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探析

2014-12-25刘继峰时美英

关键词:理实一体理实一体

刘继峰,时美英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国家要求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突破的形势下,在专业教学中创设的一种教学新模式。这种模式契合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和学生的学力实际,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新型职业化人才上效果显著。“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1]能否借鉴和施行这一教学模式,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职思政课”)的吸引力、针对性和教学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思政课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现实性

第一,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需要。高职思政课的现实困境有:教材“一纲一本”的统一性与高职差异性的矛盾,教材理论性强与学生理论素养差的矛盾,理论教学的集中性、连续性要求与实践开展的分散性、即时性的矛盾等,这些矛盾都迫切需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怎样转化是关键,单纯的教材内容增减、教学方法改进、增加学时等并不能从根本上使教学质量发生改变,需要结合高职教学的特性,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过程及评价等进行系统谋划,构建系统科学的模式。

第二,是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05新方案”实施以来,普通本科院校都已严格按规定,切实增加和落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而一些高职院校基于学生素质、财力、安全、组织等原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实施上比较薄弱。“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理念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突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以及专业实践教学对立的认识误区,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机遇。

第三,契合并突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职业特色。“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来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学习者在认识、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在高职思政课中实施“理实一体”教学,就是要在给学生营造“职业角色”的情境下,突出职业意识、强化职业导向,优化职业教育;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统一起来,建立一个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学互通的平台,深入促进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化。

二、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

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自身课程地位的特殊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政治性、思想性和德育性[2],决定了该门课在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时,不能仅仅借鉴专业课的实施方式,它应有自己的实施特性。

第一,授课方式专题化,呼应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的模块化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和学生“工学交替”的时间灵活性实际,在保证教学时数的前提下,打破传统的分节次授课模式,整合教材内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实施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以教材和大纲为基本依据,覆盖基本观点,突出重要观点;着眼于衔接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两个环节,利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有资源,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向企业和社会的延伸。

第二,实践指导系统化,强调指导团队专业化。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适宜实行团队指导机制,由专任思政教师、日常思政工作教师(辅导员)和实习基地兼职思政工作教师(带队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专业思政教师以专业优势和教学大纲,为实践教学明确目的、开发项目、组织实施;辅导员以身份优势和职业特性,对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干预和指导;实习指导教师则更多地针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和企业、行业文化教育。

第三,实践平台多元化,布局实践形式多样化。结合学校办学实践和社会实践需要,以“适度成本、合作共建,多方受益”为原则,统筹利用学校、企业、社会等三方资源,构筑全方位、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学校实践教学可以利用校内、校际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教学资源来开展,如“读写议”、暑期“三下乡”、课外科研项目研究等;企业是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平台,基于企业的职业报告、行业调研等实践课题可以此为基础开展;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农村示范点、实践教学共建基地等多种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资源。

第四,教学评价多元化,追求思想教育立体化。“理实一体”教学强调知行统一,在做中学、在学中悟,遵循“凸显主体,注重过程”原则,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为此,必须优化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聚合学校团委、学生处、课程归属部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等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联合实践基地、企业等多方力量,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理念,在评价中体现课堂与课外、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过程与结果的结合。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多维度和方法的多样化。

三、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设计

结合高职院校和职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的体会,对高职思政课两门主干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设计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结合2013版统编教材修订后的内容,把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情况和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情况归纳为表1,目的在于为学生搭建道德与法律的理性认知平台,让学生在理性的指导下去认识社会;同时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

表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第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设计。该课是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理论成果基本知识的主渠道,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和深度。因此,宜在理论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学生多开展主题式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高职思政课“理实一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性和改革创新灵活性的统一。“理实一体”教学追求的是学生在理论学习上能“课堂坐得住、理论听得进、现实想得通”,实践活动能达到“情理并重、德法兼修”的效果,从而改变“学但未用心修、听而不真诚信,做而不笃行”的现实窘境。切勿形式主义,甚至舍本逐末,因教学改革冲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双向贯通,将学生学习与实习两个环节有机衔接,把学校的教学要求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统一起来。

表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设计

第二,统筹安排,兼顾教材逻辑性和突出学生“职业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统编教材内容体系逻辑严密,进行理论专题教学,有可能会破坏教材的整体逻辑性。所以,实施专题教学既要考虑教材体系编排的组合性,又要兼顾学生的学力水平和专业实际。安排实践教学时,更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设计,立足引导职业选择、提升职业素养、参与职业实践和规范职业行为,突出“职业性”,把服务、学习、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实效。

第三,注重过程导向,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差别性原则,体现开放性、互动性,侧重过程化考核,从评价主客体、指标体系设计、评价结果分析和结果的反馈利用机制等几方面着手,构建效度和信度兼具科学性的“理实一体”教学评价体系。

总之,“理实一体”模式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能最大限度调动教和学两个积极性,扩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作用的功能空间,使得“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并且能够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空洞乏力的弊端”[3],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有裨益。

[1]李康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

[2]考试周刊,2008(25).

[3]万斌,张应抗.高校思想政治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理实一体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Javascript课程“理实一体”教学设计的探讨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新装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