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院校强化训练阶段学员训练损伤的分析与预防

2014-12-25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强化训练伤病科目

●杨 杰

(武警学院 消防指挥系,河北廊坊 065000)

0 引言

强化训练是军事院校对新学员入学以后进行的定型性训练工作,通过对身体和心理的锻炼,成就学员从普通人到军人的全面转变。在此阶段,学员承受着大强度的训练任务,训练损伤易发成为本阶段训练的特点,伤病严重影响后期的训练效果,甚至影响新入学学员生理和心理的过渡性发展。前期的研究大多针对某一院校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尚缺乏全面系统的归纳总结军事训练损伤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本文系统的归纳强化训练期间学员损伤的类型及原因,提出合理的预防治疗措施,旨在为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1 训练中致伤原因分析

1.1 不适应因素

强化训练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要求学员集中在13~15周的时间内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科目训练。强化训练阶段凡因军事训练引起的损伤,经部队医院医生确诊、卫生部门处置、有明显功能障碍的均视为训练伤。[1]在训练初期因学员刚入伍,生理机能没有调动起来,不适应大强度的训练。[2]随着训练的增加,其运动素质、身体形态结构、身体机能都会发生适应性改变。近期研究发现发病周期呈现出“低—高—更低”的发展趋势。

1.2 准备活动不充分

训练损伤实际上是一种运动损伤,相对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军校学员训练伤病更为明显,而准备活动不充分成为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生理角度分析,训练之前,学员的身体机能和训练要求不可能达到一致水平,因而需要通过热身调整生理状态。要准确、高质地完成一次训练,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处于活跃协调的状态,训练效果会明显加强。合理的训前热身不仅能提高身体的能力,对排除学员对强化训练的恐惧也具有一定的效果。[3]

1.3 技术动作训练缺少科学性

强化训练的科目以队列、越野跑、器械、障碍跑、武术等为主,其技术性较强。新学员体能水平较低,对科目的训练要点掌握慢,但迫于训练效果往往狠练猛练。另外,很多教练员只重视结果,想通过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形式来达到训练要求,而忽略了完成动作要领的要求。例如常见的队列训练中学员需要不断的重复动态和静态的动作,很容易造成腿部的肌肉和关节的积累性损伤,这就需要探索更科学的训练方式,找到合理用力的方式,既能完成标准的动作又能避免损伤的发生;对于越野跑和障碍跑等科目,要分清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的区别;而器械使用的训练要严格按照要领使用并进行训练。[4]

1.4 强度过大及积累

训练伤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由于强度过大引起急性伤,二是因长期的积累引起慢性伤。急性伤害往往发生在跑、器械以及武术等科目的训练中,动作幅度过大或不规范会引起上下肢急性的扭挫伤、拉伤甚至是骨折。慢性积累性伤害多发生在队列训练中,长时间的站立会造成腿部静脉曲张、甲沟炎等,另外长时间静力性肌肉收缩以及环境因素,训练中的晕厥现象成为训练中的主要伤病。[5]综上,强化训练期间一定要注意负荷强度的适宜,训练不能一味的硬拼硬练,应通过循序渐进的科学方式达到训练效果。

1.5 防护措施薄弱

预防是防止训练损伤的关键。首先训练前要检查训练场地、设施、器械的安全性,训练期间因外部设施引起的损伤时常发生,主要包括器械使用不当、场地不符合要求、保护措施不到位。另外,强化训练期间,医务监督是容易忽略的方面。军校学员及教练员往往抱着战斗精神进行训练,严重忽视训练伤害的救治,一旦发生急性损伤很难得到及时处理,而出现慢性损伤的学员也带伤训练,最终事倍功半。

1.6 未充分考虑心理因素

从心理角度分析,新学员面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体能素质有差别,面对训练会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在此期间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调动训练积极性,缓解学员机体疲劳,克服过度紧张,消除恐惧。[6]

2 损伤分类(见表1)

