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情绪让教育更有效
2014-12-22严青
严青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教育教学的难度也愈来愈大,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加大。教师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师进行理性情绪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入手,分析教师情绪失调的原因和情绪管理的应对策略,力求为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提供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从而减轻教学压力,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
初一的孩子好动调皮,所以笔者逐渐养成了在课间不定期去班级巡视的习惯。
这天,当笔者走进教室,只见中间几张座位全都翻倒,小宇和小林正扭打在一起,其他同学则在一旁看着不敢上前。笔者立即大吼一声:“你们在干什么!”他们俩竟然还不松手,甚至小宇又朝小林的头上狠狠地打了两拳,脸上的表情简直面目狰狞。笔者顿时火上心头,赶紧上前用力把他们拉开。看着他们一脸凶狠的模样,仿佛身旁朝夕相处的同学就是自己最大的“仇人”,笔者一气之下用力将两人拽出教室,大声地批评着他们。
在平时的教育中,笔者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关爱师生之情,同时也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身心安全,绝对不能发生肢体冲突,没想到这两位同学毫不受教,公然在教室打架,严重危害到班级班风,若是有人打伤,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想到这里,笔者感觉胸中就像被怒火灼烧,开始更加严厉地批评他们。
下午的班会,笔者走到班里,一声不发,看着端坐在下面的学生,想到上午他们看到同学激烈地扭打在一起竟然像看客般,毫无正义感,怒气又一次冒上头顶。于是,让班委站起来当众反思自己,随后又开始批评其他同学。他们一个个垂着头,面无表情地听着笔者在讲台上的“训斥”。
一天的工作已经让人筋疲力尽,回家躺在床上笔者突然感觉心中空荡荡的。想一下,如果当时坐在下面的是自己,看着一天都不断地发火,一味地批评学生的这位老师,那是什么感觉啊?情绪的失控让自己失了仪态,失了精力,可是学生有没有真正从中受到教育呢?笔者这种表现,到底是因为学生犯了大错,还是只因为他们的行为与自己的想法相悖呢?
案例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境具有弥散性,愉悦的心境使人看到周围的事物都带上愉快的色彩,动作也更敏捷;不愉快的心境使人觉得沉重,对什么事情都缺乏热情。所以,当教师以一种理智而积极的情绪授课或开展教育时,教育成效自然也是积极的。相反,如果把负面的、不稳定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下被动地与老师互动,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教师首先得学会科学管理自己的情绪,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育教学。对新教师而言,情绪管理更是一个挑战。新教师年轻气盛、经验不足,主要原因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态认识不充分,往往以一个成年人或者好学生的标准去衡量和评判所有学生,对他们不合自然的高要求与现实状况有落差,导致了教师心理上的失落,从而转化为愤怒情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特点,对孩子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这也就是意味着教师需要努力避免用传统的方式和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表现。试想,当教师自己还是中学生时,是不是也是冲动、自尊心强,犯过一些现在看来很幼稚的错误呢?如果教师自己也曾走过中学生现在所走的路,是否就会多一份理解和平和?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教育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遇到的学生问题各式各样,这就要求教师在临场情境中培养教育机智,巧妙地教育。情绪管理也是如此。这种机智包括隐藏自我,呈现理性思维。通过震慑、支配或权威的力量来处理问题可能起到一些效果,但是却得不到学生的信服。抛开不理智的情绪,以一个中立的身份去面对学生,他们也就更易接受教育,因为在理性和公正面前,学生也会深受其染,以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和处理自身的问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师自身的胸襟与视野,决定了看待工作生活中各种人和事物的态度。著名作家、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曾在其教育著作中提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他的学生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因此,教师要以开阔的心境去接受各种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处理各类学生问题,遇到困难时定能保持平稳的情绪去解决。
“人不应该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作为教育者,这一点更为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学生问题,教师需要以一颗平和的心去理解,以理智的情绪去解决。面对可爱的孩子们,必须要有这样的认知: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endprint