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气象灾害统计分析及气象保障服务建议
2014-12-23吴亚岚
吴亚岚
摘 要:通过对安吉历年白茶主要气象灾害的统计,尤其是对2005-2013年近10a的气象灾害进行归类,并利用2.5°×2.5°NCEP再分析资料绘制了相应日期的500hPa高度平均场、850hPa风平均场和海平面气压平均场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了春霜冻、连阴雨、高温干旱的气候特征,并提出了气象保障服务建议。
关键词:安吉白茶;气象灾害;统计分析;气象保障服务
中图分类号 S571.1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135-03
安吉白茶春梢一芽二叶的氨基酸含量在6%~10%,茶多酚在10%~14%[1],香高味鲜,是我国珍稀茶树良种,集“观赏、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由于独特的返白机理[2],使得安吉白茶成为中国绿茶中的一朵奇葩。安吉县素有“白茶之都”的美誉,目前,安吉白茶面积达0.67万hm2,年产量达1 000t,年产值达11.6亿元,规模超1 000万白茶企业近20家,且全面推行了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安吉白茶的品牌知名度也由长三角扩大到全国,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安吉白茶专卖店,产品供不应求。
安吉作为白茶的起源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安吉气象灾害种类多、差异大、强度强、危害重。因此,调查分析影响白茶生产的主要灾害,总结气象灾害发生的气候背景,为日后的预报预警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好白茶气象保障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保障茶叶优质稳产,促进现代茶产业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
1 安吉白茶的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白茶的产量和品质,除受地理环境和栽培措施影响外,气象条件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其中影响白茶产量和品质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春霜冻(倒春寒) 茶树受到春霜冻危害后,分为2种情况:(1)“麻头”现象,指受冻的局部芽苞细胞萎缩,细胞质、壁分离。具体表现为芽苞中的芽叶在伸展期中,部分叶细胞已经坏死,但难以察觉,一旦制成成茶,冲泡后的茶叶上即出现很多类似虫孔状的坏死细胞,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2)“瞎眼”现象,指芽梢生长点及腋芽的基部受霜冻危害后,停止萌发,形成褐变,严重影响当年春茶产量。春霜冻害,不仅会使茶树的顶芽、腋芽受损或停止萌发,而且后发出来的春茶芽也常常既瘦又稀;此外,春霜冻后,春茶的采摘期必将后延。统计历史资料分析,春寒出现几率很大,-3℃≤〒≤2℃出现的几率分别为:3月:<-3℃的年份占38%,<-2℃的年份占61%,<0℃的年份占88%,寒潮天气出现率45%;4月:<0℃的年份占18%,<-2℃的年份占47%。
1.2 春季雪灾 春季3~4月受冷空气影响,安吉县常出现降雪天气,降雪常常伴随着低温冰冻,致使已萌发的茶芽受冻,芽尖枯黄,尤其是对明前茶影响甚重;此外,低温冰冻亦会减缓茶芽的萌发速度,推迟采摘期。统计分析历史资料,安吉一般于3月中旬入春,因此,以3月有降雪划分为春季降雪。统计历史资料可知,春季降雪的年份占20.9%,平均约5a发生一次春季降雪。
1.3 春季连阴雨 春季遇异常连阴雨天气时,气温一般偏低,形成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这种天气往往造成土壤过湿,肥料流失,对茶树生长不利。低温阴雨寡照不仅会延缓白茶萌发生长,推迟白茶采摘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茶的可逆性白化,对白茶的品质造成有影响。统计历史资料发现,安吉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连阴雨天气,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1.4 旱害 春旱出现概率较小,危害也较小。7、8月份高温、无雨、干燥的伏旱天气,当地表温度达40℃以上,茶丛表面叶温达到35℃以上时,出现旱害;当叶温升到42℃时,茶叶失去净光合作用,叶片开始褪色;当叶温升到48°的高温时,叶片颜色转为枯绿,继而出现焦斑、泛红以致枯干脱落,并自上而下逐渐枯死。统计历史资料分析,安吉县7~8月发生高温的情况如下:≥38℃的年份占100%,≥40℃的年份占9.3%。夏季连续高温时有发生,连续3d出现≥38℃的年份占37.2%,且2001-2013年就出现10次,占连续高温年份的62.5%。
2 主要气象灾害及天气形势分析
