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存在问题的探讨
2014-12-23秦世兵
秦世兵
(新乡市水利科技推广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0)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存在问题的探讨
秦世兵
(新乡市水利科技推广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0)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的脚步也逐步较快,人民群众对农村用水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然而,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尽管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农民的增收主要受农业发展的影响,而农田水利灌溉对农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基于此,就目前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水利;灌溉;问题
我国自古就开始对水利用开发,如著名的大禹治水和都江堰、郑国渠等。自新中国成立来,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农业水利灌溉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农田水利的有效灌溉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为稳农、强农、富农提供了有效措施,因此,农业水利灌溉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田水利灌溉渠系的配套不完善,防渗衬砌率较低的水渠较多
多数农田水利项目建在丘陵地区和偏远山区,这些地区修建水利工程的难度相较于平原地区来说比较大,同时,丘陵地区和山区的经济水平较低,政府能够投入水利建设中的资金有限,有些地区即使能将水利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也没有多余的资金再投入到配套工程的建设中去,有些地区的财政投入甚至连主体工程都不能顺利完成。而农民利用没有配套措施,只有主体工程的水利项目灌溉田地时并不能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作用。实际使用中,多数农田水利灌溉的渠道都是随地挖建成的土质渠道,没有内衬建设,渠道的防渗衬砌率比较低,使用时间一长,经过灌溉用水的冲刷和雨水的冲蚀就会发生很严重的病害,导致渠道的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灌溉效率下降,有些灌溉区浇不到水,有些灌溉区浇水过多,一块农田里产出不同质量的作物,水利工程的良性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还会对农作物产生一些负性影响。
1.2 农田水利灌溉格局设计不合理
某些地区建设的水利灌溉项目前期工程浩大,但建成后的使用率却不高,原因是设计不合理,如管道绕得较远,浇灌不方便;只修建了灌溉渠,没有修建机井,导致农民在雨天过后才能灌溉;相邻田地的灌溉渠修建不合理,使得地势较低的地块常被淹。在建设农田水利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依照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建设水利灌溉设备,不能生搬硬套。尽量以最少的人力成本和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水利灌溉效率,节约成本。
1.3 各方对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较少
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对农业生产的有力促进是不言而喻的。水利设施建设得越完善,农田的灌溉效率越高,粮食产量就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很多,力度很大,但由于每年水灾造成损失较大,这些资金大部分被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或其他工程上面,如建设水电站等,而真正投入到农田水利项目上资金较少,并且常年处于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地方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也不多。同时,农民自身没有能力进行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资金缺乏使得水利灌溉设备缺乏有效管理,缺少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致使水利设施被破坏甚至废弃,降低了水利灌溉的效率,有些地方甚至造成水资源浪费,水利建设失去作用。
此外,资金缺乏使得水利灌溉设备不能更新。实际农业生产中,多数地区的灌溉设备都是20~30a前留下来的,每到农田灌溉时,村民依然沿用人工操作、手工控制模式,传统的配水管理方式仍在使用,这直接影响了灌溉农田的水量分配与节水措施的施行。落后的农田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每到灌溉季上游大量跑水、下游灌溉不足的现象经常发生,并没有发挥到灌溉的作用,这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最终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1.4 农民对水利灌溉缺少积极性,重视度不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粮食价格的高低成为农民种田的重要影响因素。种子、农药、化肥、劳动力及机器等的不断投入使得粮食种植成本逐年上升,农产品的周期性比较长,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且整年整体收入增势逐渐趋缓。权衡之下,很多农民认为种地不如打工,打工收入稳定,只要付出劳动就会有收益。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待在农村种地,很难找到足够的人力对水利灌溉项目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此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抗旱作物被研究出来。
2 面对农田水利项目存在的问题,各相关部门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提出相应措施,利用一切资源积极解决问题
2.1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水利灌溉基础项目的建设。
2.2 建立健全相关资金投入机制,政府实行各种优惠政策,让农民积极参与到水利灌溉项目中。
2.3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提高农田水利项目的科学性。
2.4 普及农田水利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改变农民的种田观念和灌溉观念,让他们科学种田。
2.5 出台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政策,包含建设、管理等。
[1]杨作民.良庆区年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2]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80.
F323.213
A
1671-0037(2014)12-46-1
秦世兵(1976.9-),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节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