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倒退
2014-12-23王岗
王岗
今年是甲午之年,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马年”。120年前,爆发了中日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回望历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就陷入了灾难之中。甲午以降,民族灾难愈加连绵深重,但是,也正是在众多灾难的磨炼之中,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仍然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可以说是甲午战争的延续,由此引发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并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如果将视野再上溯千年,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创造过无数的人类奇迹,至今尚存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就是中华民族集体力量的典型展示。有人说,西方的“启蒙运动”带来了思想解放,而中国封建王朝的“文字狱”却导致了思想僵化。但是,思想的解放和僵化其实并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过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但是,这些前进路途上的坎坷与挫折却无法长久阻挡中华思想文化的巨轮滚滚向前。
也有人认为,正是在西方“启蒙运动”之后,中国的发展才逐渐落后,并且拉大了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距离,“落后就要挨打”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但历史的情势却绝非如此简单。以中、日之间的关系为例,早在明代,日本的社会发展程度显然无法与中国相比,但是,倭寇曾经长期肆虐于中国的沿海地区,给广大的中国民众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彼时彼地,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要高于日本,却没有侵略邻国,可见先进与落后并非是否选择掠夺扩张之路的唯一原因。
欧洲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列强依仗洋枪、洋炮和铁甲船的优势,对世界其他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惨无人道的强盗式掠夺,并且由此加速了自身的发展。这种军事上的优势使受害者痛感掠夺者的强大,要想摆脱被欺侮被迫害的地位,只有自己也变得强大起来。由此带来了众多“挨打”国家纷纷效仿西方的热潮,不仅是中国和日本,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出现了迅速“西化”的现象。有些人甚至把是否“西化”成功作为评判事物优劣的标准。即以“甲午战争”为例,有些人就把中国战败的原因归结为“西化”(当时的时髦名词是改革)不彻底,而日本战胜的原因则是“维新”的彻底,也就是“西化”的彻底。这种思维模式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吗?
自满清立国,到清朝覆亡,对于这二百多年(甲午战争也在其间)的中国历史发展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如何评价,深入思考者甚众,因此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其中有几个问题特别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一,中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落后了,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二,中国应该不应该按照西方的模式去发展,如果不按照西方的模式(或者是规矩)去发展是不是就该挨打?对于第一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对落后的评判标准的确定。如果以西方的发展模式作为评判标准,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落后的问题,而且是仍处于野蛮(或者称为不文明)的状态中,没有民主、自由,只有封建专制。还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明清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被专制的封建政府扼杀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虽然已经并不新鲜,但是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还是有较大影响的。这种观点站得住脚吗?
对于清朝的灭亡和共和的出现,又应该如何评价?两种制度,一种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旧制度,另一种是刚从西方借鉴过来的新制度,这两种制度的更替,应该也是“西化”进程中的一个插曲。更替的结果如何,显然不能一概而论,有利有弊。而政党的出现,当然也是“西化”的结果。中国有了这么多“西化”的产物,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的西方“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在思想界的树立,更是加速了中国向现代化的转型。但是,许多人同时感觉到,中国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学生,却仍然受到西方老师的欺负,遭受到的侵略和压迫也是日甚一日,和推翻帝制前并无多少不同。
与中国不同的邻居则有日本。在世界古代发展的历史上,日本曾经是中国的学生,这个学生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有一点却是他始终没有学到的,就是中国人对于和平的热爱,不论是强大时还是弱小时,主动侵略别国的事情在中华历史上极为罕见。也可能是日本疆域太小,而日本政治家的野心又太大,因此导致了他们不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动侵略。与中国人不同的是,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如果别人不是拱手相让,就应该抢到自己手里。以此类推,中国、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广大疆域和资源当然成了令人垂涎三尺的肥肉,这就是当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甲午战争是如此,“九一八”事变是如此,“卢沟桥”事变更是如此。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也在不断探索奋发图强的道路,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当时人们对于头脑中能够考虑到的方法都进行了实践。最后,以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最终的实践,建立了新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于国家的发展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也产生过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提到的,再也没有哪个国家(不论其强弱)敢于贸然欺侮中国了。
甲午之战已成过往,12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思考的问题首先仍然是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人要走什么路?中国要向何处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思考了一百多年。从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化”实践中,中国确实学到了许多外国的优秀文化,从送子弟们留学到办洋学堂,再到废除科举,建立现代教育体系,这一系列做法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但是,历经百年后,当回头再认真反思一下我们今天的教育成果时,却发现教育出现了问题,青少年们在这种教育体制下知识的获得并不在少,但是,信仰和道德的培养却颇有欠缺之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和“西化”的倾向不无关系。
为什么鸦片战争我们战败了,甲午战争我们也战败了,而抗日战争我们却胜利了呢?因为我们在战败的时候没有丧失信仰,我们坚持的信仰最终支持我们战胜了本来很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有人说,日本的战败是因为有美、苏的参战,我们认为,不论美、苏是否参战,只要中国人的信仰没有丧失,日本侵略者迟早都会失败,只是美、苏的参战加速了日本的失败而已。如果今天日本再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我们的子弟还能够像祖先一样为了信仰而不屈不挠地拼死抗战吗?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却可以借鉴。我们从“西化”中得到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呢?
千百年来,我们祖先信仰的核心是爱国,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甲午战争时,清朝政府虽然腐败无能,但是,众多的爱国志士明白,我们爱的是中国,我们为之献身奋斗的是祖国。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祖国,他就是一个永远的流浪儿。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强壮还是羸弱,只要你生长在中国,你就是一个中国人。其他的国家可能更富有、更文明,也可以给你他们的国籍,但是,归根结底,中国才是我们的根。这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的最根本的信仰。
甲午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新中国的建立也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对于以往的历史,有些已经被人们遗忘了,有些却还记忆犹新。被遗忘的,无非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而记忆犹新的却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在历史上,日本侵略者曾经使华夏大地陷入苦难的深渊,这样的教训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同样,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一条真理,凡是侵略者都不会有好下场。
历史意味着过去,更昭示着现在和未来。纵观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是我们今天已经在创造新的辉煌,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和世界各国人民都是热爱和平的,热爱自己的祖国的。只要这个信仰不丧失,那些妄图颠覆的阴谋诡计就不会得逞,不管他有多么强大,都会被战胜,也许会有暂时的失败,但是,历史决不会倒退,胜利总是属于正义者的一方。这就是我们对甲午战争的思考,也是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的基本判断。
(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谭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