为了更好的研究白茶气象灾害,更细致的做好白茶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本文选取2005-2013年近10a安吉白茶所受到的气象灾害及受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由表1可知,安吉几乎每年都有对白茶造成不利影响的气象灾害发生,其中春霜冻的频率最高,10a中仅有3a无明显霜冻灾害,而致灾严重的有3a,此外,连阴雨和高温干旱各有对白茶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根据近10a中春霜冻、连阴雨和高温干旱发生的日期,利用2.5°×2.5°NCEP再分析资料绘制了相对应日期的500hPa高度平均场、850hPa风平均场和海平面气压平均场,并进行分析。
2.1 春霜冻 春霜冻一般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混合霜冻。分析500hPa高度场可以看出,东亚大槽已移出我国,从黑龙江北部伸出,穿过日本岛、东海、西太平洋,延伸至台湾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槽后西北气流控制;安吉县500hPa和850hPa均处于西北气流控制下,高低空一致的西北风使安吉整层大气都非常干燥(图1)。同时,安吉处于低空急流偏南侧风速较小的区域,而地面高压范围较广,控制着江苏、安徽南部,湖南、江西北部和浙江全省。反查地面站数据,可以看出,在出现霜冻的日期里,天空总云量平均占40%,绝大部分地区为晴空区。夜晚辐射降温导致地面最低平均达到-1.3℃,其中最低年为2005年,达到-4.5℃。因此,当春季3~4月,一旦东亚大槽移至东海,安吉县为槽后西北气流控制时,若冷中心强度达到1 030.0hPa,应警惕春霜冻的发生。此时,应根据850hPa的风速大小和地面高压的位置,来判断春霜冻天气发生的轻重程度,从而为安吉白茶防灾增产起到预警作用。
2.2 连阴雨 影响连阴雨最直接的因素是大气环流,一般进入春季后大气环流出现调整,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而西南暖湿气流逐渐加强北抬,当频繁南下的冷空气沿着青藏高原南下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停滞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由图2a可见,安吉春季多连阴雨时,贝尔加湖及西伯利亚地区属于高压脊控制,中纬度地区为径向环流,副高位于110°E附近,这样的环流形势将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而850hPa在江苏、安徽南部-浙江北部有一明显的切边线,由于北风和西南风的风速相当,导致该地区切边线维持,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从海平面气压场(图2b)来看,山东半岛有一高压中心,安吉处于地面高压底部,也有利于冷空气的扩散。
3.3 高温干旱的防御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演越烈,高温干旱也成为影响白茶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盛夏高温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环流系统影响,当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在30°N附近,588线西侧位置在120°E以西,且台湾以东洋面上有很强的反气旋式环流,应关注连续高温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周逸卉,张海洋,安吉白茶营养成分与返白机理分析及繁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25.
[2]李素芳.安吉白茶返白机理的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2,03.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过对安吉历年白茶主要气象灾害的统计,尤其是对2005-2013年近10a的气象灾害进行归类,并利用2.5°×2.5°NCEP再分析资料绘制了相应日期的500hPa高度平均场、850hPa风平均场和海平面气压平均场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了春霜冻、连阴雨、高温干旱的气候特征,并提出了气象保障服务建议。
关键词:安吉白茶;气象灾害;统计分析;气象保障服务
中图分类号 S571.1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135-03
安吉白茶春梢一芽二叶的氨基酸含量在6%~10%,茶多酚在10%~14%[1],香高味鲜,是我国珍稀茶树良种,集“观赏、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由于独特的返白机理[2],使得安吉白茶成为中国绿茶中的一朵奇葩。安吉县素有“白茶之都”的美誉,目前,安吉白茶面积达0.67万hm2,年产量达1 000t,年产值达11.6亿元,规模超1 000万白茶企业近20家,且全面推行了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安吉白茶的品牌知名度也由长三角扩大到全国,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安吉白茶专卖店,产品供不应求。
