mode
1. PBL概述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最早应用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经过多所机构的使用完善,PBL得到了认可并且在很多领域推广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PBL被引入到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世界上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开始提出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的问题,可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通过与小组或者教师交流自主独立的学习。教师只是起着导师的作用,并不是像传统课堂上那样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引导使学习者发现蕴藏在问题中的更深刻的问题,完成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建构。因此,PBL更加关注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正如桑福德大学Dunawary教授对PBL充满激情的评价:PBL的过程是充满挑战性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明显的、势不可挡的。
2.PBL应用于中学信息课程中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计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由于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新课程目标要求并不符合,从而导致教育教学陷入误区。
2.1 PBL有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实践能力极强的学科,如果学习者所学的知识并没有在现实中应用,那么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便没有了任何的作用。而PBL强调以问题为核心,一个精妙的问题是可以激发学生各个方面兴趣的,可以有效并且及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PBL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特点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信息技术课程能够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到一起,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工具性极强的课程。PBL强调学习过程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的,学生要将先前所学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全部运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
2.3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异质分组,组内成员每个人分工不同,因此,每个成员都要设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将会很快成为独立的思考者,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进行终生学习。但是组内成员也需要从问题的不同角度来分析同一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当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之间一直存在着分数的竞争,已经渐渐的失去了合作的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PBL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
3.PBL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设计
现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画制作逐帧动画制作为例,具体介绍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情感价值态度目标如下表所示。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情感价值态度目标
了解什么是帧;弄清逐帧动画的特点;学习制作逐帧动画的操作过程 逐帧动画的操作过程;提高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制作逐帧动画;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对使用flash的兴趣
3.1学习者的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因为有了较深刻的内心体验,所以社会性的、精神的需要范围扩大了,对需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开始将个人的主动适应替代了原先对外界要求的被动迎合.
在先前知识方面,学习者已经学习过了画图程序以及对flash的界面以及绘制工具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能够在网上搜集信息并熟悉软件的应用比如:PPT、word等。这种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软件运用掌握的熟练程度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适用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3.2教学设计的流程框架
基于PBL的教学设计要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思,体现学习者的自主性与合作性。所以,从设计流程的角度出发,PBL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设计流程如图3-1所示。
从流程图中看出,问题化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具有以下特征:
(1)确定教学目标
在以培养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和高级思维技能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 设计教学问题
对于单个的教学问题来说,要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问题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对于整体的教学问题来说,问题集的设计要有情境特征,初次之外还要有层次性和系统性。
(3)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设计要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心理特征,以创建面向真实的或者你真问题环境为核心,使教学环境更具有弹性,让学习者在沉浸在情境之中。
(4)教学过程
以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学任务具有挑战性,富有策略,在技术的支持下增强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投入,使学习者积极的发展思维技能和学习策略。
(5) 教学资源
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策略,教学资源要多样化、动态化、有层次,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具有方便性和积极性。
(6)教学评价
要从多个方面评价学习者的表现,有助于学习者反馈学习得失,优化教学结构。
3.3教学过程的实施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应用PBL模式的设计原则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少讲,学生多做,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因材施教,最大化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3.3.1 创设真实的问题环境,引起学生兴趣
在教室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制作精美的、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flash视频,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指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欣赏之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引起学生想要尝试制作的愿望。
3.3.2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如果想要制作一个flash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问题动向,一旦学生有“跑题”现象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回到正常的“轨道”。
3.3.3 异质分组解决问题
教师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确保每组成员的整体差异不大。小组收集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在这个环节中,允许学习者使用与他现有学习水平相符合的能力进行推理、分析,并应用相应的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3.3.4 成果展示
每组选出一个成员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自己小组的作品并与同学交流新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其它同学对展出的作品进行点评、提意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认真听老师的点评。如果课堂上的时间不够,教师需要在课下对未展示的作品进行点评,并与未展示作品小组的成员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
3.3.5 学习评价及反思
与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不同,基于问题的学习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也就是说更关注的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因此,应该以面向学习者高级技能发展和认知发展为主要目的。学生在小组内部对作品、自己和组员进行评价改善不足之处并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炼,对学习内容加以补充。
4.信息技术课程中问题化教学面临的挑战
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虽然扩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广度和深度,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已经习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
(1)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讲述出来,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即可。教师是讲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他们很难适应角色的转变。
(2)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每一分钟去讲解知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不愿意独立思考,过分的依赖教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分的关注学习成绩,认为学生之间只存在竞争,不愿意合作学习,想要自己出风头。而问题化教学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知、寻找新知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问题化教学要求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但是学生以往对于知识只是简单的记忆,很难将理论与实际结合。
(3)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信息技术课程并未足够重视,课程常被数学、语文等课程占用,人们更关注的是学生的“主科”成绩,而不是像信息技术这样的“小科”,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成绩和名次比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
(4)教学评价面临的挑战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是对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的评价较多,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的关心较少。在学校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就是传统的笔试考试,过多的重视量化的结果,而很少关心学习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形式上的东西,比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进程安排是否合理等,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Linda Torp,Sara Sage.基于问题的学习一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
[2]文艳平,秦国杰.PBL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
[3]胡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8.
[4]李瑞芹.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BL)在中职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12
[5]李慧桂.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fDl.浙江师范大学,2006-4
[6]黄陈英.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PBL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3
[7]徐彪.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景创设[[J].上海教育科研,2005 (7)
[8]韩丹.基于PBL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