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班区域活动生活化的初探

2014-12-26罗丽芳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材料投放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

关键词:区域创设;材料投放;组织指导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2~3岁幼儿发展特点是动作协调性差,正处于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萌芽,直觉行动思维,注意不稳定。因此,对托班幼儿预设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宜少、宜短,应以个别教育为主,他们学习和游戏的内容是模仿真实的生活实践,与个人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在自主活动中,教师不仅能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我们尝试展开托班区域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区域创设

区角的创设结合班级幼儿实际进行主题与幼儿生活相关内容的融合,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创设活动区角:

1.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对于托班幼儿来说,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进入一个复杂、陌生的集体,这种环境压力是巨大的,因此,我们把环境设计成具有浓厚的“家”氛围来缓解新环境带来的压力,让他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这个新鲜的环境。如“开心一家”,设一间小厨房和一间卧室,在卧室摆上小柜子、小床铺、小镜子等,贴上宝宝的“全家福”照片;挂上画有卡通图案,色彩鲜艳的窗帘,再放上几只可爱的小布绒玩具……在这里,幼儿可以模仿妈妈烧菜、切菜,模仿妈妈为孩子穿衣、扣扣子,她们忙得不亦乐乎,暂时忘了不安。

2.考虑幼儿当前的兴趣

有些教师常会根据自己单方面的想法来设置区域,导致形成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出现“冷场”的现象。在区域创设上,我们考虑到幼儿当前的兴趣,使活动区深受幼儿的喜欢。

在《亲亲小动物》主题中,幼儿对动物的食性发生了兴趣,知道小兔喜欢吃萝卜、小狗爱啃骨头、小猫吃鱼,我们设置了“小动物喂食”,认知区的活动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在《开心宝宝》主题中,根据活动“笑得真甜”的延伸,在认知区幼儿通过照镜子游戏进一步巩固认识自己脸上的五官、各种各样的表情;根据活动“颜色宝宝”的延伸,在认知区幼儿利用三原色颜料、印章、画纸、有三原色的图片等给颜色宝宝找家。

3.合理安排区域的空间

在宽松、自主、愉悦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按照各个区域的活动,将娃娃角、动脑筋、小巧手等安静操作性游戏活动安排在一起,而将易产生干扰的区域活动,如做做玩玩讲讲、听听唱唱安排在教室的另一边,减少不同活动对幼儿之间的影响,使他们尽可能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

二、材料投放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知识建构必须通过由幼儿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在对材料的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智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协助能力。

1.趣味性

对于托班幼儿来说,材料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主要体现在材料的仿真性上,受自身经验和发展水平的限制,托班幼兒的活动内容以再现经历过的家庭场景为主,他们需要真实的感受。

我们在选择游戏材料时尽量选择幼儿在家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它能消除幼儿对环境的陌生感。一张照片、一件熟悉的玩具或用品就可以安抚他们紧张不安的心,让幼儿慢慢转移对家人的依恋,逐步产生对新环境的认同。

2.层次性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预先做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

每个区域的幼儿虽然在同一个区域里活动,但他们的水平也许相差很多,所以,我们要在每个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上考虑这个因素,注意准备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操作材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因人施教,便于每个幼儿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教学的优越性。

3.多元化

我们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要有多种材料的准备意识,如《春天》主题中有关美工活动“纸团印画”,除了用纸进行纸团印画,还可以进行其他如毛巾、海绵等材料的准备,从而丰富幼儿的不同感性经验,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本班幼儿需求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让材料更具多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

三、组织指导

1.建立良好的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在有条不紊的生活活动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良好的区域常规,能使幼儿有序地、心情愉快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在每次区域活动开始阶段,我们先放些轻柔的音乐,带领幼儿走线,稳定孩子的情绪,带领幼儿进入操作的心理准备阶段,然后引导幼儿有序、自主地参与到各个区域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

2.适时适度的指导

(1)适时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要急于直接指导,而应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从而也提高探索能力。

托班幼儿拿到任何一件物品,总是急于摆弄,所以一开始我们总是先将区角开放给幼儿,等他们自主摆弄得差不多了,再选择那些最基本、最主要方式传授给幼儿。如“建构区”,我们投放了大量的积塑后,并不急于将拼、插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幼儿,只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操作。刚开始,幼儿只是单纯地把这些积塑当成玩具进行游戏,我们给予充分的尊重。几天后,我们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故意默默地在幼儿面前用积塑插“电话”并打电话给一幼儿,他们的兴趣马上被激发,纷纷效仿,渐渐地这些积塑在幼儿的手中变成了好看的“手机”“花”“花篮”等。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做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2)适度指导

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

托班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出现“跑题”或创新的游戏方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小巧手”区,用橡皮泥做汤圆是美术活动“汤圆”的延伸,育琳用纸包住圆圆的“汤圆”称是“做小圆糖”,普普说“小圆糖的衣服不好看”,我问“那可以把什么当作小圆糖的衣服?”讨论得出结果“各色彩纸”,于是我“援助”了各色彩纸。同组其他幼儿注意力吸引过来了,纷纷做起了小圆糖。多多做了几个小圆糖摆在一起,说是糖葫芦,我问“大街上卖的糖葫芦上还有什么?”幼儿很快说出“有棒棒”,于是,我取来了棉签杆,幼儿制作了糖葫芦、小圆糖、汤圆等,食品加工厂的食品丰富起来了。活动中,幼儿的创新得到了肯定,实现了自己的构想,搓圆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有些时候教师需要对幼儿有所表示,使幼儿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模仿生活,体验到了愉悦的情绪,积极地表达生活,社会性也得到了发展。宽松、自主、愉悦的区域活动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洪惠瑜.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几点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3).

作者简介:罗丽芳,女,1972年3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材料投放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有效建构, 提升经验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
幼儿户外混龄活动中材料投放的要点分析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有效创设幼儿园学习型区域的探讨
区角游戏创编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