安吉作为白茶的起源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安吉气象灾害种类多、差异大、强度强、危害重。因此,调查分析影响白茶生产的主要灾害,总结气象灾害发生的气候背景,为日后的预报预警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好白茶气象保障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保障茶叶优质稳产,促进现代茶产业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
1 安吉白茶的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白茶的产量和品质,除受地理环境和栽培措施影响外,气象条件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其中影响白茶产量和品质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春霜冻(倒春寒) 茶树受到春霜冻危害后,分为2种情况:(1)“麻头”现象,指受冻的局部芽苞细胞萎缩,细胞质、壁分离。具体表现为芽苞中的芽叶在伸展期中,部分叶细胞已经坏死,但难以察觉,一旦制成成茶,冲泡后的茶叶上即出现很多类似虫孔状的坏死细胞,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2)“瞎眼”现象,指芽梢生长点及腋芽的基部受霜冻危害后,停止萌发,形成褐变,严重影响当年春茶产量。春霜冻害,不仅会使茶树的顶芽、腋芽受损或停止萌发,而且后发出来的春茶芽也常常既瘦又稀;此外,春霜冻后,春茶的采摘期必将后延。统计历史资料分析,春寒出现几率很大,-3℃≤〒≤2℃出现的几率分别为:3月:<-3℃的年份占38%,<-2℃的年份占61%,<0℃的年份占88%,寒潮天气出现率45%;4月:<0℃的年份占18%,<-2℃的年份占47%。
1.2 春季雪灾 春季3~4月受冷空气影响,安吉县常出现降雪天气,降雪常常伴随着低温冰冻,致使已萌发的茶芽受冻,芽尖枯黄,尤其是对明前茶影响甚重;此外,低温冰冻亦会减缓茶芽的萌发速度,推迟采摘期。统计分析历史资料,安吉一般于3月中旬入春,因此,以3月有降雪划分为春季降雪。统计历史资料可知,春季降雪的年份占20.9%,平均约5a发生一次春季降雪。
1.3 春季连阴雨 春季遇异常连阴雨天气时,气温一般偏低,形成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这种天气往往造成土壤过湿,肥料流失,对茶树生长不利。低温阴雨寡照不仅会延缓白茶萌发生长,推迟白茶采摘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茶的可逆性白化,对白茶的品质造成有影响。统计历史资料发现,安吉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连阴雨天气,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1.4 旱害 春旱出现概率较小,危害也较小。7、8月份高温、无雨、干燥的伏旱天气,当地表温度达40℃以上,茶丛表面叶温达到35℃以上时,出现旱害;当叶温升到42℃时,茶叶失去净光合作用,叶片开始褪色;当叶温升到48°的高温时,叶片颜色转为枯绿,继而出现焦斑、泛红以致枯干脱落,并自上而下逐渐枯死。统计历史资料分析,安吉县7~8月发生高温的情况如下:≥38℃的年份占100%,≥40℃的年份占9.3%。夏季连续高温时有发生,连续3d出现≥38℃的年份占37.2%,且2001-2013年就出现10次,占连续高温年份的62.5%。
2 主要气象灾害及天气形势分析
为了更好的研究白茶气象灾害,更细致的做好白茶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本文选取2005-2013年近10a安吉白茶所受到的气象灾害及受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由表1可知,安吉几乎每年都有对白茶造成不利影响的气象灾害发生,其中春霜冻的频率最高,10a中仅有3a无明显霜冻灾害,而致灾严重的有3a,此外,连阴雨和高温干旱各有对白茶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根据近10a中春霜冻、连阴雨和高温干旱发生的日期,利用2.5°×2.5°NCEP再分析资料绘制了相对应日期的500hPa高度平均场、850hPa风平均场和海平面气压平均场,并进行分析。
2.1 春霜冻 春霜冻一般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混合霜冻。分析500hPa高度场可以看出,东亚大槽已移出我国,从黑龙江北部伸出,穿过日本岛、东海、西太平洋,延伸至台湾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槽后西北气流控制;安吉县500hPa和850hPa均处于西北气流控制下,高低空一致的西北风使安吉整层大气都非常干燥(图1)。同时,安吉处于低空急流偏南侧风速较小的区域,而地面高压范围较广,控制着江苏、安徽南部,湖南、江西北部和浙江全省。反查地面站数据,可以看出,在出现霜冻的日期里,天空总云量平均占40%,绝大部分地区为晴空区。夜晚辐射降温导致地面最低平均达到-1.3℃,其中最低年为2005年,达到-4.5℃。因此,当春季3~4月,一旦东亚大槽移至东海,安吉县为槽后西北气流控制时,若冷中心强度达到1 030.0hPa,应警惕春霜冻的发生。此时,应根据850hPa的风速大小和地面高压的位置,来判断春霜冻天气发生的轻重程度,从而为安吉白茶防灾增产起到预警作用。
