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服务意识 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2014-12-25叶晓芳
叶晓芳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教务工作从原来的单纯学生管理,转变成为给学生提供服务。教务工作的效率影响着高校竞争力的强弱,同时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现在教务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正确面对处理这个问题,是广大教务老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3-7969-02
教务管理工作的事情多且繁杂,关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从学生课程的安排、学生课程的选择、学分的查询,到教师课表的安排、工作量的统计、毕业设计的安排、调停课程等等方面,这样一来教务管理就处在了学校、学生和教师三者交叉集合的部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会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准有直接的影响。随着高校的扩招,为了使高校这台大机器顺利运转,教务部门承担了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的外部环境,还要不断加强对教学的监督,那么,这样一来,如何提高教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已经成为了高校扩招之后带来的新问题之一。
1 教务管理的特征
1.1 教务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
教务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三种层面工作的汇集之处,工作内容多且繁杂。教务工作包括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安排和拟定,课程系统的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课堂教学水平的监督;也包括学生选课的安排,学分的统计,考试的安排;还有教师课表的安排,监考的安排,毕业设计的安排等等。这一系列工作都是教务工作的一部分,并且随着高校的扩招,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务工作也在不断的改变和创新。
1.2 教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教务工作是具有一定的重复性的,尤其是具体到二级学院的层面。教务工作的在一定的时期内,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的性质会有一定的重复性。教务工作重复的原因是学校教务处的顶层设计的规章制度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不发生变化。由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一旦拟订完毕之后,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样一来教务方面的刚性的规章制度便会作为指挥棒指导教务老师的工作,相关教务工作也在教务规定的范畴之内,因此,教务方面的工作便会具备一定的重复性和规范性。
1.3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使教务工作相对便捷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让教务工作的效率不断提高,教务系统的信息发布和工作的统筹安排也越来越自动化和信息化。这种计算机辅助之下的工作系统有极强的及时性、便捷性、共享性等,让教务工作效率极大的提高[1]。教务老师的工作压力减轻了许多,但是教务老师的工作依旧是无可替代的。
1.4 教务管理对学校其他部门的辅助性
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学工、后勤等一系列工作中之一,与其他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互相协作,把学校办的更好,让学校事务处理起来更加高效。通过各个部门之间亲密无间的配合,使得总体之间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让整个学校机构运转的更加自如和顺畅。
2 教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教务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当前环境下,教务系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日趋完善,使得教务系统的工作效率日趋提高。但是很多教务老师依旧停留在机械化的完成一些日常的工作这些方面,对于办公软件的学习并不怎么积极。这样一来,导致由于某些办公软件使用的不熟练,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由于教务老师的创新积极性和动力不足,导致教务工作新的工作方法的拓展不力。作为一线的教务员,对教务工作的长处和短处往往比一般的人懂的更多,但是由于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能够发现问题,但是却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教务系统往往处理的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情,会导致在长期的工作中往往看不到非常显著的成果出现,却总是在完成一些惯常性的工作。也限于在政策方面的弊端,晋升渠道狭小,导致工作热情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务人才大量外流,教务队伍得不到稳定。
2.2 教务系统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待提高
高校教务系统一般是由计算机学院的老师或者校外的计算机软件公司设计制作完成的,这些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无可置疑,但是他们对教务系统的了解往往是有限的[2]。因此,这些教务软件的开发人员往往是听取了教务部门的负责人对程序的要求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的。但是教务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需要无法满足。这就要求在软件开发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让一线的教务人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发出稳定的教务软件系统。另外,有一些教务系统的消息往往会比较滞后,例如:教务员经常会遇到教师调课、停课的事情,这些事情依然需要教务员和学工部门配合,通过人工去传达到学生那边,让学生获取信息。教务工作很多方面的事情,依然无法通过电子信息直接传达,这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2.3 教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及教务部门之中工作缺乏协调性
教务管理工作处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交叉之处,要协调好方方面面之间的关系,如:教师调停课、教师教学任务、教学计划的传达,学生通知的接收,学习课程的好坏的传达以及重难点的反馈。教务部门就处在这些事情节点之处。在日常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协调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教师的教学方面的计划和想法及时通知到学生,并且将学生学习上的反馈及时通知到教师。另外,也要协调与学校之间的工作,避免工作上的步调不一致。学校方面的要求,要尽力尽快完成。
3 提高教务管理效率的建议
3.1 教务工作要遵从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教务管理是一项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作,这其中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教务老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要以服务的意识去对待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全心全意的去为学生服务,而不是总是按照以往的做法,站在高处批评教育学生。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人性化管理的方面,引进教务人才的时候要注重引进一些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只有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发挥创造性,提高教务系统的工作效率。此外,要加强教务人员的奖惩机制。在保持公平的情况之下,要给予那些积极工作,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和职称晋升方面的绿色政策,只有通过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加有效的去促进教务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3.2 要加强教务老师培训平台的创建
目前教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教务信息系统的发展水平呈现出脱节的趋势,这就要求高校为教务老师提供培训再学习的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对自己学校本身具备的一些资源进行整合,然后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集体活动或者是素质拓展等方式对高校教务老师进行培养,锻炼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另外高校之间应当加强交流和互相学习。在各个高校的教务方面,学校之间应当互通有无,通过互相开放平台,让教务老师通过开放的平台去取长补短,达到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3 加强网络条件下的教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由于高校的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在高速度、快节奏的工作面前,教务老师的工作压力很大。得益于网络计算机的发展,网络化、程序化的处理教务上的事情,使得教务工作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但是凡事也有两面性,网络和教务软件的出现使得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是也使工作变得松弛和懒散起来。建立合理的教务管理制度就是要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务工作的积极性和负责的态度。因为如果教务方面工作,传达消息不畅,那么问责的时候究竟是系统问题还是教务老师的问题,这就会产生纠纷,而原先通过人来传达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教务管理还需要落实到每个细节。
参考文献:
[1] 蒋芳薇,刘粤惠.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0( 2) .
[2] 潘华,魏伟.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