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发挥办学主体作用的可行性
2014-12-25魏华贺湘安
魏华 贺湘安
摘要:烟建集团近几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和,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发挥办学的主体作用中先行了一步。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建设行业对城市规划、施工技术、绿色节能、智能化和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受到技术人才短缺的困扰,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格实用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招聘到的人才又不能适应工作岗位。为解决这种人才供需错位的现象,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实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此在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通过我对我所在企业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的研究,烟建集团近几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和,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发挥办学的主体作用中先行了一步。
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可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成长周期,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破解了教学“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解决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没有足够资金 投入,就无法做到培训教学设备设施与生产现场同步,就无法满足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培养学生也就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和主动性,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校企联合办学
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培养更贴近企业人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的工作,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联合办学的另一目的,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近年来,烟建集团与学校合作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才培训计划,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建立了信息网络,在职工
中开设了电脑操作培训班,开办大学生论坛,定期举行大学生交流会,举办了财务总监培训班、MBA培训班和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等。最近,烟建集团又针对在外作业人员学习环境差的现状,开设了远程教育,采用远程视频培训的方式,连续举办了多期专题培训班,实现了集团总部主会场和驻外埠分公司分会场两地网络同步视频培训
2、订单式培养
“企业向学校订单培养”模式,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配置计划,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量身定制,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和学校商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操标准,实行企业冠名制,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订单教育”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使学生进校后就有归属感,也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实现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格局。
烟建集团技工学校2010年10月为烟建集团第十七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订单”培养 电工、管道工35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劳务公司班组工作,省去了再培养的环节,学生到单位直接顶岗工作,11年15名电焊工也走上工作岗位,劳务公司根据自己需要,定期向集团公司报告所需各工种人员,集团公司和烟建集团技工学校沟通,采取“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既解决了学校学生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劳务公司技术工人的短缺问题,形成了企业与学校的双赢模式。“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虽然避免了培养上的盲目性,但从“准职业人”的角度它缺少了体验岗位这个环节,学生到岗后仍然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
3、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都在为培养“准职业人”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学校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甚至合作的目的就是推荐毕业生就业,而企业在履行基本的社会义务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外,更加关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达到技能过硬的教学要求提供了可靠地保证。
按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思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本人所在劳务公司与烟建集团技工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管道工专业、焊工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由双方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
4、依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高精尖技术人员
2013年,作为全国建筑行业内唯一一家被批准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总共有7人,面积达180平方米,设大师工作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学员教室,可以容纳学员200多人培训。烟建集团依托工作室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将加强技能指导培训,突出对抹灰工、装饰镶贴、瓦工、木工、钢筋工等工种进行脱产技能培训。另外,工作室还制定了三年计划:3年时间将为全省培养1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100名拔尖人才(参加各类大赛获得名次、获得省级首席技师称号等),全面提升山东省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烟建集团董事长唐波表示,“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代表了政府和社会对烟建集团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集团今后将依托“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加大“攻关、传艺、研发、交流”的力度,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建筑人才,开发更多的建筑施工工艺,为建筑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思路
1、开展校企合作,对学校来说最关键的是选择企业,同样,对企业来说,也要选择合适的学校进行合作。
在寻求合作学校的过程中,我们企业选择技术工人优先选择集团企业辖下的烟建集团技工学校,和集团有合作的烟台城乡建设学校为首的烟台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技术管理人员则优先选择和烟建集团合作的山东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学院等老牌合作单位。现在建筑管理技术发展迅速,最新的BIM技术,烟建集团内部也正在学习推广,而我们本次学习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恰好开设了BIM课程,我觉得这是个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契机,我认为公司就BIM技术培训与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可以尝试做个“订单式”培养计划,这样公司就可以走在技术管理的前沿阵地,学校有现实案例做技术分析,学校学生有了就业保障,形成一个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局面。
2、搭建“两个”平台
一是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学院领导、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主要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职业岗位能力和制定校企合作教学计划,监督检查学生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学校以指导委员会为纽带,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获得信息,企业也从中了解学校培养学生状况,使校企联系得到加强,促使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2012年,烟建集团在山东建筑大学设立奖学金并进行“远航计划”,就是成立了一个校企合作的平台,意义非常深远,已在全校师生中产生良好的反响。这一举措,有利于激励山东建筑大学广大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更多思想健康、品德优秀、成绩突出的学生;有利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有利于吸引大批的优秀毕业生加盟烟建集团。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络员队伍。校企合作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培养模式,联络队伍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可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加强与合作企业沟通、协调,拓展合作领域。
四、今后努力方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我觉得企业应该趁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总结前期的经验和教训,利用国家现有的优惠政策,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发挥办学主体作用。
具体而言,就是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作为重要改革取向,把落实政府职责作为重要基础。政府应着力发挥好保基本、促公平的作用,积极转变职能,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全社会应坚决破除用人上的各种歧视,转变人才观念,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环境;学校、企业应积极创新机制,不断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保持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青年学生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齐心协力,定能推动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共同进步,为改革发展源源不断地创造多样化的人才红利。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
2.尉粮苹 《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