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给领导干部的深刻启示

2014-12-26王宏梅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启示历史

作者简介:王宏梅(1979— )女,辽宁昌图人,中共西丰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领导科学。

【摘要】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以史为鉴、善于以史资政,从中提升领导能力。领导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处理好情与理、人与事、言与行的矛盾,正确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领导效能,获得彪炳史册的政绩。

【关键词】历史;领导干部;启示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岗位和职责决定了他们处在各种纷繁复杂矛盾的风口浪尖之上,既是群众关注评判的焦点人物,又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人物。无论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还是推进事业发展的要求,他们都必须审慎处理好各种矛盾,才能取得最佳的领导效能,实现领导目的,获得彪炳史册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以史为鉴、善于以史资政,从中提升领导能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给了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以深刻的启示:就是“团队纪律高于一切”。

启示之一:“理”大于“情”

诸葛亮在斩马谡过程中的第一回哭,反应的是情与理的矛盾。就是马谡在被斩首前向诸葛亮泣求,在杀了自己之后,还望能够照顾他的儿子。诸葛亮听后不禁热泪滚滚为之哭泣。诸葛亮为什么会哭?因为一方面是马谡丢了街亭战略要地,罪责重大,且马谡在领兵去守街亭之前曾以自己全家性命担保立下军令状,现在败回,理当斩之。另一方面,诸葛亮与马谡虽为上下级,但“情同兄弟”,从一个“情”字上说,杀他也是不忍心的。所以这一哭,这是诸葛亮当时面对“情与理”这对矛盾心理斗争的一个展现,在这矛盾面前,我们今天看到的是诸葛亮是以“理”战胜了“情”,这一哭,对于我们领导者是有着深刻启示的。

在现实社会中,情与理,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说是统一的,我们常说“合情合理”、“情理之中”,但是,有时候情与理相矛盾的事还是很多的,合乎情而悖于理的时候常有,合乎理而悖于情的时候也常有。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如何去处理好情与理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要坚持重理轻情的思想理念,做到以理服情,不能因情而殉理。当然,诸葛亮在处理马谡失街亭问题上,也并非一点不讲情,他在重理前提下也注意到了情,他在斩了马谡以后,不仅给他两个儿子加封了官职,而且对他家庭按月发给禄米,这也是我们今天的每个领导者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启示之二:“事”高于“人”

诸葛亮在斩马谡过程中的第二回哭,反映的是一个人与事的矛盾关系。在马谡绑赴刑场将要斩首时,正好遇到参军蒋琬从蜀国都城成都来到军中,看见武士举刀要杀马谡,他大惊失色,急忙叫道:“刀下留人!”并立即责问诸葛亮,说:“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说的是春秋时楚国大将成得臣带兵同晋文公作战失利,楚成王逼他自杀,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蒋琬是想拿历史典故警戒诸葛亮,你杀马谡会被魏国耻笑,这是仇者快,亲者痛的事。并又说:“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而诸葛亮此时也拿了历史典故来回答蒋琬的责问。他一边哭一边说:“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诸葛亮说的典故是讲历史上孙武因用法明所以能战胜天下,如今天下大乱,假如不讲军纪,就将无法战胜敌人,无法实现“兴我汉室”的大业,所以马谡应该斩杀。显然,这里,蒋琬强调的是“人”,是不应该杀马谡这个人;而诸葛亮强调的是“事”,是整肃军纪,战胜强敌“兴我汉室”大业之大事。所以,诸葛亮这里的哭,是他面临“人与事”这一对矛盾心理斗争的一个展现。在这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诸葛亮是重事轻人,说服蒋琬,最后还是挥泪斩了马谡,这一哭给我们领导者的启示就是:

我们领导者应该做到凡事“重事不重人”。就是在遇到人与事相矛盾的时候,要分清事情的是非曲直,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因情废事,因情废法,看人办事。这就是我们从诸葛亮二哭中所应得到的启示。

启示之三:“行”重于“言”

诸葛亮在斩马谡过程中的第三回哭,反映的是一个言与行的矛盾关系。诸葛亮依法斩了马谡,当武士献马谡首级时,诸葛亮又大哭不己。蒋琬问:“今马谡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为什么还要哭啊?”诸葛亮说:“我不是为马谡而哭,我是想到先帝在临危之时曾经叮嘱过我:‘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天果然应验,追思先帝之言,因此哭耳!”那么,我们今天分析,诸葛亮这样一个精明的人为什么会忘掉刘备对他的叮嘱,最后还是让马谡去守街亭呢?这里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诸葛亮没有能正确地去看待马谡这个人的言与行问题。马谡这个人,虽自幼饱读兵书,但他却是一个死守教条的人,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空头军事指挥员,用今天的话说,马谡是一个只有“文凭”而无实际工作能力的人。而诸葛亮恰恰是忽视了这一点,关键时刻委以重任,致使痛失街亭要塞,最关键一役使诸葛亮苦心经营的蜀汉政权由盛转衰,成为蜀国生死攸关的转择点,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终身遗憾。诸葛亮第三哭也是哭自己的失算。惨痛的教训,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在用人上是有深刻的启示的。

我们常讲领导者如何用人,这是一门艺术。作为领导者,一定要通过长期实践去了解一个下属的实际能力,再决定他适用哪个岗位。看待一个人,使用一个人,不能光看学历,也不能光听他说得怎么样,更要看他做的怎么样。要“听其言,观其行”,这也是我们从诸葛亮在失街亭斩马谡过程的第三哭中所应该得到的启示。

在用人上,可以说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不注意培养后人,诸葛亮一生虽那么伟大,料事如神,却始终未能为蜀国培养出一些象样的人才,凡事事必躬亲、亲历亲为、日理万机,任免一个县官这样的芝麻小事,也要亲自处理。最后积劳成疾,累死在军中,只活了54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落得国家大业后继无人的结局。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能干之人,然后放手让这些人去干,信任下属,事不躬亲,这才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

参考文献:

[1]王永浩.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回眸与历史经验[J]. 广西社会科学. 2011(07)

[2]薛瑞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理论思考[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启示历史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新历史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