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4-12-23齐立彬
齐立彬
“以学生发展为本”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地理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新形势下,地理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新课程成功推进的重要保证呢?笔者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谈谈认识。
1.教师要增强课堂教学能力。
1.1能够应用新颖教学方式。地理教学方式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材知识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以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2能够娴熟用好地理教材。能够处理好地理教材知识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结构,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适当补充相关的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适度拓展教材内容,而不是“照本宣科”;地理教学内容的呈现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1.3能够自如调控教学过程。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注重教学活动的探究性,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强,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概括和梳理、规律的总结和提炼、问题的变式和拓展。
1.4能够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围绕地理主干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并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其潜力,追求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恰当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时,教态大方亲切自然,语言规范准确、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会得到相应提高。
2.注重学生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的培养。
地理过程主要包括在一定空间领域内,按一定的时间周期周而复始的运动或变化的地理循环过程、在时间上重复出现的地理节奏性变化过程、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新旧更替与盛衰消长的地理演变过程、地理事物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尺度内持续变化的地理波动性变化过程、地理事物或现象由某一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地理扩散过程等基本类型。“地理Ⅰ”主要包括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和大洋环流四大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这些过程或发生在地球内部(如地质过程),或空间范围广大(如水循环),或经历的时间跨度大(如地壳运动、岩石风化),该类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想象、猜测、类比。因此,在有关“地理过程”的教学中,应加强读图、讨论方法和“纲要信号”图示法的运用,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通过直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使学生养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
3.加强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敏锐觉察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地理Ⅰ”有关这方面能力培养的内容很多,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世界洋流的分布等,教学中应重视地图法和谈话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辨识与评析,对空间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进行观察与归纳。
4.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
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将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5.从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角度处理教材。
与过去教师一统课堂的组织形式相比,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强调的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双重重视。因此,我们要从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角度组织处理教材,在教学中不过分强调知识本身,不能总想着要教给学生系统完整的地理学知识,而是要重视教学的过程,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从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从传授要到引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把教“书”变成教“人”和教“法”,就再也不会有“教不完”之忧了。
6.从减少教学内容的角度处理教材。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依据,更不是考试的依据。在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有必要从减少教学内容的角度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改编,甚至跳出教材、重组教材,对过难、过繁、地理性不强的内容进行简化,乃至舍弃,增加一些更切近生活、更能体现新课改思想、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容,整合课程资源,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7.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
地理教学语言要有严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性上。教师讲课中要尽量使用本学科的术语。例如:地理课教学,总离不开讲方位,在表述方位时,教师必须用标准的方位术语“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而不能用不规范的生活用语“上边、下边、往左、往右”代替。
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要求教师能运用地理知识结构教学,即有系统、条理分明的层次,教学语言要有序化。如讲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应先分析纬度位置,再分析海陆位置;分析一个区域经济特征,先讲经济水平,再讲部门结构,最后才讲布局,从而教给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思路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