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检测的问题与建议
2014-12-23慕小静张铁楼
慕小静 张铁楼
(河南省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53)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检测的问题与建议
慕小静 张铁楼
(河南省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53)
食品安全问题要达到人们放心信任的程度,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分析存在的原因即有食品生产者的唯利是图,绕过食品生产标准,添加不应在食品中出现的东西,媒体的夸大报道的相互作用。保证食品安全需要改变监管方式,依靠多级检测机构,提升监管效能。需要依靠各级食品科研机构的宣传与普及,更需要基层科研机构的检测手段。
食品安全;添加剂;监管方式;检测检验
从国内多年来的食品安全形势来看,要达到人们放心信任的程度,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有道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分析各方面的原因,即有食品生产者的唯利是图,媒体不负责任的推波助澜,也有监管方式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存在的问题
1.1生产者的唯利是图。纵观这些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很少有正常的生产中添加食品原料出现的问题,这些也都是可控的,可检的。一些无良食品生产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添加一些根本不是食品或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根据这些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总结,从苏丹红,塑化剂,到上海福喜的变质肉,更是明目张胆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些无良企业生产的食品可能在检测环节,按国家的有关标准都是合格的产品。因为生产者的生产目的就是要绕过这些标准,名正言顺的上市,所以最终以第三方或媒体暗访的形式捅了出来,使得我们管理部门很被动。
食品安全问题还需要多家监管机构的协作与努力,改变监管手段,倾听市场反应,才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这也要求我们管理部门不能光坐在办公室想办法,要群防群治,多听听群众的反应,依靠现有的各级食品检测机构,形成月报,年报的形势,从中才能发现问题。对有可能产生问题的企业进行重点突查。对发生严重食品安全事件的企业,按国家的食品安全法顶格处罚,形成对违反食品安全的严压态势,打一场食品安全的人民战争。
1.2 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不可否认的是媒体的宣传使我们认识到国家的食品的安全形势。但媒体记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毕竟对食品加工方面的知识,知之不多,难免报道是有时有失偏颇。比如关于食品添加剂,在正常的使用量内安全的,也是必需的,可以说流通中的食品90%以上都含有食品添加剂。但经过媒体的渲染,好像食品添加剂是罪魁祸首似的,弄的专家也不敢站出来说话。食品安全的问题不在食品添加剂而在于非法添加、乱加。现在大家不敢说,不愿说更容易造成食品安全的混乱。最终造成的是广大消费者无所适从,有关部门也谨小慎微,这不利于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食品安全的防范,增加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
2 建议
2.1 改变监管方式,依靠多级检测机构,提升监管效能。可以说这些年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是认真的也是花了大力气的。从国家到地方都是由主要领导挂帅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但怎样才能管好食品安全还需要我们多想办法,多出点子。这些年国家投入大量的监督检测费用,实际上都用在了形式上的检测工作,你用监管者的身份到企业,去市场去抽查,检测,可能没有以消费者的身份去抽查,检测来的数据更真实直接。因为这些企业知道怎样躲过正规标准的检测,问题是他们就不按规矩出牌。所以这些年来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少主动检测发现的。监管发挥的效力都是等问题出来后再去由监督管理部门来个运动式的整治,发挥的长期效力有限;
一个部门和一个检测机构的检验能力和技术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很多时候出现了检不了、检不准、检的慢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异议企业不能和主管检验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企业无法选择向社会公布的检验机构,因为主管部门已经把不属于本系统的食品检验机构排斥在发证、监督、初检、复检之外,所以这种格局不改变食品安全检验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
目前根据改革的发展,国家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以往的经验,作为一个行政管理部门,食品检验应该由有食品检测资质的社会机构来做,只要具备国家食品检验机构资质的都应该为食品安全做出贡献,管理部门向社会公布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名单,由企业自主选择检验机构、由社会流通领域监督管理自主选择检验机构,在初检不合格后,由复检人自主选择复检机构,在取得资质问题上应该按照食安法规定公平公正的取得检验资质,而不应该直接授予。任何一个检验机构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全部检测,要发挥轻工、农业、粮油、畜牧、林业等等专业性强和食品安全相关的社会检测力量,发挥第三方的检测能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及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2.2 监管部门履行管理职责,统一组织指导监管社会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工作,政企分开。全国轻工系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检测中心和检测站具有上百家,加上其他行业的不下上千家,无论专业性、技术性、能力性、人员队伍都是一个很可观的力量,充分发挥这些能力,才能适应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需求。
食品安全检测的任务量和面很广阔,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作为检测部门不能又挣经费又挣权利,检测部门实际上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而应该以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来保证食品安全检测。近几年来无论是从原来的QS“质量安全”到QS“生产许可”,出现的三聚氰胺到塑化剂、变质肉事件,这些企业都是取得了国家行政部门的资质许可,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都不是监管所属检验机构主动发现问题的,基本上是由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首先检出发现的,这些检测机构积极地为社会和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和结果,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的检验力量,共同为食品安全把好关。
怎样能保证食品的安全,离不开基层科研机构的宣传与普及,更需要基层科研机构的检测手段,它们与食品企业紧密接触,对食品企业的需求有更好的感触,也最能了解它们的想法与需求,对出现的问题也能更好地把握。实际上这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大都是基层科研和检测机构首先发现的。怎样能充分发挥基层科研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基层检测机构的潜力,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是有关部门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的基层科研机构大都是转制性科研单位,它们自收自支,普遍是资金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它们大都还做着公益性项目,如企业委托的食品质量的检测,工商部门,质检部门委托的市场食品质量的抽查。这些工作只是被动的为人服务,怎样能使这些基层科研机构主动地为全国食品安全做出贡献,是监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食品监管部门也有每年的食品质量抽检费用。能否从这些资金中划出一部分直接拨给有关的基层科研机构,让它们直接去市场或企业搞抽样检测,每年要形成完整报告,包括食品质量的预警,存在的问题等,要完成一定的量,这样更利于国家有关部门宏观的调控和对全国食品质量进行完整的把握。比由工商、质监部门去抽检更直接,也更真实地反映食品安全的现状。因为工商、质监部门的抽检更像一场“运动”,大家的防范心理较强,往往不能真实反映食品安全的现状。科研部门的抽检不针对任何企业,只是要国家有关部门掌握食品安全的现状和事实,以利于国家有关部门统筹,防患食品安全于未然。让基层科研检测机构在它们每年的食品质量检测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写成完整的工作报告,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对国家的食品安全形势,评估下一步的工作是个有益的参考。
[1]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食品安全:挑战、问题、认识和办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2]谢建华,申明月,李昌.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食品工程,2010(9).
[3]孙明.查重点排隐患保安全——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3(11).
F752.6
A
1671-0037(2014)09-28-2
慕小静(1976-),女,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的调查与研究。
张铁楼(1963-),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工程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