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晋东南炎帝崇拜

2014-12-26姬丽君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平文化认同

姬丽君

摘要: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炎黄子孙的信仰神,农耕文明为主的炎帝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通过田野考察和查阅史料,梳理出晋东南高平炎帝文化的古迹、传说、习俗等文化遗存,知炎帝文化是当地民众文化认同主要支撑。

关键词:高平;炎帝崇拜;文化认同

始祖炎帝是以劳动创造世界、以劳动改造自然的开拓者。《易·系辞下传》记载:“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表明中国始有原始农业。《史记》记:“神农……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即发明了医药;《周书》记:“神农耕而作陶”,即发明了制陶业;《资治通鉴外纪》记载神农“冶斤斧,为耒铝钼缛”,即发明了原始冶铜业;而《路史》记载神农“教之麻桑,以为布帛”,发明了原始纺织业。除此之外,炎帝神农氏还发明了原始建筑业、原始天文、原始历法等。特别是在原始社会中首创商业,史料记载炎帝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2004年7月23日至25日,炎帝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山西晋城高平市召开,全国百名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考察研讨一致认同:山西高平是炎帝重要原始活动地之一,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一、高平炎帝地理文化价值

明代文人郭子章《山西郡县释名》中写到:“四面皆山,而中有平地,故曰高平”。高平市位于山西东南部,太行山西南边缘,东自铁佛岭与陵川县接壤,西至老马岭与沁水县相连,南至界牌岭与泽州县交界,西北至丹朱岭与长子县为邻,东北自金泉山与长治县相接,平面轮廓近似方形。我国地质学家竺可桢认为古文化通常出现在隔绝之地,对高平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而言,此地天然成为古文化的摇篮之一。于是出现了如神农城、炎帝庙、神农井、五谷畦等大量的历史古迹遗址,从而在民众中也产生了与之相应的炎帝祭拜民俗。

以炎帝行宫为例。作为炎陵庙宇之一,是后人为纪念炎帝圣人将人类从“穴居野处”的蒙昧时代改为避风遮雨的宫室而建造的祭祀性殿堂。高平市故关村庙的门楣上有斑驳石刻,碑刻为“衙修神农炎帝行宫”。行宫古朴典雅,风格别具。正殿五间,坐北朝南建于石台之上,正殿“西游记”木雕图案和雕花石础,堪称雕刻精品。院内立有青石香台一座,有石碑数通,均系明、清两朝重修炎帝行宫之始末和炎帝相关历史掌故。现存建筑即重修之物,明成化十一年(1475)《重修神农炎帝行宫》碑载:“神农炎帝行宫盘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建太古,无文考验。”另外一座光绪十年(1874年)《改修炎帝行宫碑记》记载:“常思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余村行宫由来久矣……”可知炎帝行宫创建于何时已不可考。

行宫在不同时期都有明确重修的记录,不仅有碑刻证明,而且有县志古籍记载,且碑刻保存完好,字迹清晰,据鉴定与古籍记载吻合,具有真实性。这就可以认定炎帝文化有着在古籍与遗址上相互印证且影响着当地独特的民俗形式,这种延续性从未间断,始终影响着当地民众的人文情怀。

二、高平炎帝人文文化价值

《淮南子·修务训》:“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食......时多疾病毒伤之害。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之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因而炎帝作为农业神来被信仰崇拜是晋东南农耕文明之下民间的必然选择。炎帝作为当地民众的主流信仰,遗留有大量民间习俗,透过民俗来调查了解民间信仰是研究地方文化的主要方法。

1.生活习俗

村民日常生活讲究颇多,如家里动土破土也要祭祀。打地基前,女主人摆好贡品退出,由男主人献贡。炎帝在当地又叫五谷神,在地基上撒满五谷后才示以完成祭拜过程,过去祈求人畜兴旺,如今祈求出入平安。另外上梁也有讲究。上梁前要将开工、完工时间,工匠姓名等写在梁上,后用五色线绑上一束黍穗系在已写好的梁上,求驱邪避难,还要在家院内遍撒五谷,让其自然渗入或铺开后念诵歌谣。歌谣内容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祈求祥瑞。

2.农业习俗

晋东南村落的乡规民约中严守着干支纪年,如二月二是动土之日,十月十是谢土之日。这时挨家挨户都做羊形蒸糕,在自家“摆贡”或去自家地头向“老祖宗”献祭,祈求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七月中亲友们要互赠“小羊子”(花馍的一种,羊形,混合面)。这是口耳相传的“老祖宗”规矩,用来缅怀炎帝播五谷的创举。另外有的村落家里要将羊馒头这样的花馍供到地头后,再用五色纸挂于谷物之上,祈求五谷神保佑五色纸的风向,如果向南表示丰收之景,向北就意味着年头不好甚至歉收。

3.节令习俗

入伏头天,把五谷混成混合面,带皮做成疙瘩煮了,先“摆贡”,求的是伏天也要获取神力好风调雨顺;再吃贡品,求得又是免病免灾。农家重视秋收,家窗上会特意做一个洞等待五谷神来。直到十月初一后才要完全糊严实。秋收以后便有“谷祀”,即十月初十,每一家户都虔诚地用当地软米、黍做蒸糕,还要捏元宝、蒸羊糕和摆灯盏来祭拜五谷神。大年三十祭祀尤为隆重。旧时有的村庄除夕夜要用小米和野菜做豁子饭摆贡以供奉炎帝牌位,且还有“小羊子”、油果子、小馓子等供品,年初一时日出到日落香火不绝。

三、总结:高平炎帝文化的传承价值

近年来,全国各地庙宇数量上的减少存在必然趋势,但是正如陕西宝鸡与湖南炎陵地域正在以旅游文化的高潮来重建当地的文化信仰,所以始祖崇拜信仰并未逐渐淡化,反而更加浓厚。作为炎黄子孙,这是千百年来的中华儿女逐渐形成的普遍性认知。现代化的脚步愈加迅猛,民族的归属感就愈加热切。这既是由于广泛的炎帝信仰深深扎根在华夏大地,更是在于炎帝信仰的核心精神切中了当今时代的民众心理需求。如要以日本柳田国男的“传说圈”与“传说论”来解析晋东南炎帝文化,可知山西民间炎帝尝百草,播五谷,制农具等传说以高平神农镇一带为中心区域辐射着整个晋东南区域,甚至涵有中原腹地西北地区。晋东南炎帝崇拜更是晋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信仰研究,留给当地居民的是千年不衰的人文精神:向往光明,奋发有为的自强精神;心怀天下,为民谋利的大公精神;勇于探索,巧于创新的原创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而始祖炎帝信仰崇拜作为民族共同的精神象征,时刻告诫亿万炎黄子孙谨记:以德行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以耕读传家为齐家治国之道,以中庸处世为济世天下之选。

猜你喜欢

高平文化认同
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
高平古建 四个全国第一
千年古建看高平
高平夜景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仰望高平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