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创新 凝心与聚力——民革银川市西夏区支部小记

2014-12-25田艳芳

团结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革银川市宁夏

◎文/田艳芳

(田艳芳,民革宁夏区委会组宣处副处长/责编 卢淼)

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建国西夏,立都兴庆 (今宁夏银川),形成了与宋、辽三分天下之局。183年后,西夏亡于成吉思汗的铁骑之下,惟在贺兰山东麓留下帝王陵近百座,世人誉为 “东方金字塔”。而今,这片神秘的土地隶属银川市,得名西夏区。

相比于具有浓厚历史蕴味的地名,民革西夏区支部则过于稚嫩。支部成立于1985年,初时仅有党员12名。然而, “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个破壳的雏凤秉承传统,大胆创新,时刻做着展翅高翔的准备。走近这样一个民革基层组织,更多的是一种活力的感知,信心的凝聚和力量的汇集。

传承与创新,永葆支部活力

所有生产要素中,人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推进新老交替,是一个组织继往开来、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证。民革西夏区支部一方面重视发挥老党员传、帮、带的作用,一方面主动追踪、重点发展新党员,传承与创新得到了很好的统一。近年来,支部在原有卫生、教育等党员界别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增加和发展了社会法制、 “三农”、科技、经济等界别党员11名,实现了党员界别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的合理配置。目前,支部30名党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2人,研究生学历3人;30岁以下党员3人;西夏区政协委员5人、银川市人大代表1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1人。

支部力量在壮大,党员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老党员崔美娥,1983年起在社区创办寒暑假 “娃娃故事会”,给孩子们讲述革命历史和英雄故事,教育孩子讲学习、讲礼貌、讲团结,还辅导孩子们做作业,带他们郊游、野炊等。受益于崔美娥 “娃娃故事会”的儿童有千名之多,她也被宁夏媒体界誉为“故事奶奶”,获得宁夏 “十佳老人”的提名。老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十分明显,年轻党员也纷纷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非典”肆虐期间,时任西夏区卫生防疫站站长的范生军,担任了西夏区防非典领导小组组长。整整40多天,他吃住在单位,抗击在一线,有时一天要接上百个电话,到最后,耳朵已承受不了电话铃声,嗓子也哑了。由于过度紧张劳累,一向身体强健的他两次病倒在办公室。在范生军的带领下,西夏区最终打赢了这场战役。后来,范生军被中共西夏区委任命为卫生局局长兼防疫站部长,并被民革中央评为抗击 “非典”先进模范。党员李亚杰甘做人梯、执著奉献于教育事业,多次被教育系统评为 “先进个人”;党员曹银峰作为西夏区政协委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获得西夏区 “优秀政协委员”称号;支部主委余秀玲荣获宁夏第四届 “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宁夏民革 “优秀党员”称号;党员祁施诺律师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救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事迹,刊载在 《宁夏民革》上;党员崔美娥的事迹也在 《团结报》、宁夏各媒体上传播。

民革西夏区支部书写历史的同时,也不忘记记录历史。支部重点培养信息员2名,撰写的《不断进步中的民革西夏区支部》,被 《西夏文史》收录。

润物细无声,凝聚人心

作为民革基层组织,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是自身建设最切实有效的工作。民革西夏区支部适应形势,不断改进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思想教育的内容由单一向多样化拓展。既坚持不懈地开展民革党章党史、优良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也及时融入中央及地方各类重要会议精神的传达。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了党员的政治理想与信念,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职责与任务,增强了加强自身建设与提高履职实效的迫切感。思想教育的形式由开会学习转变为实地参观、考察、调研与交流。支部组织班子成员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接受红色教育;组织党员到企业观摩,感受现代化科技的力量;到所在社区学习,向基层组织和群众学习踏实的工作作风;到其他支部参观,学习借鉴工作经验;并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座谈。这些举措,都切实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提高认识的目的。

同时,支部强化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分层次、分对象对党员进行教育。对于新党员,重点开展民革党史和多党合作理论教育,强化其政治意识、政党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参与组织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对于骨干党员,注重实践引导,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调研活动,参与区市专题调研和县区重点调研,发挥特长,增长才干,锻炼成长;对于新阶层党员,充分发挥其经济优势,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活动中,反哺社会,为公益事业作贡献,提升党员自身和民革组织形象。

服务于社会,汇集力量

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服务群众,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形式,也是党派成员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民革西夏区支部立足基层,适应需求,不断探索社会服务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使其成为展示民革组织实力与形象的窗口。近年来,支部深入社区、乡村开展了 “送法送医下乡”、 “手相牵、献爱心”向移民区 “少年夏令营”捐款等活动,并重视着力于社会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建立。2013年7月,支部在西夏区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建立了 “民革社会服务基地”,改变了以往社会服务单打独斗、 “打一枪换一炮”的做法。

对口联系单位西夏区城管局、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紧密配合,民革区、市有关心理咨询、中医、就业策划等方面的专家积极参与,支部党员和社区工作者踊跃参加,这一系列做法都使得社会服务基地名至实归。在社会服务基地,支部党员企业家黄建虎等签订了4份帮扶协议,向社区 “老饭桌”捐赠物品;支部组建了30余人的民革党员志愿者队伍,按照党员专业特长组成了法律服务、心理健康、社情民意反映等8个服务小组,重点对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单亲家庭等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开展长期的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民革党员与社区困难群众结成 “一帮一”帮扶对子;支部还开通了民革社会服务QQ群、热线电话,使基层社区群众与支部和党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帮扶活动实现了常态化、长效化。

树参政品牌,打造支部形象

近三年来,民革西夏区支部参与民革宁夏区委会重点专题调研课题5项,其中1项成功申报宁夏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向银川市、西夏区提交调研报告18篇,3篇议政材料分别得到中共银川市委书记、市长及副市长的批示,树立了参政议政品牌,打造出了支部的良好形象。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支部与民革区市组织、西夏区政协、统战部的沟通协调,得益于与对口联系单位的积极联动,得益于支部班子的团结和引领,得益于党员的奉献和合作。

支部积极参与民革宁夏区委会的重点专题调研,调研形成的 《关口前移,促进宁夏政法工作社会管理创新》、 《关于宁夏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社会管理工作的调研》等报告,被提交宁夏 “两会”,受到了与会委员代表与媒体的好评。支部围绕中共西夏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形成了民革西夏区支部参政议政的品牌。 《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实现银川经济腾飞》、 《金融危机形势下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建议》、 《西夏区兴泾镇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高发的建议》、 《关于加强西夏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等调研报告,均被银川市和西夏区有关部门采纳。其中, 《西夏区兴泾镇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高发的建议》被《宁夏日报》转载内参,得到了中共银川市委会书记的批办; 《关于尽快改造西夏区西轴家属区老旧小区的建议》,得到了银川市市长的批示; 《关于尽快解决西夏区自发移民管理问题的建议》,得到了银川市副市长的批示; 《关于加强西夏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受到了中共西夏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文转发并予以采纳; 《加快西夏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得到中共西夏区委书记的批示并采纳。支部多次被民革宁夏区委会、银川市委会评为 “基层组织社会服务活动先进集体”、 “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等。

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是一座堡垒。民革银川市西夏区支部就是这样一座堡垒,抓住了凝聚党员人心的主线,树立了基层支部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民革银川市宁夏
汪建邦的书法作品
宁夏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银川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初见成效
宁夏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民革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剪影
万鄂湘参加民革基层支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