2.2 连阴雨 影响连阴雨最直接的因素是大气环流,一般进入春季后大气环流出现调整,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而西南暖湿气流逐渐加强北抬,当频繁南下的冷空气沿着青藏高原南下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停滞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由图2a可见,安吉春季多连阴雨时,贝尔加湖及西伯利亚地区属于高压脊控制,中纬度地区为径向环流,副高位于110°E附近,这样的环流形势将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而850hPa在江苏、安徽南部-浙江北部有一明显的切边线,由于北风和西南风的风速相当,导致该地区切边线维持,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从海平面气压场(图2b)来看,山东半岛有一高压中心,安吉处于地面高压底部,也有利于冷空气的扩散。
3.3 高温干旱的防御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演越烈,高温干旱也成为影响白茶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盛夏高温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环流系统影响,当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在30°N附近,588线西侧位置在120°E以西,且台湾以东洋面上有很强的反气旋式环流,应关注连续高温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周逸卉,张海洋,安吉白茶营养成分与返白机理分析及繁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25.
[2]李素芳.安吉白茶返白机理的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2,03.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过对安吉历年白茶主要气象灾害的统计,尤其是对2005-2013年近10a的气象灾害进行归类,并利用2.5°×2.5°NCEP再分析资料绘制了相应日期的500hPa高度平均场、850hPa风平均场和海平面气压平均场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了春霜冻、连阴雨、高温干旱的气候特征,并提出了气象保障服务建议。
关键词:安吉白茶;气象灾害;统计分析;气象保障服务
中图分类号 S571.1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135-03
安吉白茶春梢一芽二叶的氨基酸含量在6%~10%,茶多酚在10%~14%[1],香高味鲜,是我国珍稀茶树良种,集“观赏、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由于独特的返白机理[2],使得安吉白茶成为中国绿茶中的一朵奇葩。安吉县素有“白茶之都”的美誉,目前,安吉白茶面积达0.67万hm2,年产量达1 000t,年产值达11.6亿元,规模超1 000万白茶企业近20家,且全面推行了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安吉白茶的品牌知名度也由长三角扩大到全国,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安吉白茶专卖店,产品供不应求。
安吉作为白茶的起源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安吉气象灾害种类多、差异大、强度强、危害重。因此,调查分析影响白茶生产的主要灾害,总结气象灾害发生的气候背景,为日后的预报预警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好白茶气象保障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保障茶叶优质稳产,促进现代茶产业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
1 安吉白茶的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白茶的产量和品质,除受地理环境和栽培措施影响外,气象条件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其中影响白茶产量和品质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春霜冻(倒春寒) 茶树受到春霜冻危害后,分为2种情况:(1)“麻头”现象,指受冻的局部芽苞细胞萎缩,细胞质、壁分离。具体表现为芽苞中的芽叶在伸展期中,部分叶细胞已经坏死,但难以察觉,一旦制成成茶,冲泡后的茶叶上即出现很多类似虫孔状的坏死细胞,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2)“瞎眼”现象,指芽梢生长点及腋芽的基部受霜冻危害后,停止萌发,形成褐变,严重影响当年春茶产量。春霜冻害,不仅会使茶树的顶芽、腋芽受损或停止萌发,而且后发出来的春茶芽也常常既瘦又稀;此外,春霜冻后,春茶的采摘期必将后延。统计历史资料分析,春寒出现几率很大,-3℃≤〒≤2℃出现的几率分别为:3月:<-3℃的年份占38%,<-2℃的年份占61%,<0℃的年份占88%,寒潮天气出现率45%;4月:<0℃的年份占18%,<-2℃的年份占47%。
1.2 春季雪灾 春季3~4月受冷空气影响,安吉县常出现降雪天气,降雪常常伴随着低温冰冻,致使已萌发的茶芽受冻,芽尖枯黄,尤其是对明前茶影响甚重;此外,低温冰冻亦会减缓茶芽的萌发速度,推迟采摘期。统计分析历史资料,安吉一般于3月中旬入春,因此,以3月有降雪划分为春季降雪。统计历史资料可知,春季降雪的年份占20.9%,平均约5a发生一次春季降雪。
