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探析
2014-12-26刘春兰王玉芝
刘春兰 王玉芝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师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职业教育特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从胜任力的角度出发,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结构进行了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度提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起点层次较低,教师素质显得参差不齐。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称谓。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既能传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二是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职业资格证;三是既精通专业技术、又掌握师范技能。从“双师”定义的多样化可以发现,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和界定是从多个角度进行的,对“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能力素质缺乏统一标准的认识。本文把管理领域的“胜任力”概念引入到“双师型”教师的研究中,通过描述“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特征,更清晰地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二、研究過程
1.研究方法
(1)行为事件访谈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开放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它要求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工作中发生的关键事例,包括成功事件、不成功事件各3项,并且让被访者详尽地描述整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同时也要求被访者描述自己当时的想法或感想,在访谈结束时让被访谈者自己总结一下事件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从而了解被访谈者的动机、个性特征、自我认知、态度等隐性个性特征。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访谈提纲》,与访谈对象进行交流并录音,然后整理出详尽的访谈报告,并据此提炼出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特征要素。共有10名系部推选的“双师型”教师参加了访谈。
(2)问卷调查法
选用拟定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学校100名学生,30名教师围绕10或10以上您所认为的,一个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或能力要求”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结果
(1)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特征
①访谈结果。在所有访谈结束后,将原始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出相应的“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特征要素:责任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教学经验、吃苦精神、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技能专长、创新力、自信、理论与实践合一、调动课堂气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企业经历、科研能力、关心、了解学生。
②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教师问卷30份,学生问卷70份,剔除2份相同问卷,有效回收98份,回收率98%。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提炼出的胜任力特征要素进行了频次分析,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特征出现频率排在前20的依次为专业知识、责任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技能、敬业精神、调动课堂气氛、指导实践教学、动手能力、理解学生、实践结合理论、社会知识经验丰富、与学生互动、备课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亲和力、职业教育知识、讲授知识的能力、幽默感、了解本行业动态、不情绪化。其中“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含义差不多,在研究中把这两项合为一项“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前20项增加“企业经历”一项。
根据访谈结果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并参考已有“双师型”教师的研究资料,初定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维度包括8个构成因素:专业知识和理论、专业理论的实践技能、职业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优良的个性品质、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研究结果
在“双师型”教师胜任力8因素构想模型下,根据每个维度编写了相应的胜任力特征条目,包含62个条目,采用likert式5点计分,反应分为5个等级,从“最不重要”到“最重要”,形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特征调查问卷》,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共发放120份,剔除不合格的问卷3份,有效回收117份,回收率97%。
在原有“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特征维度的构想下,经过统计分析,按照教师个体对“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特征的重要程度排序,验证了之前对“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结构的构想,也有了一些新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将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结构确定为6个维度:
维度一: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企业经历、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职业素养,反映了“双师型”教师基于职业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命名为专业知识和理论;
维度二:包括专业实践能力、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实践教学示范能力、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反映了“双师型”基于职业的实践能力,命名为专业实践能力;
维度三: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教学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备课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命名为教育教学能力;
维度四:包括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学法、职业教育观,反映了“双师型”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和观点,命名为职业教育理论;
维度五:包括开展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理实合一”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命名为科研及创新能力;
维度六:包括责任感、爱岗敬业、性格开朗、公平对待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反映了“双师型”教师对教学工作和教学对象的态度价值观,属于教师隐性的个性层面的内容,命名为个性特征。
四、讨论
综合开放式问卷、访谈结果及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初步确定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结构维度,包括专业知识和理论、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知识和理论、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教师个性特征六个维度。从结构维度中发现“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既包括的知识、技能等的显性胜任力,也包含动机、态度等的内隐胜任力;既强调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实践能力,又重点突出了“双师型”教师的“理实合一”的能力;既展现了“双师型”教师的普通高校教师身份,又体现了职业教育区别于一般高等教育的教师特殊身份,凸显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及团队跨越职业和教育的跨界特色。通过对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吴全全.职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基于跨界视域的诠释[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2]焦红伟.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初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报,2006,(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