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沈阳方城地区文化原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

2014-12-26耿冬迪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

摘要:大众旅游时代,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占有文化符号为特征的行为表现逾加突出。作为沈阳的符号象征,沈阳方城地区的古文化遗迹风貌,集中体现了文脉、商脉和地脉相结合的多元特点。如何在发挥其商业的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保留其原真性,是目前沈阳旅游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方城的整体发展中,在突出主线的前提下,文化主线和文化辅线协同发展,使得整体的脉络来达到两条线动态发展进而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沈阳方城;原真性;旅游开发

1. 沈阳方城地区的概述

1.1 沈阳方城地区的范围界定

2009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的《沈阳历史名城文化保护条例》明确指出了沈阳方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规划保护范围:“西至西顺城街,北至北顺城路,东至东顺城街,南至南顺城路”。以及以沈阳路、中街路、通天街三条城市街区作为城市景观线。从地脉上可以看出,方城因地就势,形成了四方形的古城区,是沈阳的旅游地标和中心。

1.2 沈阳方城地区的旅游符号

沈阳方城地区旅游符号众多,以文化景观类为代表的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清沈阳故宫,关外第一名人故居——张氏帅府,东北总督府等等;以商业文化为代表的包括:中国十大商业街的沈阳中街,盛京古玩城,花鸟鱼虫市场等等;综合休闲类包括:刘老根大舞台,皇城里创意产业园等等。

1.3 沈阳方城地区的文化脉络

1.3.1沈阳方城地区的文化脉络主线

沈阳方城的文化脉络主线是清文化和民国文化,代表的符号实体是清沈阳故宫和张氏帅府。沈阳故宫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发祥地,同时在其正南与之毗邻的张氏帅府有游一座大帅府,观半部民国史的美誉,它们两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沈阳方城的文化脉络的主线。

另外,沈阳方城地区素有沈阳城市“客厅”的美誉,所以也是根深蒂固的民俗文化的传播地,构成了主线中的不可获取的部分。作为东北乡土文化对外的窗口和展示区的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也增加了旅游者的“粘性”和回游率。

1.3.2沈阳方城地区的文化脉络辅线

沈阳方城地区的文化脉络辅线是以商业文化,代表的符号实体是沈阳中街和沈阳故宫所在的沈阳路。沈阳中街是历史悠久的商业街,与故宫北门毗邻,其商铺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形成了繁荣地方及区域经济的综合体——沈阳的中街商业圈;沈阳路是故宫所在的街路,以盛京古玩城,旅游纪念品商铺和花鸟鱼虫市场为主要构成,在钟表厂旧址原址改建的皇城里创意产业园,为后现代旅游者提供了开展旅游和休闲的场所。两条街路以故宫为界形成特色鲜明的,风格各异的商业圈层。

2沈阳方城地区文化原真性保护现状与问题

2.1重商业轻文化原真性。由于方城内不同圈层的文化年代跨度较大,大致分为清初、清、民国时期。而方城内的部分古建筑保护力度不够,例如方城的城墙、钟楼、鼓楼由于商业利益的驱逐,早已不复存在,文化原真性的保护手段和形式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与现代城市未能融为一体。

2.2多头管理没有形成统一共识。方城内有居住区,有沿街为商业门面房、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较为复杂。例如,方城中心的沈阳故宫,其正门前的“金水桥”事件——历史上,沈阳故宫的正门前本无“金水桥”,由于故宫东侧的区域为沈河区政府所有,故宫管理处只负责维护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区政府为了贯通北通天街,其修建的“金水桥”与整个故宫的历史风貌不相符,最终沈阳市文物部门下发了整改拆除的通知,造成了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损失和对故宫文化原真性的侵害。

2.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形式较单一,新旧文化形式交融较少。以东北二人转为代表的方城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但旅游吸引物之间彼此独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方城内诸多文化结合不够紧密,缺乏节点景观来烘托本真的历史文化。

3.沈阳方城地区文化原真性保护下旅游开发的策略

3.1文脉与商脉上的多元交融,突出文化主线的开发策略。

沈阳方城地区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特点。大体可分为三类。文化景观类中,位于方城的中心,以故宫为代表的为清文化片区;位于方城南部的为民国片区,以张氏帅府为代表;商业类位于方城的北部,以中街为代表;综合休闲类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应在突出文化主线的基础上,增加彼此的交融,延伸产业链,以形成互相促进的局面。

3.2综合的体验参与性的开发策略。

沈阳方城的不同片区的组成部分均为可供参观的开放游览区,加强产业联动,使旅游者更好的获得“点—线—面”递进式的体验,特别是适逢全国性的重大节日或长假期,增加主题性的表演和互动的文化参与活动,丰富旅游者的旅游经历。

3.3地脉上突出浓郁的乡土性的开发策略。

由于自身地脉的特点,沈阳地处东北平原,鲜明的季节性,造就了不同时节,不同的旅游风貌展示形式。另外,沈阳远离海洋和山地,具有特色的民俗和文化氛围,所以形成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的异质性旅游产品组合,增加了游客的“粘性”和回游率,使得游客实地,实景,真实的感受到不同时节,本真的旅游产品为不同的人群带来的不同印象。可以采用博物馆模式或展会模式集中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整合一些散于民间的手工技艺,使得文化原真性得到更好的保护。

3.4动态原真性开发策略

沈阳方城地区的文化是多元价值的,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应注重“原真性”原则是毋庸置疑的。但“原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制过去,也不能阻碍了城市肌理的正常更新。所以,在旅游开发中,“原真性”保护应动态开发。

3.5社区参与的开发策略。从利益相关者及社区参与的角度,居民对方城的文化原真性保护的社区参与度不够,人们只看到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文化原真性的重要性。方城内的各项设施承载着公众的记忆和民族的文化,仅去依靠政府有关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大社区参与度。

结语

沈阳方城地区文化的原真性保护对区域旅游开发,乃至省际旅游市场的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保护文化原真性的重要意义,在突出主线的前提下,把历史文化的原真性保护与发扬结合起来,为方城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冼宁.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设计研究——以沈阳方城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美术大观,2012.3:138

[2]王任炜等.传统巷井文化价值浅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12):414-418.

[3]张丹等.沈阳方城历史街区景观特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6(39):3482-3495

作者简介:耿冬迪,男,(1984,11-),辽宁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旅游方向。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
浅谈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白沙古镇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探析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