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研究是趋势
2014-12-24董克用
董克用
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将是今后20年的趋势,公共政策领域内的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从公共政策角度来讲,解决民生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是什么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民生问题包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等,每一项又需要进行更优概括: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其中的关键是:安全的环境、干净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很好的住宿。
学有优教。大家都希望受到好的教育,但又都对教育不满。我们在做发改委的项目时,调研了很多基层的中小学,我自己的孩子也在这里长大并接受教育,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讲,是过去一段时间(尽管近两年有所调整),我们忘记义务教育应该以均等化为指导,不是以市场为指导。而高等教育应该是以市场为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却把两件事倒了过来。
我们的学校、家长在义务教育阶段谨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玩命学习,就想进入资源稀缺的大学。然而,高等教育被垄断了起来,垄断后公办大学日子过得很舒服。
比较国外大学与国内大学,最大的差异就是,他们处在一个竞争环境中,我们处在一个垄断环境中。要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应该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真正的社会人,而不是教他学会多少算数、学会多少公式,把这些算数和公式学会了才去竞争。
如果把主要目的定位这个的话,那我们的义务教育就培养了一批爱考著名大学、爱考托福的“精英”。如果这一批人没有考上著名大学,家长和孩子都会认为是自己失败了。不过,这两年整体情况有所好转,我们已经提出义务教育均等化。
住有宜居。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先改革福利房,之后再来解决。1997年以后的城市住房,我们用“产业”的方式来推动,一次收取多年的土地使用费。
在解决新时期的青年一代的住房问题时,我们用各种“房”来解决,混淆了市场和政府所应该做的。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年轻一代没有足够的工资去买商品房,应该有政策去解决大批进入城市的人的住房问题,不管他们属于知识界还是劳工界。
病有良医。我们都会老,都会生病,病有良医,良医在哪?为什么医改一直徘徊不前,问题出在哪?
出在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出在了为什么要办公立医院、要办什么样的公立医院的问题上。公立医院的职责是什么?如果对于这一问题没有一个基本的回答,就不要指望改革会有成效。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包括英国模式,都不可能由政府承担所有的医疗。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打破垄断,需要方方面面的政策予以配合。但只有这样,中国老百姓病有良医的理想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