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点燃科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2014-12-23林素芬
林素芬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愿学、乐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焕发学生学习活力呢?文章认为首先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然后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激发其学习动力。这样,课堂主体必将回归学生,教学质量必将有所提高。
关键词: 科学课堂 学习意识 学习动力 学习活力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及投入程度的高低。学生是否愿意投入、自发投入、主动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能否唤起他们学习的动力,并维持他们的动力。回顾我们的课堂,很容易发现这样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趴着听课的人多了,举手的人少了,走神的人多了。抛弃课堂的学生多了,被课堂边缘化的学生也多了。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学习热情渐渐消退?原因固然很多,但学生的学习活力日渐削弱无疑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为此,笔者认为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尝试焕发学生学习活力。
一、营造宽松氛围,唤醒学习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理念我们早已了然于胸,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有意无意地淡化了。我们往往自以为是地开展教学,最后却无奈地发现学生纷纷掉队。倘若我们能坚守这一理念,竭尽所能地发挥“导”的功能,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课堂不再显得沉闷,则学生的学习意识容易被唤醒,那么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学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这样的课堂,老师由于专注于“导”自然会更轻松,学生由于学习意识被唤醒,学习则变得更容易。
如上“化合价和化学式”复习课时,我列举了需要记忆的常用化合价:
在这堂课中,被抽到的同学近四十人,课堂气氛很活跃,在后来做变式题时,成绩中下等的同学要求其他同学不准太快把答案说出来,我想他们应该觉得自己已经能解题了。此时,我顺应要求,让他们用四个手指表示A、B、C、D选项,如果正确,我微笑点头,如果不对,我微笑摇头。下课的时候,一位女同学跑上讲台,很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终于弄懂化合价了。”
当然在一堂课中,要考虑让更多学生参与,还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位女生写的10个化学式错了四个,我发现错的都是不常考的,就说:“没事,要考的都对了
二、开展随堂实验,激发学习动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课堂上的小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无论学生成绩如何,在实验中都能活力四射,或动手、或动脑、或观察或记录,对现象的描述、原理的分析学生往往表现得积极踊跃。为此,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开展实验,并在实验中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安全宽松的氛围中边动手边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如上“显微镜使用”这一课时,我演示了一次后,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做实验,在往下调镜筒时,眼睛要侧看,可是这位同学眼睛看着目镜,急切地找着像(我故作平静地等待不一般的结果),突然“咔嚓”一声打破了课堂的安静,做实验的同学吓得脸都红了。此时我开玩笑地说:“没事,老师会赔。”之后我什么都没说,只是用红粉笔在黑板上写“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侧看,此时不是找像”。经历了这节课之后,我认为同学们的深切体会一定比一片玻片更有价值。我不会告诉学生:这个很贵,要小心。我只告诉他们:这个很脆,注意保护它。
又如上《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一课时,如果只学物质在溶解时的两种状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生会感觉到太容易、太简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也是比较困难的。我在钻研本节教材后发现有一个《食盐的配制》的实验,就把这个学生动手操作与该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结果整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体现,既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又由于“实验”的融入,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三、教学适度留白,焕发学习活力
就课堂教学而言,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但从本质来讲,教学预设应当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为前提,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然而过于强调预设,预设内容过多过死,结果容易导致教学的封闭和僵化。课堂教学中,适度的“留白”给“生成”的空间,会让课堂更有活力。
如我在一节复习课上只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目,为这个题目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实物情境载体”。题目是这样的:课堂上我手里只拿着“一个橘子”,看着学生惊讶的表情,我说:“今天的复习课上我们共同探讨的主题就是老师手中的这个‘橘子,请你以‘橘子让我想到了我们学到的科学知识为题,回想本册的科学知识,完成我们今天的复习课。面对‘橘子把你们所想到的科学知识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即可。”
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有的说:我知道它是一个果实;有的说:它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有的说:从微观角度分析,它是由多种组织按一定循序组合的,如它有保护组织(果皮)、机械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疏导组织;有的说:我从微观角度认识它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以及它具备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的说:我还闻到它的香味,让我想到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运动的知识;有的说:把橘子汁溶于水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有的说:汁水让我想到它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它能长成这样必须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有的说:颜色和气味是描述它的物理性质;有的说:它放久了会腐烂,而腐烂肯定经历了化学变化过程,还有它的皮燃烧也是化学变化;有的说:它的汁液如果用酸碱指示剂呈酸性,pH值小于7;有的说:它的汁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有的说:它被吃到肚子里可抑制细菌的繁殖;有的说:把它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不变;有的说:把它从冰箱里拿到外面会出汗,经历了液化现象;有的说:用塑料袋保存,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达到保鲜效果,等等。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仍然沉浸在愉悦的自由言论中,都感到今天的复习课时间似乎比平常短得多。整节课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言,把知识不断深化,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虽然这节复习课不像以前那样对知识进行概括、网络化,但我不会因为这样而感到不满和失落。科学是融于生活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知识,只要我们用心发掘。所以课堂教学不妨改变以前的题海战术,“换位思考”,达到科学知识的动态生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总之,倘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焕发科学课堂的生命活力,那么学生的学习必然是轻松的,学习必将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求,教学质量自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宏安.新课程教学设计(科学)[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2]杜明荣.利用原始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1.
[3]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