2.1 训练损伤发生的时间

本文按损伤发生的时间周期,将运动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积累性损伤。急性损伤发生在训练的各个阶段,是由于训练动作不规范、训练强度过大、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突发性的疼痛、动作僵直甚至是晕厥;积累性损伤是由于长时间的训练引起身体各部位的包括肌肉、关节、器官的病变。经常发生在训练的后期,积累性损伤往往具有潜伏性,不被学员及教练员重视,其发病率较高,且对学员今后继续训练造成严重影响。

表1 多发损伤时间、部位、种类及常见科目

2.2 训练损伤的种类及部位

训练损伤的种类多样,常见的有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关节扭伤、骨折、关节脱臼、晕厥、内脏损伤等。

根据文献报道,通常把损伤的部位分为头颈部、上肢、胸腹部、腰部、会阴部、下肢。头颈部多属于急性伤,在实际训练中并不常见,多是在投掷、射击训练中的意外伤害;上肢伤是较为常见的,其中手、肘、肩的肌肉拉伤、挫伤发生频繁,多发生在器械、武术练习等科目中;胸腹部的伤害虽不常见,但应注意胸腹部器官的伤害和病变;腰部损伤较为常见,主要包括腰椎的损伤和腰部肌肉的急性损伤和积累性伤害,发生于训练的多数时间段和特殊科目,且一旦发生腰部损伤对学员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影响深远;会阴部损伤多表现为肌肉拉伤、挫伤等且急性损伤发生率较高;高发损伤部位为下肢,骨骼、肌肉、软组织等,损伤的种类包括扭伤、拉伤、骨折及组织炎症,下肢损伤发生的科目集中,在整个训练期间均可出现,且急性和积累性损伤并发。[2]综上,强化训练阶段训练损伤的部位以下肢和腰部常见,应在训练中加以重视和防护。

2.3 不同科目的训练损伤

强化训练不同科目发生训练损伤的种类和部位有所区别。例如,队列练习中发生积累性损伤的几率较大,下肢及腰部的损伤较为常见;急性损伤和积累性损伤在越野跑和障碍跑中出现较多,踝关节扭伤、下肢肌肉拉伤甚至骨折都是应该在跑跳类训练中应加强预防的,另外,长距离跑对心肺的刺激较大,应注意避免晕厥;技能类的训练科目应注意预防急性损伤的出现,多进行肌肉、关节的保护;长时间大强度集中性的科目训练会导致机体的疲劳性积累,以此引起的身体各部位慢性损伤也严重影响学员的健康和训练效果。

3 伤后治疗及恢复措施

训练损伤作为一种运动损伤,其治疗跟传统的治疗运动损伤的方式大致相同,可通过物理手段进行及时简单的伤病处理,后期恢复可采用中医及按摩手段。同时心理干预也对训练损伤的预防和恢复起到重要作用。[7]

发生急性损伤应及时进行损伤部位的处理,控制伤病的恶化,同时要根据受伤的部位和受伤的类型进行后期的治疗。包括以下处理方法:(1)开放性的损伤可通过包扎缝合达到止血的目的。及时处理防止伤口的感染和恶化。(2)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韧带的拉伤、挫伤等前期通过冷疗法,促进损伤部位血管收缩,防止伤口的充血。后期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消肿散结。(3)关节错位是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包括踝关节、肩关节甚至脊椎的关节错位,一旦发生关节错位,要适当的固定,并尽早进行复位,如果现场处理不好需尽早就医。复位后的恢复阶段需注意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和愈合,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4)骨折是训练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旦发生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二次伤害。处理骨折时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处理,闭合性损伤可加以冷处理防止肿胀;开放性损伤先进行压迫止血防止失血过多。对于损伤严重的部位要及时固定并尽早就医。

损伤后恢复对于学员身体健康和后期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恢复措施以停训休息为主,这就造成训练的延误并且恢复效果较差。在损伤恢复阶段采用传统中医手段,并加以适当的按摩手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闭合性损伤包括关节错位、软组织损伤等可通过常见的药膏涂抹,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加速消肿同时可减轻伤员的痛苦。同时配合适当的按摩手法可以缩短恢复时间。近年来,一种名为肌内效贴的防护用具用于竞技比赛中,肌内效贴通常由柔软透气且有弹性的纯棉布配上水波纹状的丙烯酸酯低敏胶组合而成,它不含乳胶及药性,同时延展性强,可达原始长度的120% ~140%,并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压力,具有矫正功能,并能在不限制肢体活动的情况下改善血液循环,起到前期预防损伤后期治疗损伤的作用。因此可以借鉴此方法用来防治训练损伤的发生。[8]

