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尤溪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解决菌林矛盾的有效途径
2014-12-23曾繁茂等
曾繁茂等
摘 要:近年来尤溪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给仅存的阔叶树资源和山区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该文对尤溪食用菌林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对食用菌林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现阶段突出的菌林矛盾提出了培育规模经营企业、调整食用菌栽培品种结构、营造食用菌专用林、开发野生珍稀食用菌等一些综合措施。
关键词:食用菌;原料供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56-02
尤溪县地处福建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山地比重大,山区自然资源特别是阔叶树资源十分丰富。同时这里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因人口的增长,人为活动频繁以及山区开发不当,使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灾害时有发生。由于受当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制约,其经济状况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加速经济发展,做好山区开发与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尤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它列入农业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项目来抓,积极引导农民“抱团”经营,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1 尤溪食用菌林发展现状
1.1 食用菌林培育的自然条件优良 植被区划上属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常年温暖的照叶林地带,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区闽中东戴云山、鹫峰山脉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年平均降雨1 600~1 800mm,年平均气温18.9℃,全年无霜期312d以上。原生植被是以壳斗科为主体的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天然阔叶林不仅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改善环境、保护物种、恢复地力等生态、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1.2 阔叶树面积略有增长、蓄积量增长较快 现阶段食用菌木材原料基本上是用阔叶树生产的木材。尤溪县森林资源档案数据统计资料表明,全县现有阔叶林面积4.66万hm2、蓄积量578.65万m3,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3.70万hm2、蓄积量469.98万m3,商品林面积0.97万hm2、蓄积量108.67万m3;阔叶林中人工起源的面积0.26万hm2、蓄积量24.99万m3,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0.08万hm2、蓄积量7.13万m3,商品林面积0.18万hm2、蓄积量17.86万m3。全县阔叶树面积、蓄积量比2004年分别增长11.2%、53.1%,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增长0%、蓄积量增长39.3%,商品林面积增长94.0%、蓄积量增长63.7%。
1.3 食用菌木材原料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全县有食用菌企业10家,专业合作社12家,参与农户2 500多户,种植食用菌1.6亿袋,鲜品产量10.14万t,产值6.37亿元。香菇、木耳、银耳等木腐菌仍占主导,而尤溪县近年来阔叶树包括枝桠材等年生产量仅4万多m3,因而相当部分需从外地调进木材原料。
2 食用菌林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食用菌木材原料利用效率低 尤溪目前存在食用菌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这种千家万户“小而散”的经营模式,造成先进技术推广难到位,栽培设施难改进,先进栽培模式难推进,食用菌木材原料利用效率低。
2.2 食用菌原料林培育乏力 目前,食用菌生产单位基本上没有营造食用菌专用林,食用菌栽培所需木材原料大多来自一般林木采伐区阔叶树的枝桠材、废材等。林菌分离使菇农、林农利益得不到有机结合,利益受损时将对他们的种菇、造林、护林积极性造成影响,因而,食用菌专用林发展缓慢。
2.3 食用菌栽培品种中木腐菌比例大 近年来,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但由于财政扶持力度小,缺乏试验示范、推广资金,对新品种、新技术培训推广不够,食用菌品种结构调整乏力,木腐菌比例居高不下,木材消耗材量大。
2.4 代用料推广力度小 尤溪县林业用地面积27.99万hm2,油茶林面积1.07万hm2,杉木、松木林万16.07hm2、蓄积量1 575万m3,有丰富的油茶壳、松杉木屑资源,由于代用料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很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2.5 阔叶林采伐量减少 尤溪县食用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食用菌产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以木材为原料的食用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森林资源尤其是阔叶林资源遭受过度消耗。2003年,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1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推进森林福建建设的通知》,提出了禁止天然阔叶林采伐和天然针叶林的皆伐,由此阔叶林采伐总量急剧下降,菌林矛盾更加凸出。
3 解决林菌矛盾的途径
3.1 培育规模经营企业,推动食用菌生产集约化 着力引导食用菌生产从分散经营的传统格局向集约化规模生产方向发展。积极鼓励食用菌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组织建设规模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力推广集约化规模生产模式;政府要加大对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提高食用菌原料的利用效率。同时要以企业为载体,积极开展食用菌原料循环利用、食用菌替代原料和草腐菌品种的研发工作,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3.2 调整食用菌栽培品种结构,减少对林木资源的依赖 尤溪县农作物秸秆、谷壳、芦苇、竹枝桠、牛畜粪肥资源丰富,加上拥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发展草腐型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调整木腐菌与草腐菌的比例,限制那些耗材量大、效益一般的菌类的生产,鼓励利用稻草、秸秆、竹粉等农作物下脚料生产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的食用菌,以减少林木资源的依赖。同时做好代用料栽培香菇、秀珍菇、平菇、绣球菌等技术推广,加大试验示范力度,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原材料资源。
3.3 营造食用菌专用林,提高木材原料的供应能力 林业部门要积极配合食用菌生产单位对食用菌专用林营造进行统一规划,在保护利用好现有林木资源的同时,加快营造食用菌专用林。选择栽培食用菌产量、质量均佳,速生丰产,萌芽再生力强,含氮量高的适生树种,如壳斗科的闽粤栲、米槠、锥栗,金缕梅科的枫香、细柄阿丁枫,大戟科的油桐、泡桐、山乌桕等。通过集约经营、径级择伐、采伐更新,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扩大专用林面积。
3.4 开发野生珍稀食用菌,拓展食用菌发展空间 尤溪县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森林中有大量分散生长的红菇等野生菌类,每年都有大量农民从事野生菌类采收,而且价格不菲,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在适度发展袋料菇的同时,积极开发野生珍稀菌类,满足市场多种需求。要进一步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维护菌根共生的生态环境;加强野生菌的人工繁殖工作,增加野生菌生产面积和产量;要改造共生树种林区的生态,采取补种、间伐、追肥等措施,促使林木生长,将野生菌资源保护和开发纳入科学有序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责编:吴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