1.3 春季连阴雨 春季遇异常连阴雨天气时,气温一般偏低,形成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这种天气往往造成土壤过湿,肥料流失,对茶树生长不利。低温阴雨寡照不仅会延缓白茶萌发生长,推迟白茶采摘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茶的可逆性白化,对白茶的品质造成有影响。统计历史资料发现,安吉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连阴雨天气,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1.4 旱害 春旱出现概率较小,危害也较小。7、8月份高温、无雨、干燥的伏旱天气,当地表温度达40℃以上,茶丛表面叶温达到35℃以上时,出现旱害;当叶温升到42℃时,茶叶失去净光合作用,叶片开始褪色;当叶温升到48°的高温时,叶片颜色转为枯绿,继而出现焦斑、泛红以致枯干脱落,并自上而下逐渐枯死。统计历史资料分析,安吉县7~8月发生高温的情况如下:≥38℃的年份占100%,≥40℃的年份占9.3%。夏季连续高温时有发生,连续3d出现≥38℃的年份占37.2%,且2001-2013年就出现10次,占连续高温年份的62.5%。
2 主要气象灾害及天气形势分析
为了更好的研究白茶气象灾害,更细致的做好白茶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本文选取2005-2013年近10a安吉白茶所受到的气象灾害及受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由表1可知,安吉几乎每年都有对白茶造成不利影响的气象灾害发生,其中春霜冻的频率最高,10a中仅有3a无明显霜冻灾害,而致灾严重的有3a,此外,连阴雨和高温干旱各有对白茶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根据近10a中春霜冻、连阴雨和高温干旱发生的日期,利用2.5°×2.5°NCEP再分析资料绘制了相对应日期的500hPa高度平均场、850hPa风平均场和海平面气压平均场,并进行分析。
2.1 春霜冻 春霜冻一般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混合霜冻。分析500hPa高度场可以看出,东亚大槽已移出我国,从黑龙江北部伸出,穿过日本岛、东海、西太平洋,延伸至台湾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槽后西北气流控制;安吉县500hPa和850hPa均处于西北气流控制下,高低空一致的西北风使安吉整层大气都非常干燥(图1)。同时,安吉处于低空急流偏南侧风速较小的区域,而地面高压范围较广,控制着江苏、安徽南部,湖南、江西北部和浙江全省。反查地面站数据,可以看出,在出现霜冻的日期里,天空总云量平均占40%,绝大部分地区为晴空区。夜晚辐射降温导致地面最低平均达到-1.3℃,其中最低年为2005年,达到-4.5℃。因此,当春季3~4月,一旦东亚大槽移至东海,安吉县为槽后西北气流控制时,若冷中心强度达到1 030.0hPa,应警惕春霜冻的发生。此时,应根据850hPa的风速大小和地面高压的位置,来判断春霜冻天气发生的轻重程度,从而为安吉白茶防灾增产起到预警作用。
2.2 连阴雨 影响连阴雨最直接的因素是大气环流,一般进入春季后大气环流出现调整,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而西南暖湿气流逐渐加强北抬,当频繁南下的冷空气沿着青藏高原南下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停滞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由图2a可见,安吉春季多连阴雨时,贝尔加湖及西伯利亚地区属于高压脊控制,中纬度地区为径向环流,副高位于110°E附近,这样的环流形势将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而850hPa在江苏、安徽南部-浙江北部有一明显的切边线,由于北风和西南风的风速相当,导致该地区切边线维持,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从海平面气压场(图2b)来看,山东半岛有一高压中心,安吉处于地面高压底部,也有利于冷空气的扩散。
3.3 高温干旱的防御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演越烈,高温干旱也成为影响白茶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盛夏高温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环流系统影响,当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在30°N附近,588线西侧位置在120°E以西,且台湾以东洋面上有很强的反气旋式环流,应关注连续高温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周逸卉,张海洋,安吉白茶营养成分与返白机理分析及繁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25.
[2]李素芳.安吉白茶返白机理的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2,03.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