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治疗眉部白癜风疗效观察
2014-12-23薛小文马翠玲
薛小文,赵 涛,马翠玲
白癜风是一种较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疾病,特征是表皮、黏膜和其他组织内黑素细胞缺乏,发病率为0.5%~2.0%,无明显种族及性别差异。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白癜风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钻孔移植法、吸疱移植法、薄层皮片法、自体黑素细胞培养移植法和非培养的表皮细胞混悬液移植法等。2012 年7 月—2013 年8 月我们应用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治疗眉部白癜风患者21 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1 例(均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门诊),男15 例,女6 例,年龄8 ~35 岁(平均年龄20.1 岁),所有患者均为药物和光疗治疗无效的患者,均为单侧眉部受累,皮损面积0.5 cm×0.5 cm ~1 cm×6 cm,病程1 ~18 年,平均6.8 年,皮损稳定≥6个月。
1.2 方法
1.2.1 获取毛囊 在耳后或枕部发际,剪去部分头发,保留长度5 ~10 mm,按10 ~20 个/cm2确定受区所需毛囊数量[1]。常规消毒,在2%利多卡因(含1:200 000 肾上腺素)局部麻醉下,沿毛发的生长方向切取相应大小长梭形头皮(图1a),止血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切取的头皮立即置入4℃冰0.9%氯化钠溶液中,将切取的头皮逐渐切成条块状,在肉眼或显微镜下分离成单株毛囊(图1b),将分离好的毛囊置入4℃冰0.9%氯化钠溶液中备用。
图1 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治疗前后
1.2.2 打孔植入 常规消毒受区,2%利多卡因(含1:200 000 肾上腺素)局部麻醉。用植毛刀在受区打孔,打孔时注意眉毛的生长方向,两株间隔1 ~2 mm。将分离好的毛囊逐个植入打好的孔中,覆盖凡士林纱布稍加压包扎。
2 结果
术后随访6 个月~1 年,移植后的毛发生长自然,分布均匀,需7 d 左右修剪1 次,未见同形反应、受区明显瘢痕及囊肿形成。2 例患者移植后,毛发迅速生长,其余患者于1 个月左右出现一过性脱落,约2 ~3 个月后重新开始生长。18 例患者(85.7%)白斑区出现毛囊周围复色,发生在移植后的4 ~8 周,6 个月后复色的直径为3 ~10 mm。6 例患者(21%)眉毛复色(图1c,1d)。
3 讨论
白癜风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钻孔移植法、吸疱移植法、薄层皮片法、自体黑素细胞培养移植法和非培养的表皮细胞混悬液移植法等。白癜风手术治疗的关键之一是移植物与受区贴覆牢靠,但是对于眉毛等部位由于毛发的快速生长特性,上述方法很难保证移植物与受区贴覆牢靠。因此对于眉部白癜风需要一种可以保证移植物与受区固定牢靠的方法进行治疗,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于1988 年首次用于治疗白癜风[2],治疗白癜风的原理是毛囊外毛根鞘中存在未分化的干细胞,这种干细胞为白癜风复色提供了黑素细胞储库。毛囊中存在两种黑素细胞,即未激活型和激活型黑素细胞,未激活的黑素细胞可以通过移植随着表皮的再生逐渐成熟[3]。白癜风复色时,外毛根鞘部未激活黑素细胞数目明显增加,部分激活的黑素细胞出现在外毛根鞘、毛囊孔毛囊周围表皮中[4]。
戴叶芹和许爱娥[1]研究发现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后每株毛囊复色直径为5 ~12 mm,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近。白斑复色一般于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后4 ~5 周开始出现,持续6 个月或更长[2]。本组研究中有6 例患者(21%)眉毛复色,表明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不仅能使毛囊周围的皮肤复色,还能使附近的白色眉毛复色,可能是植入的毛囊中的黑素细胞进入周围的皮肤后,再进入白色眉毛的毛囊中使其复色。
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治疗眉部白癜风注意事项:①眉毛属于短毛,一般比头发细,因此在挑选供区毛发时,最好选择在耳后或枕部靠近颈部区域等与眉毛相近的毛发进行移植。②移植时一定要注意眉毛的生长方向,眉毛的生长方向在内侧是向下的,外侧的上方是斜向内上的,下方是斜向内下的。
总之,自体单株毛囊移植术治疗眉部白癜风,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操作简单,花费少,不仅能使眉毛周围皮肤复色,还能使眉毛复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眉部白癜风的方法。
[1] 戴叶芹, 许爱娥. 单株毛囊移植治疗毛发部位白癜风的临床疗效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 43(12):880-881.
[2] Kumaresan M. Single-hair follicular unit transplant for stable vitiligo [J]. J Cutan Aesthet Surg, 2011, 4(1):41-43.
[3] Falabella R.Vitiligo and the melanocyte reservoir [J]. Indian J Dermatol, 2009, 54(4): 313-318.
[4] Cui J, Shen YL, Wang GC. Role of hair follicles in the repigmentation of vitiligo [J]. J Invest Dermatol, 1991, 97:4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