心理因素是训练损伤的诱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损伤后恢复的原因。损伤后会影响后期的训练,这对学员心理会造成负担,影响后期的恢复。不但要加强训练期间的心理干预,对于受伤的学员也要提高其认知水平、心理控制,使其意识到造成训练损伤的诱因,避免再次发生损伤。[9]

4 预防措施

4.1 训前热身及科学组训

训练前进行良好的热身活动,具有促进训练效果和预防训练损伤的作用。从生理角度分析,训练之前,学员的身体机能和训练要求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达到一致水平,因而需要通过热身调整生理状态。从心理角度分析,新学员体能素质有差别,面对大强度的训练会产生心理上的抵触,科学的训前热身不仅能提高身体的机能,对排除学员对强化训练的恐惧也具有一定效果。

对于强化训练来说,大强度、长时间是训练效果的保障,却往往忽视科学组训的重要性。首先,注重训练科目的技巧,而不是蛮力的去训练,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因过度训练造成伤病。可将训练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从适应到调整再到最后保持训练效果。其次,在训练实施中,要符合学员的自身特点,符合训练项目的特点。同时,训练后的恢复也对预防损伤具有重要意义,防止疲劳堆积。在制订强化训练计划时就应该确定好恢复的时机,选择好恢复措施。[4]

4.2 提高体能素质

军校新学员的强化训练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和辅助性的特点,提高学员的体能素质,加强个人的整体军事素养与修养,不仅能促进其实战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预防训练损伤的发生。通过针对性地进行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方面的训练,增强学员的体能素质,有利于机体适应各种科目对不同体能素质的要求。提高学员的力量素质可以促进身体关节的稳定性,控制疲劳的发生;速度素质训练可以提高学员的奔跑能力和跳跃的爆发力,增强训练效果;耐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员适应长时间的训练,对发挥学员机体机能克服疲劳具有重要的作用;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的训练使学员在训练中变换动作、随机应变的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及时规避某些损伤的发生。[10]

4.3 加强医务监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配备良好的医务监督是防治损伤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军事院校高度重视,提供专业的医务人员在强化训练期间进行及时的防护和治疗。另外,加强学员自身的保护意识也尤为重要,在提高训练效果的同时,稳定心态并加强思想教育,充分做好预防工作,发现伤病及时治疗。

5 总结

军事院校强化训练阶段要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学员的损伤,这就要求从认识到致伤原因入手,通过分析不同科目容易造成哪些损伤,来降低学员训练损伤的发生。同时,伤病一旦发生要及时治疗,避免伤病进一步恶化,后期的恢复对未来的训练效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杨希忠,李浴峰.武警训练伤病防治知识100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3.

[2]游洪昌.某部队院校新学员强化训练期训练伤调查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732-733.

[3]姜建华.军队学历院校新生入学体能训练实验对比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04):123.

[4]艾英伟,解文杰,吴海波.新兵军事体能训练计划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03):89-91.

[5]许正文,傅忠义,彭任生,等.特种兵集训医务监督的观察分析[J].人民军医,2008,51(9):560-561.

[6]祝大鹏.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与心理预防[C]//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汉城第七届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92.

[7]陈振伦.体校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及康复手段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11(3):17-19.

[8]THELEN MD,DAUBER JA,STONEMAN PD.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Kinesis Tape for Shoulder Pain:a Randomized,Doubleblinded,Clinical Trial[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08,38(7):389-395.

[9]赵雪敏,姚坷,王新宝.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9(3):59-61.

[10]雷鸣枝,燕小妮.体能训练对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1):45-47.

猜你喜欢

强化训练伤病科目
大牲畜闪伤病的中药疗法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健身不练肩 伤病在明天
高考“新科目”
伤病专家 格兰特·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